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東北軍火援助、鐵路運輸與軍火製造[7]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8-04-25 20:31:21
※ 引述《carsen (carsen)》之銘言:
: 同樣在前面的討論串中,我已經舉出相關資料,顯示蘇聯與朝鮮在1946~1949年運送
: 了大量的軍火、作戰物資、軍工設備原料,支持中共作戰。楊奎松先生和呂迅先生都
: 曾提到蘇聯於1946年7月中至8月初援助華北軍火:
: 蔣馬都不知道僅在7月15日至8月7日,蘇軍就秘密由海路運給陳毅步槍12145
: 支,重機槍182挺、輕機槍56挺、擲彈筒167個、大小炮7門、刺刀11164把,
: 子彈10212840發、炮彈43588發(2000發九二步兵炮炮彈,餘為山炮彈)、
: 擲彈筒彈6700發、炸藥219900斤。這條補給線除8月中旬將彈藥運去東滿之外
: ,在1946年5月下旬至10月25日期間一直工作,而且運送武器彈藥的數量遠遠
: 超過以往的水平。
: 中共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張雲逸於1946年9月28日的電報也提到接收了一批由東北轉運
: 的軍火,包含大量三八式步槍子彈,以及75mm與105mm山炮、榴彈砲砲彈:
: 有電敬悉。茲將東北運來物資膠東已收到數目報告如下:
: (一)子彈共九九三萬發(內六五彈六六○萬發,七九彈八七萬發,九二彈
: 一一○萬發,九九彈十四萬發,各種雜子彈一二二萬發)。(二)各種炮彈
: 二萬九千五百發(內四一式炮彈八千八百發,九一式八千發,九二式二千二
: 百發,九四式八百發,三八式九千七百發)。(三)步槍一萬四千支(內中
: 九九式占一萬支,每支平均子彈十餘發),九二重機槍一四五挺,炸藥十六
: 萬斤。
: 張雲逸的電報是回覆中共中央於9月11日的詢問,從詢問電文中也可以看到當時山東
: 仍持續派船到安東(今鴨綠江口的東港市)接運軍火物資。
: (一)灰電悉。你們是否已派船去安東,派多少船?你們共已收到多少子彈
: 、槍炮、藥品,是否有自由支配及浪費之事?以上望詳告。(二)中央責成
: 你們負全責,派船搶運物資並予保管轉運臨沂。(三)膠東所需之一部分須
: 聽候華東局分配。
: https://i.imgur.com/P71muC3.gif
: 張雲逸年譜。頁284、291、293。
: 中共與國軍交戰初期,獲得了盟友提供的軍火援助,能組織更多兵力,規劃作戰方案
: 也能有更多選擇,作戰時攻勢更凌厲、防禦更頑強。
: 而武器彈藥之外的作戰物資援助,也能立即提高中共戰力。例如有線電話、無線電臺
: 對於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諭,望遠測距對於戰場的偵察指揮非常關鍵,火車頭、汽車
: 與油料、零件能加強運力,醫療衛生器材、藥品、被服、雨衣、鞋子能維持官兵健康
: 等等。
: 軍工設備原料的援助在前文已經提過,若是沒有蘇聯、朝鮮持續供應,東北與華北的
: 彈藥製造能力會下降非常之多。
: 共軍若是通信使用飛鴿傳書、前線指揮靠肉眼觀察、運輸僅憑人力畜力、士兵穿著單
: 衣草鞋,裝備著沒有發射藥的子彈、沒有雷管的手榴彈、沒有引信的炮彈,這樣也能
: 屢屢擊敗國軍,我想這不只是架空而且是奇幻世界了。
: calebjael你應該不致於認為,只有武器彈藥才能提升戰力、影響勝負吧?
