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搭配之前我發的幾篇海軍文章一同觀看
參考文章
作者:Trent Hone
出處:https://bit.ly/2IhORJ7
發表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val History上的期刊論文
隨著華盛頓海軍的誕生,美國海軍透過建造最強大的新艦來確保海軍優勢的計畫破滅
了。因此,美國海軍只能轉而開始強化和善加利用手上現有的資產。其中,最重要的進步
就是本文所要談的,教則的完善與改進。
1922-1929年的海軍教條發展
日德蘭海戰自然是一戰後對各國海軍發展最具影響力的事件,而美國海軍所得出的英
國海軍失敗的原因有三個方面:糟糕的接近部署、英國艦隊缺乏協調和溝通以及無法控制
攻勢與掌握戰鬥的進程。
對此,美國海軍認為艦隊協調訓練與積極具侵略性的進攻來掌握戰鬥的節奏與讓對手
照著自己的計畫走會是戰鬥勝利的關鍵。
戰間期初期,認識到了協調機動的重要性的美國海軍,對此發展出了巡航、接近、戰
鬥三種陣型。並且也設定了戰列線的艦隊組成:由三個戰隊(分為強中弱三隊)加上一艘
旗艦組成;每個戰隊會由一個或數個三艘船的分艦隊組成。弱戰隊置中強、中兩隊於兩側
。
巡航陣型
https://imgur.com/Bxn7T63
接近陣型
https://imgur.com/3iR1Oq5
戰鬥陣型
https://imgur.com/m407ikX
儘管標準編隊與機動模式被引入,然而的美國海軍還是缺乏完整的教則,1923年的
War Instructions,依舊只有最基礎的戰術原則,不過對此美國海軍也有所警覺,因此教
則的完善成為了美國海軍此時最主要的目標。而侵略性的進攻與遠距離砲戰則會成為教則
的最重要角色。
在1910年代末至192.30年代,美國海軍各方面的研究與發展都促進了遠距離砲戰的發
展與重要性,也確實注意到了遠距離砲戰的重要性。
如1923年War Instructions所寫的"long range gunfire at the outset of an action
was of the “greatest importance.”"行動開始時的遠距離砲擊是戰鬥最重要的環節
,可以藉此打亂對手的陣型轉換與部署,讓己方掌握主動權與獲得巨大的優勢。
免疫區概念的提出也從防護層面給予了遠距離砲戰重要性的重要背書,遠距離砲擊所
能帶來的傷害是更為致命的,且其能擊穿的距離範圍相當廣大。列克星頓級戰巡的設計就
很能體現美國對於甲板被擊穿的重視,犧牲主裝甲帶厚度而選擇維持甲板裝甲於戰艦水準
。
https://imgur.com/74W8AGM
在早先的時代,限制遠距離砲戰的因素大概有兩個:炮本身的射程與觀測、瞄準的能力。
但是隨著航空校射的出現,這個問題也開始被排除。在有航空校射之前,單靠艦上彈著觀
測的極限距離大概22000到26000碼,而航空校射則能提供更遠且在同距離上也更高命中率
的射擊。
1922年海軍戰爭學院估計的艦上觀測與航空校射的命中率差距
https://imgur.com/hRKnCMn
此研究一出,同年美國海軍就開始增加艦炮的仰角以換取更遠距離的射程。
此外,Ford Rangekeeper火控計算機與在科羅拉多上引進的垂直穩定器,也提供了遠距離
砲戰的更多保障。
有好事也有壞事,戰間期美國海軍有個心頭痛-美國沒有戰列巡洋艦。因列克星頓級戰巡
死於條約之手。作為替代方案,美國海軍的選擇只有造個符合條約的巡洋艦,並期待他具
有足以壓倒其他對手的火力。最後的成品即彭薩科拉級重巡,12門8吋炮搭配只能防護驅
逐艦砲擊的脆弱裝甲。(原作者寫鹽湖城級)
想當然的,靠鹽湖城、彭薩科拉對付日本金剛、英國胡德等戰巡根本是以卵擊石,對
此美國海軍只能設法靠戰術彌補這個戰力空缺。
1930年代~1941年
進入1930年代,隨著戰爭學院各類的"研究"與"實驗"的蓬勃發展,新的、複雜上
許多的“War Instructions”, “General Tactical Instructions”及各類海軍書刊讀
物紛紛出版。
F.T.P. 143 War Instructions, 1934、F.T.P. 142 General Tactical
Instructions、 1934、F.T.P. 188 General Tactical Instructions, 1940與數個版本
的U.S.F. 10 Current Tactical Orders組成了美國海軍二戰前的海軍教條發展史
戰鬥計畫的引進是30年代最重要的進步之一,這些計畫能夠讓每個下屬軍官快速進入
自己在計畫中的角色。
在主要的戰爭計畫中,將海軍行動分成了普通行動(Normal Action)與反轉行動
(Reverse Action)並將戰鬥距離分為極端、長、中等與接近四個層級extreme, long,
moderate, and close;分別對應的距離為極端距離 27,000 碼以上; 長距離為21,000 碼
