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蒙托夫的強襲作戰
由於紅軍的重點攻擊遭到挫敗,頓河軍團的哥薩克悍將馬蒙托夫遂趁機實施大膽的穿插突
破,他麾下的第四頓河騎兵軍─七千餘騎兵,三千餘步兵,12門火炮,三輛裝甲車,還有
七條裝甲列車─於1919年八月上旬透過航空隊偵查,一舉突入紅軍第八、第九軍團之間防
禦薄弱的地段,並迅速闖入紅軍後方進行交通線的破壞。
八月十八日,馬蒙托夫攻佔了紅軍前線後方一百二十五英里處的坦波夫,旋又於二十二日
打下科茲洛夫這個鐵路站──科茲洛夫同時也是紅軍南方面軍的司令部所在地,紅軍南線
已經陷入嚴重的混亂。
為了應對四處游擊劫掠的白軍哥薩克騎兵,紅軍緊急調動一萬兩千人的兵力和航空隊進行
對抗,另外也在整個戰區內實施戒嚴和徵募一萬一千名士兵,然而戰況依然非常艱鉅,馬
蒙托夫在九月十一日甚至攻進了沃羅涅日,隔日才被逐出。對紅軍來說幸運的是,馬蒙托
夫的部隊軍紀不良且兵力有限,攜帶了過多的戰利品而降低戰力,也沒有堅持進行交通線
建設的破壞而留戀於掠奪城鎮。
馬蒙托夫的部隊在九月中旬撤回白軍控制區,雖然這場經典的襲擊作戰沒有真正瓦解紅軍
的戰鬥力,仍成功造成對方一段時間的癱瘓和士氣低落。紅軍高層自此更進一步理解到騎
兵在俄國內戰的重要性。已經有雛型的第一騎兵軍──也就是布瓊尼騎兵軍,或者直接稱
呼為「騎兵軍」──得到紅軍高層愈發的關注與重視。
四分五裂的烏克蘭
由於紅軍未能積極增援烏克蘭地區,志願軍團在這個區域的衝刺簡直無法抵擋,八月底的
時候就已經陸續佔領波爾塔瓦、敖德薩和基輔──攻佔基輔的過程中甚至沒和紅軍交手,
因為當地的紅軍前一天就已被烏克蘭軍擊敗,後者不願與遠強於己的白軍正面衝突而在白
軍抵達後迅速撤離。
前面提過,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在1919年春季遭到四面八方的強敵圍剿,幾乎遭到消滅殆盡
。雖然烏克蘭政府成功與協約國取得協定,停止與法國、羅馬尼亞的衝突,更得到協約國
的軍援,他們未能與白軍締結盟約,並且在紅軍和波蘭軍的攻擊下一敗塗地,部分單位如
基輔農民師甚至一度倒戈到共產黨一方。
1919年五月,已經瀕臨被打垮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與波軍達成停火,能夠全力應戰紅軍。
此時烏軍下轄三個集團,再加上四個東南部的戰鬥群;在收復西南部的波多里亞地區後,
烏軍整編為五個集團軍、共計十二個師,每個師下轄三個步兵團、各三營,再加上師屬炮
兵團(三營)、工兵團和一個騎兵營。烏軍原本希望讓師屬騎兵擴充至旅、師屬炮兵加上一
個重炮連,但是缺乏足夠的資源。
雖然號稱十二個師,但是這些師都分別只有千餘人的規模,而且編裝上只有「部族步槍兵
」集團軍下轄的第九、十、十一師比較好。換言之,烏軍的正規軍總兵力只有兩萬餘人,
雖然另外還有四萬人的游雜武裝。
1919年六月,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殘部──他們和波軍對決,最終遭擊敗──退到烏克
蘭東部。雖然雙方名義上都屬於烏克蘭人民共和國,也締結同盟、預期未來進行統整,此
時雙方仍互不統屬,僅以盟友身分合作。
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陸軍叫做烏克蘭加利西亞陸軍,因為其大本營是加利西亞地區,西
烏軍的前身主要源自於奧匈,也有少數是東烏借調來的原俄軍軍官。西烏最早以數個營構
成的戰鬥團為主,直到1919年初才正式開始整編為三個軍,各轄四個步炮兵混成旅、一個
騎兵排、工兵與其他單位。編制依然相當彈性而不嚴謹。
西烏軍的步兵與炮兵頗強,但是騎兵極弱。在1918年到1919年春季,西烏軍與波軍大打出
手,同時也與羅馬尼亞發生衝突,他們的實力能夠威脅同樣倉促建立的波軍地方部隊,但
是面臨波蘭的「藍軍」或是羅馬尼亞軍等編裝訓練較為完善的正規部隊,就顯得左支右絀
。
西烏軍在1919年夏季敗退往東走時,兵力高達七、八萬人,完全不輸東烏,也因此使得烏
克蘭陣營在逆襲紅軍時享有短暫的重大優勢。不過東烏克蘭雖然與西烏克蘭同盟,卻不打
算堅持西烏的領土宣稱,以免再次遭受波蘭的猛烈攻擊,這就埋下西烏軍與東烏分道揚鑣
的原因。
爭奪戰略主動權
南線白軍在六月攻勢和九月的攻勢中,多數軍團、軍區都有豐碩的斬獲,只有北高加索軍
區因為戰力比較有限且對手相對堅強,遲遲無法奪下阿斯特拉罕。
由於意識到紅軍在東側的戰力比較龐然,鄧尼金對原訂的北伐計畫進行修正,把重心往西
移動,試圖衝破紅軍防禦較為稀薄的西側,用左鉤拳一擊打倒莫斯科,中央的頓河軍團也
試圖進一步北上。志願軍團在九月份進一步猛力攻擊,王牌的第一軍在九月下旬佔領庫斯
克。
雖然南線白軍看似進展相當順遂,兵力更從六萬迅速膨脹至十六萬人,過半都是訓練中的
新兵或用於拱衛交通線的二線部隊,隨著白軍持續北進,交通線越來越長、控制區越來越
大,白軍的一線兵力開始難以鞏固防衛。
烏克蘭的無政府主義領導者馬赫諾,此時雖然與共產黨開始發生衝突,卻仍以白軍作為主
要的敵人。憑藉著他在烏克蘭部分區域的影響力,他試圖自立門戶,過度延展的南俄白軍
側翼成為一個發展的大好機會。這將是白軍北進最大的困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