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俄國內戰時期的部隊水平 [4]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9-03-10 02:34:41
1918年秋季,「第二次庫班作戰」,志願軍團
第一次庫班作戰後,白軍返回頓河流域,從羅馬尼亞返回的卓茲多夫斯基支隊此時抵達志
願軍團本部,頓河哥薩克集團也同意提供志願軍團少量支援。志願軍團因此在發動第二次
庫班作戰的前夕擴充至九千人戰力,取得第一輛裝甲汽車,火炮數量也回升至二十一門;
頓河集團的支援部隊有三千餘人,另有八門炮。
第二次庫班作戰過程中的白軍傷亡慘烈之餘也不斷注入新血,其人員組成已經與半年前第
一次庫班作戰初期頗為不同,雖然也有部分是傷兵回歸或陸續抵達的舊俄軍戰友,已經開
始有許多為新兵或收編的戰俘,因此人員素質稍顯下滑。
雖然如此,從羅馬尼亞戰線返回的友軍攜帶了相當數量的裝備,六月至八月的一系列重要
勝利中,白軍也奪得大量的裝備。到了十月份白軍激戰斯塔夫羅波爾的時候,精銳的科爾
尼洛夫突擊團已經裝備達二十五挺機槍,即使紅軍投入日洛巴的鋼鐵師或是水兵支隊等精
銳,也再難突破白軍的戰線。
志願軍團在第二次庫班作戰中的素質,本文判斷維持在四級;紅軍此時已經有一定數量的
部隊能夠被視為三級,不過紅軍此時精銳主要集結於東線或是與德軍對峙,北高加索的精
銳不多。
1918年冬季,東線,烏拉軍團
烏拉哥薩克集團在1918年春季開始與共產黨政權對抗,但是由於內部盛行孤立主義,與立
憲軍的合作相對有限。夏季立憲軍大敗後,西伯利亞的白軍集團進行整合,烏拉哥薩克軍
被與奧倫堡哥薩克集團、阿斯特拉罕集團一起編入「西南集團軍」,然而實際上仍具獨立
性;十一月高爾察克政變後,西南集團軍被解散,烏拉軍團回復完全的獨立性質。
在1918年十月,烏拉軍團達到該年巔峰的時刻,其兵力約為兩萬一千人、一百六十九挺機
槍、五十一門炮。由於秋末冬初與紅軍進行了消耗戰,烏拉軍團在年底還有約兩萬人,包
含約11,500騎兵、3,200步兵、一百三十挺機槍、三十八門炮。
白軍的步兵與騎兵兵力,通常僅指步騎兵單位內的單兵戰鬥人員,不包含炮兵、工兵等單
位與其他非戰鬥人員,有別與紅軍把所有步行人員都計入步兵總數。
如果對1918年十二月的烏拉軍團戰鬥序列稍加研究,可以知道以下幾點:
四個騎兵師的炮兵,分別只有六門、六門、四門和兩門火炮;
第一烏拉爾斯克軍的軍炮營有八門炮,第二伊列茨克軍沒有軍炮兵;
十七個騎兵團平均有約544名騎兵、4.6挺機槍;
各步兵團、步兵營合計為3,094名步槍兵,四十二挺機槍;
零星單位(獨立的連、排)不計。
烏拉軍團在持續得到友軍接濟和奪取戰利品後,裝備已經有一定水準,不過基於其補給困
難和戰爭環境,彈藥一直有限,步兵比例較低且無重炮,因此攻堅能力很差,主要靠騎兵
實施運動戰。其戰力可被評價為三等。
烏拉軍團在1918年秋末冬初陸續殲滅多支紅軍,然而在紅軍的人海戰術下仍節節敗退,在
1919年一月丟了核心的烏拉爾斯克──伊列茨克地區,陷入低潮。上述的部隊概況即為拉
鋸戰過程中的情形。
1919年春季,敖德薩作戰,協約國聯軍
1919年春,協約國在烏克蘭南部與紅軍爆發大規模衝突,最後雖然聯軍成功掩護羅馬尼亞
控制比薩拉比亞,卻被迫提早撤離敖德薩與克里米亞。在敖德薩周邊地區對抗紅軍的協約
國聯軍,主力是法軍、希臘軍、羅馬尼亞軍、俄國白軍、波蘭軍和烏克蘭軍,以下分別探
討。
撇除普遍厭戰而士氣低落的問題,法軍和希臘軍在裝備、組織與訓練上都屬於列強精銳。
希臘步兵此時採法式編裝,一個排有兩挺紹沙輕機槍和槍榴彈發射器,步兵營部有一個重
機槍連。不過由於運輸困難和兵力匱乏,法軍與希臘軍在遠離港口之後有時處於缺乏重裝
備的情況,兵力被分割至連級運用。
1919年三月二日,聯軍在赫爾松與紅軍第一外聶伯河烏克蘭步槍旅──旅長格里哥列夫,