到27,000 碼; 中等距離 17,000 碼到21,000碼; 接近距離則是指低於 17,000 碼。
普通行動故如其名,最傳統的戰術,以同航戰為基礎,如果是更具速度的一方則會更
進一步搶奪T頭。
反轉行動就很有意思了,這也是前面所提到的,針對缺乏戰巡又充斥著21節鐵烏龜的
美國海軍量身打造的戰術。該戰術以反航戰為核心設計,透過此種方法破壞戰巡的速度優
勢強迫敵方艦隊平行對陣且奪得戰鬥的主導權。
此外,美軍也有採取過藉由分艦隊縱向遠離艦隊預定的路線來欺騙敵方戰巡以取得主
導的策略。
遠距離砲戰的價值也徹底被認知到了並明文紀載在戰術教條中。
在F.T. 143, War Instructions, United States Navy, 1934 中,如此寫道:
Fire should be opened, normally, at the maximum range at which an effective
fire can delivered under the conditions which exist at the time. The
advantage of an initial superiority is so great that every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establish early hitting. It should be remembered, however, that at
extreme ranges the ammunition expenditure may be excessive as compared to the
damage inflicted
在實務層面,最遠距離的砲擊能帶來巨大的優勢這件事情,也在多次演習中成功實行
並得到肯定的回饋,而航空校射的價值也在這些演習中被成功證實。
比較後期的發展,如雷達等的我就省略了,比較關注戰間時的部分
在演習中,美國也開始採用集火射擊與混合打擊的策略。前者容易理解,優先集火同一
艘戰艦;後者則是指砲擊、雷擊、飛機攻擊的協調打擊。
在Fleet Problem XX演習時的實行,紐約號戰列艦在行動中於前期階段承受了來自飛
機的33%傷害並隨後被造成50%傷害的戰列艦砲擊集沉。
空中打擊對於敵人戰列艦的傷害在演習中被成功認識到,U.S. Fleet Battle
Instructions No. 3-34, Effective 9 April 1934, 27 March, 1934中的記載就提到空
襲會破壞敵人副炮、通訊系統與火控系統,大大的降低敵人戰艦的作戰能力甚至使對手減
速或離開戰列線。
It is hoped that the … air attacks will inflict serious injuries on the
fire control equipment, the secondary batteries and the communication
facilities of the Gray battleships immediately prior to or soon after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action. It is also possible that certain Gray vessels
will be reduced in speed and compelled to leave the battle line
正文結束
戰術的完善以讓指揮更加靈活有序、遠距離砲戰的重視、對於自身機動性不足的戰列
艦隊的彌補等,基於這些發展出的理論及演習實驗是2.30年代美國海軍的發展重心。此外
也可看到,對於航母的戰鬥能力的認知,如同其他海軍大國一樣,其實在戰前都已經有一
定的發展了。
戰間期的海軍發展算是相當有趣,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讓各國不得不絞盡腦汁來發
揮自身優勢以確保自身海上利益。特別是美國海軍如何在世界其他海軍兩強,英國與日本
都有戰巡的狀況下努力彌補這項弱點。而這段時間的理論發展也對於末代高速戰艦的設計
產生了的影響。只可惜航母的橫空出世,壓過了戰列艦,也使戰間期的戰術理論研究顯得
暗淡無光。
此外我認為華盛頓海軍條約對於英國來說真的是簽的妙妙妙,把日本壓在比自己少的
噸位,又把美國海軍壓在沒有戰巡的困境之中。
最後說一下T.Hone在美國海軍的戰術教條發展史頗有研究,而在6月份他也會
出一本新書:
Learning War: The Evolution of Fighting Doctrine in the U.S. Navy, 1898–1945
在更長時間尺度下的美國海軍教條發展史,相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