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車營編制
孫承宗的規劃下,每個車營有偏廂車 128 輛、 迎鋒攢槍車 256 輛,步營
3200 人, 騎營 1600 人, 輜重營 256 輛,加上軍官與車夫等人,共 6,627 員,人車
組成一個佔地3萬平方公尺的17層方陣。武器有大滅虜砲16門、滅虜砲80門、小佛郎機銃
256門、鳥鎗256桿、三眼鎗1728桿﹔外加掩護車營的前鋒後勁營(馬兵)3047人,整個車營
可說有近萬人。
車營設計理念為「步騎合營」,騎兵躲在車營內下馬操作武器,步兵的基本戰鬥單位為隊
,有25人,操作偏廂車一台,車上有小佛郎機銃兩門,鳥鎗手二人,三眼鎗手六人,火箭
手二人,弓箭手二人。
騎兵的基本戰鬥單位也為隊,有25人,主要武器是三眼鎗和弓箭,大滅虜砲與滅虜砲就是
由騎兵操作,一隊有三眼鎗手10 名,弓箭 13 名和大滅虜砲手
二人。
前鋒後勁營(馬兵)編制
基本戰鬥單位為什,有25人,主要武器是三眼鎗2、弓箭5、弓箭加牌刀4、弓箭加板斧4、
弓箭加鉤槍4、弓箭加盾加刀4、腰刀4,共3047人。
武器
明騎兵的特色就是軟弓、長箭、輕刀、快馬,馬主要是身高120~130公分的蒙古馬,所用
的弓是開元弓,也稱為大稍弓,「開元者 今之大稍也」。《明会典》記載,明代初期,
弓的拉力分為四個等级,40斤、50斤、60斤、70斤。所谓的軟弓,大約便是40~50斤的弓
。
明軍手頭上最多的火槍是三眼銃﹔「三眼銃管約長一尺,銃口如鳥銃大,可容鉛彈三錢」
。明人卻認為三眼銃不如鳥銃好用﹔「若三眼銃,其桿甚短,其去不遠,對真不如鳥銃之
准」,「北方馬上用三眼銃以御虜騎,虜頗畏之。然放畢舉以博擊,頭重起艱,利害相半
,兼之甚難討准,往往虛發」。
火砲方面,滅虜砲重95斤,倍徑比11~12,只能射1斤的散子。《紀效新書》記錄的佛郎機
砲有五種,1~3號用於船艦與攻城,所以我想這車載小佛郎機銃,應該指的是4或5號﹔4號
長2~3尺,彈三兩﹔5號長1尺,彈三錢。大凌河的明軍還有新式的西傳火砲,但數量太少
只有3門紅夷砲與7門發槓。
戰術
在戚繼光過去的調教下,大明車營火器射擊戰術已有一套標準﹔當敵人進迫至一百步(160
公尺) 以內時,車營和馬營的火器依天鵝聲輪流打射,依序為車兵鳥銃手、車兵鳥銃手、
馬兵三眼銃手、馬兵三眼銃手﹔然後放射信號火箭一枝後,火箭(鈀手)自由齊放。再吹天
鵝聲,偏廂車上的小佛郎機銃齊射。再吹天鵝聲後,依鳥銃、火箭、小佛郎機銃順序輪流
打射。若敵人逼近戰車,則以大小滅虜砲齊射散子,若再逼近,則放大將軍砲和火箭車。
如果敵軍潰敗,騎兵則上馬追擊。
古二爺的編制
歐洲的部份,企鵝兄肯定比我更清楚,我還是野人獻曝一下。
瑞典步兵的基本單位為連,平均由408人組成,長矛手216人,會組成長36行,寬6列的方
陣居中,火槍手192人為於長矛手兩翼,長16行,寬6列。單獨使用的話,還會在後面增
加一個96人的火槍預備隊。
古二爺的輕騎兵,理論上每連有125人。除了正規的騎兵團外,古2爺也雇傭外來部隊,
比如日耳曼雇傭騎兵。騎兵的武裝是轉輪槍加直劍。
古二爺的龍騎兵團,規模大多為3個連到12個連不等,理論上每個龍騎兵連要有150人。
武器
因為窮且古2爺刁難人(我懷疑是付不出8000付盔甲的錢),古2爺的騎兵裝備就是頭盔加
皮大衣(穿盔甲的很少),外加轉輪手槍與1公尺長的直劍﹔軍馬的標準是馬身不可低於140
公分,是劣於歐洲同行的,曾被舊教聯軍笑「小子們,瑞典人有啥好怕的,他們家都是
小矮馬」。
瑞典火槍兵所使用的1630年式蘇爾火繩槍,重4公斤,口徑19mm,槍管長107公分,能把40
克重的鉛子發射到100公尺外。相比之下,明軍使用的鳥銃子彈只有3錢(12克)。
長矛兵的矛頭有菱型與十字槍型兩種,矛頭用50~100鐵皮條釘死在木桿上,木桿多為白蠟
,但也有槭木、松樹或山楊樹。古2爺規定桿長要17英尺4英寸,但常有士兵嫌笨動自行把
桿砍短﹔某瑞典指揮官摩洛(MONRO)抱怨:「士兵們經常覺得長矛過長太麻煩因而自行減短
,所以經常出現一個團的長矛長短不一」。[註]至於步兵的配劍則是士兵自購,有些人沒
劍則帶上戰斧,非常有北歐風格。
註:voc的武器清單中長矛有全矛、半矛、四分之一矛的分別,我認為17英尺的矛並不適合
所有的場合,我猜應該有其他制式長度的矛存在。
火砲方面,瑞典野戰砲的口徑就三種3磅、12磅、24磅,更大的口徑則是攻城砲﹔著名的
團屬砲屬3磅砲,重400磅。
戰術
有時瑞典人會把三個步兵連組成一個的旅(squadron),旅會排成一個菱型的陣型﹔第一
行與第三行是個36行與48行的長槍方陣,中間則有5個方陣,從左至右分別是32行火槍方
陣、36行長槍方陣、16行火槍方陣(厚度12列)、36行長槍方陣與32行火槍方陣。瑞典軍常
排成三列陣,每一列就是由數個squadron與步兵連所構成。
古2爺火槍戰術總類繁多,輪射、齊射、排射、自由射擊135、246射應有盡有,都可玩出
花
來,比明軍的射擊戰術複雜很多,詳細可參考
http://syler.com/drillDemo/menu.html。
不過瑞典人最愛的是瞬間能射出最大火力的齊射﹔步兵連推進時,兩側的火槍連以長矛連
為肉盾,躲在他們後頭,直到距離敵方30公尺外,才分為左右向前站到長矛兵的兩側。
當上士下令兩列成一列後,六列的火槍兵變成三列,然後進行齊射﹔第一列跪立,第二
列彎腰,第三列站立,一聲令下,所有的火槍兵都立即開火﹔然後士兵填裝彈藥,又開
一次火﹔團屬砲也會隨步兵旅前進以提供火力。
火槍與團屬砲會夾雜在騎兵連之間提出支援火力,當對方騎士衝過來時,槍砲火力能驅散
它們,然後己方騎兵衝鋒﹔當己方騎兵撤退回來重整時,槍砲火力也能幫騎兵斷後,趨散
敵人追兵。
結論
雖然古2爺永遠不可能與明朝車營打起來,但如果真有一天相遇,當世的文人應該會記載
「夷人,一砲糜爛數十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