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效新書》十四卷本〈長刀製〉
戚繼光收錄在《紀效新書》的長刀是明代中期東亞兵器交流的例子之一,馬明達
先生《說劍叢稿》卷三的〈歷史上中、日、朝劍刀武藝交流考〉爬梳雙手刀史料,
板友也討論過幾次相關議題。
這邊先把戚繼光晚年撰述的《紀效新書》十四卷本〈長刀製〉貼一下:
長刀製
刃長五尺,後用銅護刃一尺,柄長一尺五寸,共長六尺五寸;重二斤八兩。
長刀解
此自倭犯中國如(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閃而前,我兵已奪氣矣。
倭善躍,一迸足則丈餘,刀長五尺,則丈五尺矣。
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
今如獨用則無衛,惟鳥銃手,賊遠發銃,賊至近身再無他器可以攻刺,
如兼殺器,則銃重、藥子又多,勢所不能。
惟此刀輕而且長,可以兼用,以備臨身,棄銃用此。
況有殺手當鋒,故用長刀備之耳。
習法
此倭夷原本,辛酉年陣上得之。
https://i.imgur.com/03rDK11.gif
https://i.imgur.com/ZGPJ4kf.gif
戚繼光,《紀效新書》,卷4〈長刀製〉,頁10-15。
(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像檢索資料庫,系統頁111-115)
http://rbook2.ncl.edu.tw/Search/SearchDetail?item=
a2dd0cfb18c340e49a76209a27470167fDc0MTEw0
▌配備長刀的鳥銃手
戚繼光在北邊薊鎮時採用的長刀,源自東南沿海倭寇搭配步法使出的雙手刀,在
特定情況下能發揮威力,將敵人身體一刀兩斷:一是士氣低落的我兵,二是熟習
刀法、能從距離約三公尺外大膽突進的倭寇。而戚家軍擊敗此等高手,打怪掉寶
獲得了長刀秘笈。
精通武器的戚繼光認為兵器秘訣為一寸長一寸強,「彼以何器,我必求長于彼,
使彼器技未到我身,我舉器先殺到他身上了,他應手而死,便有神技,只短我
一寸,亦無用矣」(《練兵實紀雜集》卷5〈軍器解〉)。但當他演練長刀之後,
卻把六尺五寸的長刀訂為鳥銃手的次要兵器。
在《練兵實紀》中,戚繼光為了對抗善於騎射突擊的蒙古騎兵,設計麾下騎兵能
長短兼備,鳥銃手以鳥銃為長兵、雙手長刀為短兵;快鎗手以長柄快鎗為長兵、
用柄代棍為短兵;鎲鈀手以鎲鈀為短兵、火箭為長兵;刀棍手/大棒手以刀棍/
大棒為短兵、弓箭為長兵。
麾下步兵除了藤牌手、狼筅手「俱有短無長」之外,鳥銃手、快鎗手、鎲鈀手亦
長短兼用,「凡出戰于銃、鎗、火箭放過之後,牌為一層,筅為二層,鈀為三層,
長刀為四層,鎗棍為五層」,以藤牌、狼筅、鎲鈀等殺手作為前鋒。
https://i.imgur.com/X8lmwyA.gif
戚繼光,《練兵實紀》,卷1〈步兵〉,頁10-15。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系統頁37-38)
https://www.digital.archives.go.jp/das/image-j/M2016091414345458115
▌鳥銃手長刀用於近戰自衛
步營火器手隊的鳥銃手配備有鳥銃、線藥器(錫鱉)、30個火藥藥管、鉛子袋、
火繩等等,裝備林林總總重二十餘斤(參見《紀效新書》卷3〈授器解〉頁5-12,
系統頁74-82)。而殺手隊配備的其他「殺器」頗有份量:
腰刀 長三尺二寸 重一斤十兩
藤牌 徑過一尺五寸 重五斤(與腰刀一起使用)
鎲鈀 長七尺六寸 重五斤
狼筅 長一丈五尺 重七斤
長槍 長一丈七八尺 重三斤
大棒 長七尺 重三斤八兩
相比之下,長六尺五寸、重二斤八兩的長刀較短較輕,被戚繼光挑選為鳥銃手的
近身兵器。於訓練時注重護身自衛「以木刀對砍,舉落疾速,不使人乘隙得犯為
上等」,沒有特別要求兼用長刀的鳥銃手來個英勇躍擊 XD
*推薦一下吳承瑾先生的論文〈陣法與身體:晚明軍事文化中的鴛鴦陣〉,分析
戚繼光不同時期的戰陣配置與接戰想定,非常有意思~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