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ntmartre (montmartre)》之銘言:
: 自十六世紀出現pike與shot的戰術以后,這兩種兵種的比例一直在變化,軍隊追求攻擊
: 力,火槍的比例一直在增加,從一開始的N:1,上升到17世紀初的1:1,到30年戰爭的
: 1:2,到17世紀末的1:6甚至1:7。
: 難道他們不會遇上對手不想跟他們對射,執意要近戰肉搏,火槍兵出現臨陣不過三發的
: 情況嗎?比例這樣少的pike,陷入肉搏戰不會出現麻煩嗎??尤其是面對擅長近戰的奧
: 圖曼士兵們。
: 還有,明清步兵的火槍兵為何沒出現過如此懸殊的比例,而且兵書上一直強調臨陣不過
: 三發呢?
當然會有強調衝擊的對手,不過鄂圖曼步兵雖然擅長白刃戰,但是並不會隨便在開闊地向
敵人衝鋒,其實是強調陣地防禦的類型。真正強調衝鋒的步兵是以下兩者:
1.瑞典人。古斯塔夫的部隊雖然以火力馳名,然而其步兵戰術其實是非常著重衝鋒的,其
火力優勢強調的是短期爆發而非連綿持續,因此是用火力重創對手後進行突破。
2.蘇格蘭高地人與愛爾蘭人。相較於強權瑞典,這些在不列顛邊陲的部隊並不具備強大的
炮兵,反而是強調輕步兵的速度和地形適應力。如果來自英格蘭的大軍在山地間陷入難以
部署的狀況,蘇格蘭高地以及愛爾蘭的部隊就能較輕易的殺入陣中。這是比較類似游擊戰
的風格,所以很吃戰場地形。
瑞典軍和帝國軍反覆交鋒近二十年,最後雙方都是朝提高火槍比例來發展。這主要是基於
長槍兵較難維持與補充,以及部隊愈加強調機動性與散兵作戰,尤其是步兵與騎兵混雜的
快速縱隊崛起後,當然是以火銃手支援騎兵,所以發展火銃手成為戰略上的必然。
由於會戰中,步兵有一定比例的火銃手會抽調去支援騎兵,所以步兵戰線上的長槍兵比例
並不會非常低,還是有一定的人數,雖然比例是有所下滑沒錯。
至於應如何對付執意衝上來的敵軍?呂岑戰役中,瑞典有兩個精銳的步兵旅在接戰時慘遭
摧毀,就是在極近的距離被帝國軍施放排槍所重擊,接著又被帝國軍的騎兵從兩翼包抄,
旋即崩潰;第一次諾德林根戰役中,西班牙步兵則是憑藉簡易的土木防禦工事來抵抗瑞典
步兵的攻擊,這個老招數一直都有用。
至於明清的部隊,雖然晚明似乎沒能夠發展成熟就政權崩潰,但是清朝在康熙年間平定了
三藩之亂後,八旗軍隊有推動火器化,組織出的火器營就是以槍炮為主的火力部隊,已經
和17世紀下半葉的歐洲軍隊相當類似了。乾隆年間成立的健銳營雖然也訓練弓箭,不過與
火器營一樣是非常強調火槍戰術的部隊。
清中葉的精銳火器部隊有用鹿角(拒馬)來掩護火槍手,和17世紀下半葉的歐洲很相似。
: 推 Oswyn: 逼到肉搏近距離命中率最高的最後一槍能射掉多少人,除非雙 10/18 09:08
: → Oswyn: 方人數懸殊不然很有可能一波洗白。且早期火槍的穩定性不佳 10/18 09:08
: → Oswyn: 當燧發出現後信賴度提高裝備率自然會更加提升 10/18 09:09
正是如此。老練的部隊可以堅持到敵軍靠近之後再進行齊射,這樣敵方最前排的官兵就會
一口氣被殺傷非常多人,衝鋒很容易就失去動力。
: 推 PAULDAVID: 死要肉搏想到帝俄軍 不過西歐戰場遭遇大規模帝俄較晚? 10/18 09:21
: 推 leptoneta: 對方想要近戰?當然是先射到他們沒辦法近戰 10/18 09:21
17世紀的沙俄步兵是鐵龜,躲在車營裡面不隨便出來向敵軍攻擊的。
沙俄步兵強調白刃戰已經是18世紀中葉之後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