是剛從烏克蘭人民共和軍倒戈過來的軍閥──爆發戰鬥,紅軍最初以四千人猛攻聯軍八百
人結果遭擊退。聯軍在三月六日增援後,城內有步兵一營又四連、兩門山炮、兩門一零五
榴、兩輛裝甲列車(四門野炮),鄰近河面上還有兩艘掃雷艦可以用艦炮支援。步兵單位編
現比偏低,合計不足一千一百人。
格里哥列夫在赫爾松周邊的戰鬥中,部署兵力從一開始的四千人,半個月內飆升至一萬兩
千人,不過其精銳被估計僅兩千餘人,其他都屬於非正規軍。他手裡握有兩輛裝備榴彈炮
的裝甲列車,能對聯軍進行炮擊。聯軍在三月十日投入進一步增援解救赫爾松守軍後撤離
,前後交戰九天,傷亡約兩百九十人。
三月十八日,聯軍以兩千五百人防守別列佐夫卡,卻於一天內即遭紅軍近萬人擊敗而撤退
,傷亡約一百六十人。此役的紅軍雖然來自紅軍烏克蘭方面軍,因此名義上是正規軍,實
際上參戰的兩個旅都建立不久,訓練與裝備都有限。雖然部隊的組織還相當鬆散,訓練非
常粗淺,紅軍卻能以高昂的士氣和積極性不斷進行試探性攻擊、戰線滲透乃至於人海戰術
;聯軍則不願主動實施大規模攻擊,且經常面對各地居民和親共民兵的暴動與襲擊。
協約國聯軍在三月二十六日重整敖德薩外圍防線,其戰鬥序列中除了上述的法軍與希臘軍
之外,主要還有志願軍團的一部。此地的志願軍團部隊主要來自於烏克蘭酋長國被推翻後
不願加入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殘部,他們雖然先前被迫與德國合作,意識形態卻一直偏向
白軍,因此決定追隨鄧尼金。
白軍的戰力不俗,一個約七百人的步兵單位可以裝備三十六挺機槍,有高比例的輕重火炮
與機槍等重裝備單位(反過來說,步兵少的可憐),作戰時的表現也與法軍、希臘軍相去不
遠。雖然到了四月初敖德薩撤離作戰時,殿後防線上的白軍幾乎被擊潰,法軍也對白軍的
素質頗有批評,實際上白軍在聯軍決定捨棄敖德薩以前,士氣與戰鬥能力都頗佳,後來士
氣受到聯軍決策的影響才開始動搖。
白軍敖德薩步槍旅後來擴充為南俄白軍第七師,在攻佔察裡津的過程中表現極佳,顯然士
氣對其戰力有很大的影響。法軍與希臘軍也都有類似的情況。
四月中旬,紅軍突入克里米亞後向塞瓦斯托波爾猛攻時,法軍與希臘軍於兩天內傷亡近百
人,紅軍被估計傷亡三、四百人且出現不少逃兵。聯軍雖然最終因為嚴重的譁變而放棄這
座港口,仍可理解兩軍交戰時的戰損比如何。
上述的法軍、希臘軍、白軍克里米亞亞速軍團,裝備與訓練上都能被視為四至五等,然而
受到種種不利的因素影響,戰力下滑為三至四等。面對數倍於己的紅軍,在不利的戰場環
境與失敗的決策下戰鬥,聯軍因而難以用有限的兵力防守廣大的區域。
同樣在1919年冬末春初,協約國聯軍在北方戰線也陷入苦戰。北方戰線的冬季戰場環境異
常艱苦,不過雙方的戰力都不算差,以一月中旬在申庫爾斯克周邊的戰鬥為例,紅軍的主
要攻擊矛頭為一千三百餘名步兵為骨幹的支隊,有六門炮和二十一挺機槍,聯軍則有四百
五十人、十八挺機槍和兩門炮。北方的紅軍善用炮擊和雪地隱蔽蹤跡,較容易闖入近距離
,不過就算成功以人海戰術攻破聯軍據點──紅軍多次以數百人強襲僅數十人的聯軍哨站
並得手──傷亡比也多在聯軍的三倍以上。
協約國的正規軍遭紅軍迎頭痛擊可能頗令人吃驚,但是敖德薩的法軍或北方戰線的英美部
隊或許失利,但是相較而言已不算太過慘烈:1919年二月底,日軍第十二師團的一個支隊
遭全殲,是役陣亡三百餘人、僅數名傷兵倖存且被奪去兩門火炮,這是1920年廟街事件以
前日軍在西伯利亞干涉中最大的敗北。日軍一個步兵大隊僅四挺機槍,連級以下裝備幾乎
與紅軍無異,人員素質難以彌補兵力差距與嚴苛的戰場環境。
作者: vwpassat   2019-03-10 04:17:00
日軍紙老虎
作者: viroid   2019-03-10 17:16:00
作者: Bastain (滿洲國專家^^)   2019-03-10 20:43:00
推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