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ntmartre (montmartre)》之銘言:
: 就我所知,在先秦時期,王與士大夫們要共同出兵,是封建制。在東漢末,魏晉南北朝則是部曲,各大世家皆有私兵,兵隨將走,兵由將養,領導者們能直接掌握的,也就自己家族的兵。在隋唐,皇上與武勳貴族共治天下,互相通婚,在政治上也要參考軍事貴族的意見。
: 在明朝,則有皇帝親養的三大營,軍戶,將領親兵所組成。為什麼在小說或影視作品裡,表現出來,讓我感覺全是由朝廷指揮的中央常備軍呢?不管從三皇五帝到明清,軍制皆一樣
有議異,從三皇五帝到明清,那有什麼軍制皆一樣的事XD
從封建到郡縣或兩者混合,各朝代明明在軍政上都有所差異。在看小說跟視頻前要不先
重讀讀歷史先?
《左傳僖公十二年》
管仲日: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若節春秋,來承王命,何以禮焉,陪臣
敢辭。
杜預注:國子、高子,天子所命為齊守臣,皆上卿也。
《齊語》
桓公曰:「定民之居若何?」
管子對曰:「制國以為二十一鄉。」
桓公曰:「善。」
管子于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公帥五鄉焉,國子帥五鄉焉,高
子帥五鄉焉。參國起案,以為三官,臣立三宰,工立三族,市立三鄉,澤立三虞,山立
三衡。
韋昭注:聖王,謂湯、武也。國,國都城郭之城也,唯士、工、商而已,農不在內。
工、商各三也,二者不從戎也。
此士,軍士也。十五鄉合三萬人。農,野處而不暱,不在都邑之數,則下所云
伍鄙是也。
五鄉萬人,是謂中軍,公所帥也。
國子,高子,皆齊上卿,各帥五鄉,為左右軍也。
(有論文認為上述管子所提之國制並不是桓公當時的而是先人舊制,但不論是何時都表
示此國制曾存在的才是)
雖是封建,周天子直接任命的【守臣】是插在諸侯國內監視與掌控。這代表在中央有實
力時,地方封建主並沒有完全獨立掌握自己封國的軍政。
以上述齊國為例,天子所任命的兩個守臣所率的軍力,單人就跟諸侯同等合計為倍。
不過制度歸制度,摻了人為因素下去就容易發生變化。唐朝中央有實力時,節度使還不
是得直接聽命於中央。最後敗壞的不是制度,而是人。
又舉羅馬為例,皇帝滿足不了時,連禁衛軍都不禁衛了。所以領導能掌握的兵,也只有
【他們能掌握的兵】。有實力不管兵是在京城還是邊疆都是皇帝手足,沒了實力不能滿
足需求與欲望就算是在身邊也都控制不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