對於這邊批評大和在薩馬島打了2%(我沒實際去算大和在薩馬島海戰的命中率,就當是真
的2%)的部分,我是認為不認同的。大體上是兩個方面
1.
首先先釐清用命中率來說雷達弱帶來的劣勢很奇怪,在可目視的情況下,無論哪國基本上
都用主測距儀進行觀測。雷達對於大和當天表現的影響在於美軍躲入雨雲和煙霧後無法
觀測,就"停止開火",所以雷達弱帶來的問題是特定環境下會喪失觀測能力使得無法開
火
所以把火控雷達跟火控系統與命中率完全掛勾是不可取的,
https://goo.gl/fxz6gY此文介紹了美國艦炮射控程序,可惜要看到完整內容要有會員
摘取自文中,美軍的射控系統
一套美軍二戰型的射控系統通常由1. 指揮儀(內外有方位盤、測距儀、橫軸水平測定儀
、射控雷達天線等) 2. 繪圖室(內有射程計算儀、垂直穩定儀、訊號交換機、射控雷達
主控台等) 3. 砲塔(內有瞄準鏡、瞄準儀表、測距儀、局部射控計算機、動力遙控同步
設備等)4. 射擊控制站(有時稱射擊指揮塔,內有觀測鏡、輔助指揮儀及輔助計算機)
就像有網友已經回文的,雷達只提供"測定"能力,在雷達之前提供這項能力的是測距儀
(實際上只要能目視,二戰還是很常用),接下來會把測定的資料進行計算。一般
二戰是經由機械計算後再人工手動修正,戰後的前衛是戰列艦中的異類,主打唯一一級戰
列艦擁有可以全程不經人工補正的火控系統。
前衛的MK X是AFCT系列的最後型號,不僅是史上第一具以配合炮術雷達運用為目的而設計
的火控系統,也是第一具可以預測目標機動位置的計算機,在此之前的計算機都只能預測
直線運動。
同樣摘取自Matthew文中
Mk34與Mk38系統(還有大量配用127/38兩用砲的Mk37系統)都是1930年代中開發的,雷達
的應用並不在原始考慮之內,測距測向都是光學機械式,二三維運動矢量及彈道計算都是
齒輪凸輪陀螺的機電式。即使沒有雷達,這套系統仍然有完整的遠距射擊控管能力,同期
列強海軍的對海射控水平在多數作戰場合也落後美軍不遠。等到射控雷達出現後,原有的
系統設備與作業程序沒有任何改變,射控雷達只是作為一個與測距儀方位盤平行作業的測
距測向設備,換言之射控雷達並沒有“指揮“射控系統
https://goo.gl/aUPfrQ 更多火控系統的介紹文章(本文為英軍)
https://goo.gl/wzjD4h (美軍)
https://goo.gl/Nu263k (本文概述了射法,對炮術有興趣的值得一看)
另外Kira的意思應該是覺得把射控雷達(測距功能)與CIC的搜索雷達混一起說了
攻擊用(射控),防禦用(搜索雷達) 顯示器也是搜索雷達那部分的東西,火控一樣看示波
器的
2.如我在回文所說的,我覺得2%真的打得不錯了(如果真的是打2%的話)
二戰能作為對比的例子不多 另外請讓我自我更正一下 BSM在丹麥海峽不是3%
BSM在丹麥海峽的表現是13次齊射93發砲彈命中胡德2發POW3or4發=6%左右
不過那是BB/BC對決,且不做規避動作更沒人拉煙,也沒啥雷達的功勞…
對面POW更猛,主測距儀.281早期預警雷達.284火控雷達甚至炮本身全出問題一樣打5%以上
https://imgur.com/OqDiFlo
丹麥海峽
https://imgur.com/TW1GC45
薩馬島海戰
可比性實在不高
https://goo.gl/ASw8Az 丹麥海峽紀錄
https://goo.gl/HJmZsb POW炮術報告
義大利和英國人打了個第二次蘇爾特(Jervis有參加 祈願能順利撈出來QQ)
雖然還是不能完整對比,但是起碼是BB打小船
https://goo.gl/x9Cn9W
詳細內容看此文
義大利打了181發381砲彈,取得1彈命中
當天環境是風力8~10級(我找不到薩馬島的風力紀錄,求提供),英軍拉煙(這點跟薩馬
島海戰一樣DD都有拉煙)海況不佳,一樣都有DD進行雷擊
https://imgur.com/1msE3tK
蘇爾特
然後看看大和在薩馬島的開炮紀錄
不知為啥,我找不到太詳細的紀錄特別是靠近之後,戰鬥詳報我找不到炮擊紀錄。不過大
致上大家都知道大和開炮距離最遠達33200米,而這是動對動二戰第二遠的距離…
對比我之前分享過麻省對讓巴爾的射擊數據
因為幾乎是打固定靶(且是大靶子),對火控來說沒啥壓力,純粹就是遠距離考驗砲彈散步
還有開炮者的人品
分別是24,400 yard 進行9輪齊射 每輪6~9發
和23,700 yard 13輪齊射 每輪3~6發
最後取得7發命中
所以大和如果真的打2% 我是覺得可以接受的吧?
DD本來就難打得要死 寶寶航母們努力逃跑 本身也不算很大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