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 something320: 唉…慘啊...所以最終還是步兵的近戰能力決定了勝負 01/05 01:16
: → something320: 嗎 01/05 01:16
不宜太過簡化為單純的步兵或騎兵、火力與近戰,而是全方面的不足。
: → chungrew: 不知道耶 明末整段明滿交戰史看下來 從薩爾滸看到 01/05 01:29
: → chungrew: 松錦之戰 看完整段脈絡真的有種亡國的絕望感 01/05 01:29
: 推 chungrew: 單兵能力真的能打硬仗的也有渾河血戰時最後的戚家軍 01/05 01:31
: → chungrew: 以及白杆兵。明末很多將領都有保存實力的私心。 01/05 01:33
: → chungrew: 家丁、親兵這種單兵素質可能不錯,但不到關鍵時刻將領是 01/05 01:34
: → chungrew: 不肯下血本硬拚的。想想也許真的應該一開始就暫和關外, 01/05 01:35
: → chungrew: 先把流寇剿平再說。其次就是採取王在晉的退守的方略。 01/05 01:36
: → chungrew: 等真的練出精兵再反攻。 01/05 01:36
我不知道你從哪裡得出這種結論的。
明軍保存實力的主因是打不贏,跟有私心沒什麼關連性,君不見本文提到大凌河之戰時,
薊遼兵馬已經全面出動,結果被打爆,後來明軍當然就越來越不敢打。
(明清史料辛編有一篇殘稿,我認為應該是崇禎八年在錦州的戰鬥,
明軍報稱斬首兩百多,算是罕有打後金這麼多戰果的案例,關寧軍還是算比較能打)
渾河之戰只證明明軍有機會靠精銳步兵擊退後金的純騎兵,後金推戰車上來後照樣取勝,
而且最大的問題是步兵機動力差,戰略上缺陷明顯。
這都在大凌河之戰重複出現。
流寇的猖獗要到崇禎中期,王在晉討論退入關內是在天啟年間,兩者毫無關聯,
其著眼點是在於到底關外能不能守住,財政是否能承擔。
即使是支持退入關內,癥結在於到底要等到何時才算時機成熟能反攻?
天啟到崇禎初期,明朝的財政還沒有崩潰,關寧軍培養七、八年後依然不堪野戰,
以至於崇禎中後期很多官員都批評關寧軍吃那麼多軍餉到底都在搞什麼。
練出精兵再反攻聽起來很容易,以晚明的狀況來說根本就沒什麼可能性,
退入關內只是防守可能容易一點(引致的內政問題先不管),財政負擔比較輕,
從關內開始反攻?如果還是要靠堆城堡的戰略才能往前推進,那就只是形同較晚起步,
收復遼東等個五十年看有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