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ntmartre (montmartre)》之銘言:
: 看了N大對備(そなえ)的介紹,一萬石的大名,理論上出一個備(そなえ),石高更高的,出數個備(そなえ),統帥本身自成一個規模很大的本陣備。
: 一個備(そなえ)約300-800人,是一個基本的戰術單位,底下有足輕組成的弓組、馬組、槍組,還有所屬的小荷隊,能獨立作戰。
: 我在想,備(そなえ)的出現,是否更侷限於當時的政治現實與制度,因為封建時代,我部下的部下,不是我的部下,我沒指揮的權力;要所有的部下給出全部的長槍足輕,組成一個個的步兵方陣或騎兵隊或火槍方陣,是不會有人同意的,所以只好自家出的兵自家管,所以才會各大名自管一個或數個獨立的部隊,要大家把部隊借來借去,解散合併,組成臨時的戰斗群是不可能的。
: 不知大家看法如何
單就「更侷限於當時的政治現實與制度」基本同意,但是我想提出一個盲點,經常被用來
當作相對的16、17世紀西歐步兵編制,其團下屬之各連,並非一個連全部都裝備長槍或火
銃。
這裡用Pierre Picuet教授的網站當參考資料:
http://tercio1617.0catch.com/organisationUK.html
可以看到在1567年的時候(永祿十年,織田信長攻打稻葉山城),西班牙方陣團的編制中,
三百人的長槍連編制中有輕、重火銃手共一百一十人,而火銃連編制中也包含了相當人數
的長槍兵,兩者雖然比例不同,卻都是兼容不同的兵器的單位。
另外可以討論的是,瑞典在古斯塔夫大帝時期使用的動員制度,即所謂的「配額體系」,
是各行政區分別應徵募固定人數服役。這與中世紀一直以來的按戶抽丁,其實是同樣方法
,只不過是用官僚來取代貴族而已。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lotment_system
換言之,雖然歐洲看起來是逐漸脫離了封建制度的窠臼,但是實際上急需兵力時仍是按戶
抽丁,而各步兵連也都是混雜冷熱兵器的小股部隊。
日本戰國到了後期,地方大名能統御的軍政組織逐漸成熟後,料想要把小股部隊湊成數百
人規模的戰術組織,應該也不是太困難的事情。單就「備」一級是否為戰術單位,我認為
不用去否定;以足輕為主體的日本戰國軍事,其裝備與戰力如何是另外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