數文併回(恕我不習慣一個話題要分成幾篇編序號)
首先我要再次做一個申辯。
"calebjael你應該不致於認為﹐祗有武器彈藥才能提升戰力、影響勝負吧﹖"
為什麼一直幾次拿這句話來塞給我﹖
要是我不認為﹐物資的援助使得共軍的戰爭能力有極大提升的話﹐
前面在討論國軍的戰局時﹐我提出的一系列先解決南滿﹐切斷中-朝邊境﹐
是在吃飽了沒事做的嗎﹖
我已經一再重申了這點﹐為什麼到現在還繼續拿這句話來塞給我﹖
我所說的一直是兩點﹕一、對共軍的援助﹐在1948年(不含)之前﹐是以從大連、
北韓-中國邊境這一方向為主﹐而非以中蘇邊境為主。
二、對共軍的援助﹐主要是在物資等非作戰直接相關的內容上﹐而不是部分台灣輿論
從當年政宣時代一直所以為的 武器﹐特別是 關東軍武器。
麻煩始終圍繞這兩點來反駁我﹐不要一再塞話給我﹐說caleb你難道以為設備原料不算。
事實上﹐在你這次的系列文新的三篇中﹐第一篇(你的編號為5)所提供的資料中﹐
也說到了﹐在遼瀋、平津會戰之後﹐由於繳獲了國軍大量的武器裝備﹐
共軍擴編了炮兵編制﹐輕武器從日式、雜式換成了美式﹐並且還支援了兄弟部隊武器。
這也正是我所說的﹐在整個東北戰局中﹐戰機戰車不用說了﹐一直是國軍優勢。
在第三次四平大戰(共軍的第四次)之前﹐炮兵優勢也在國軍這邊。
到了第三次四平大戰、以及遼瀋會戰(如錦州)﹐共軍在局部戰場上獲得的炮兵優勢﹐
是共軍集中使用了炮兵﹐而國軍的炮兵依然分散於瀋陽、長春、錦州等部隊中。
就東北的全戰場來說﹐國軍的炮兵並不弱於共軍。
而在步兵輕兵器這邊﹐國軍也一直不弱於共軍。
所以在遼瀋、平津會戰之後﹐共軍才會如獲至寶來換裝繳獲的國軍武器。
這在在說明了﹐導致國軍東北戰局的失敗的﹐不是國軍的武器不如共軍。
換句話來說﹐蘇聯通過大連、北韓向共軍提供的武器﹐注意﹐再次強調﹐我說的是武器
不是造成東北戰局扭轉的決定因素﹐也不是主要因素。
國軍東北戰局從佔優打到變劣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東北國軍的兵力不足﹐
並且在這個前提下還過早越過四平一線去到長春一帶﹐造成了兵力不足還分兵多路﹐
不能集中兵力盡早清剿南滿共軍、切斷大連、中-朝邊境﹐且軍隊疲於奔命。
這才是主要因素﹐決定性的因素。
這是我從一開始就在說的。
由此﹐而引發的第二階段的爭論﹐就是 為何蘇援的武器未能起到決定勝負的作用﹖
因為﹐蘇援的武器並不多﹐所以並不能扭轉東北戰局中﹐武器上﹐共劣國優的態勢。
一直到遼瀋、平津會戰﹐國軍依然保持有武器上的優勢。
蘇援武器並不多是基於三個討論點﹕
一、東北共軍沒有蘇械。蘇聯沒有直接提供蘇械給共軍。這點大家都無爭議了吧﹖
二、蘇聯移交的日械﹐受限於二戰後期關東軍的實力被嚴重削弱﹐總量是有限的。
這個第二點﹐是可以繼續存在爭議的。
三、承二﹐所以共軍將領官員回憶錄所提到的北韓運來的2800多車皮物資﹐
其中的大部分車皮﹐運載的是糧食、衣服、原料(包括炸藥和軍火原料)等﹐
運載的直接 軍火武器 並沒有那麼多。
而在直接軍火的車皮中﹐載運量也不可能達到楊奎鬆所說的那麼多(40-50噸)。
楊奎鬆不但將所有的物資全部稱為軍火﹐從而產生了2800多車皮軍火﹐
並且還超越了時代現實﹐稱每車皮有40-50噸軍火。這是明顯的不可能。
(按﹐即使按楊奎鬆提供的數據﹐累加換算過來也沒有這麼多的十幾萬噸軍火)
結果你輕描淡寫一句 "楊奎鬆無非是給出一個參考數字"﹐就把這個數據一揭而過﹐
轉頭對其他數據卻要求精確再精確﹐這不是好的態度吧﹖
而另一方面﹐在討論到運送物資的時候﹐你幾次(例如在你編號為6的文章中)﹐
在列舉了資料為 軍用物資 的運載之後﹐到結論就變成 彈藥裝運。
軍用物資是包括了糧食馬草、衣服被帽﹐這類物資的載運量到30噸﹐
不能直接轉移結論為 彈藥裝運 也是30噸吧﹖
何況我前面就有說﹐共軍在東北戰局之初(1946年)由於經驗不足﹐
軍火運輸過於集中﹐導致被國軍空軍轟炸於梅河口﹐造成重大損失(梅河口夷為平地)﹐
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共軍就是不敢冒險大量集中軍火於火車上。
(這也是為什麼到遼瀋會戰時﹐3005號英雄列車事件會被大書特書的原因)
為什麼一直無視這點而冷嘲熱諷共軍真笨連個會學日本人一樣裝的人都沒有呢。
最後再總結一下﹕
一、楊奎鬆的數據不可信﹐如果有不同意見﹐麻煩証明之。
二、共軍的武器裝備長期對國軍居於劣勢﹐武器裝備並不是致使東北戰局改變的因素﹐
如果有不同意見﹐麻煩証明之。
作者: Sana (靜止)   2018-04-25 21:22:00
認同
作者: dragonclwd   2018-04-25 21:40:00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8-04-27 14:2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