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心軍合作的高峰:1942年:
1941年12月19日希特勒正式兼任德國陸軍總司令,從根本上的讓陸軍總司令部淪為最高統
帥部的下級組織。然而,不同軍種之間互相牽制的情況仍然存在,而就北非德國陸軍指揮
官的立場,希特勒在1942年仍然維持其直屬於最高統帥部的策略:1941年底在討論南方戰
線總司令的職權範圍時,戈林試圖說服希特勒讓其職權包括統整整個南方戰場所有部隊,
但是希特勒拒絕;因此在北非時,凱塞林和隆美爾是同事關係,雙方都需要對方的合作來
讓作戰可以順利進行:除了作戰時不可缺的空軍直接支援外,隆美爾需要凱塞林代其發聲
強調裝甲兵團的補給需求和優先順序,甚至於包含沿岸運補線的規劃以及護航;而凱塞林
同時也需要地面部隊掩護其機場或是重要地標,以讓北非的空軍能夠有效率的行動。不過
凱塞林擁有直接命令所有地中海和北非區域德國空軍單位的權限,且其直接歸於德國空軍
總司令(即戈林)指揮,也等於是其間接的有和希特勒溝通討論的管道。
因此軸心軍在做牽扯到多軍種的重大戰略決策時,都需要政治高層對此做協商,而一個最
明顯的例子便是對於馬爾他島的策略:義方從1941年底才開始認真的重新開始檢視攻佔該
島的作戰方案,但是該作戰毫無疑問會引起英軍主力艦隊的注意,因此義國海軍主力艦隊
的牽制甚至於是參加作戰本身是不可缺的;然而,義國海軍高層在戰時的立場也一向是傾
向不做過份冒險的作戰,因此即使該作戰有墨索里尼的首肯和卡伐里羅的力推,其進度也
一直是處於各軍種高層討論階段而已;此外,義國高層也從未放棄過透過德國施壓法國來
調用法屬突尼西亞港口的計畫;在卡伐里羅留下的日記中,他個人是將此計劃的重要性擺
在攻佔馬爾他島作戰之前的。然而此計畫直到軸心軍敗象已顯的1942-1943年才在政治上
有其可行性,在此之前德國都必須要小心法屬殖民地投向同盟國的可能性,因此義國的盤
算在1942上半年是沒有多大機會的。此外,突尼斯到的黎波里也有著超過700公里的距離
,無疑的會讓已經超過1200公里的陸路補給線雪上加霜。
和義國不同,德國高層方面認為馬爾他島的攻佔或是壓制對於北非戰事有著重要地位:凱
塞林的回憶錄中提到,他認為缺乏攻佔作戰的壓制作戰是沒有意義的;而隆美爾在其戰時
文件也提到他向上級提議過由裝甲軍團來擔任攻佔的任務,但這些提議都被德方高層暫時
否決(不過這兩個提議在1942年4-5月德義高層協商的記錄中都沒有出現過)。以希特勒
的角度,這種職權的模糊性是有必要性的;除了這保證在緊急時刻他擁有干預的權力之外
,這也同時保證其下屬不會下達危急德義兩國之間關係的決策:希特勒正確認識到,義國
對於地中海的主導權是墨索里尼政權的重要基石,因此他數次否決其下屬讓德軍更進一步
涉入地中海和北非的提議;德國空軍傘兵指揮官司徒登(Kurt Student, 1890 – 1978)
在1942年5月20日向希特勒提議由德國傘兵單獨執行攻佔馬爾他島的任務時被決定性的否
決,其遠因之一也可能是其會侵犯了這個德義雙方最基礎的默契之一。
1942年1月,義國的利比亞殖民地看起來搖搖欲墜:誠然,雖然隆美爾帶領部隊擊退追兵
並且成功撤退到足以據守的防線,但是部隊損失慘重:包含在邊境陣地的部隊,德國戰鬥
部隊蒙受33%的損失,而義國則更是超過40%;非洲軍完全損失了199輛戰車,義軍則是損
失約200輛戰車。從戰後的記錄可以找到義國軍方高層在這段時間便已經透過中立國試圖
和同盟國建立接觸討論讓義大利脫離大戰的可能性,顯示反墨索里尼勢力已在檯面下開始
運作;德國最高統帥部也在1月16日達成結論,認為在1942年重奪席蘭尼加希望渺茫;而
義國高層內部甚至有放棄梅爾沙艾布里加隘道並後撤的聲音出現。
英軍方面對前景則是普遍樂觀:奧欽列克1月中時親赴倫敦向上級報告時提到英軍預計可
在2月中進行進攻的黎波里坦尼亞的作戰,且估計「敵軍…看來並無發動攻擊的兵力」;
而李特奇也已經開始在開羅同步開始進行肅清後方敵軍和進攻的準備;英軍大後方於1月
17日哈法亞隘道德義守軍投降後完全解放,看起來不久後北非海岸為同盟軍所掌控是必然
的結果。然而,所有人都將大吃一驚:北非軸心軍將在僅僅4天後的1月21日,發動一場奪
回席蘭尼加西半部的攻擊。
1月12日時,非洲裝甲兵團的高層輪番視察了前線防線,他們得到的結論也和所有高層一
樣:在蒙受如此嚴重損失後的部隊要據守防線看起來是很困難的。然而當裝甲兵團參謀群
展開手上敵我資訊並開始討論可能的作戰時,卻找到了一個新的可能性:情報顯示,英軍
第七裝甲師由於受到嚴重打擊,正在大後方作整備;前線的第一裝甲師剛從英國趕來,並
無任何沙漠作戰的經驗;步兵方面,印度第四師則因補給關係停留在班加西一帶,前線的
步兵部隊預估只有近衛旅和少數支援部隊;裝甲兵團情報處長米崙新在報告中估計,軸心
軍在1月25日以前在席蘭尼加西半部擁有數量優勢,而之後英軍援軍將會快速趕上,雙方
的兵力差距將會再次加大。
根據該情資,裝甲兵團作戰處長魏斯特伐大膽提議:軸心軍應該儘速反擊,趁英軍第八軍
團還未在席蘭尼加站穩腳跟之前擊潰之。隆美爾一開始不贊同,但隔天在確定補給情況無
虞後,他開始全力準備反攻的計劃。
這次攻擊要成功,最重要的前提便是該作戰必須是「完全的奇襲」:因此裝甲兵團沒有將
反攻的計劃上報遠在羅馬和柏林的德義高層,甚至於包含在利比亞的巴斯提可以及凱塞林
;唯一知情的「局外人」,只有巴斯提可的參謀長剛巴拉(摩托化軍軍長一職此時已經轉
交他人),因為攻擊部隊急需後方提供運補的卡車以維持攻擊力量(剛巴拉究竟真的知道
整個攻擊計劃但卻三緘其口,還是被裝甲兵團用其他藉口搪塞則不是很清楚)。攻擊的命
令到17號才通知非洲軍的指揮官們,義軍部隊則是在19號時用口述方式轉達。20日晚上,
希特勒在隆美爾的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上加掛寶劍,直到此時裝甲兵團才將計劃通知柏林
的上級。
在同盟軍的「終極」解密機構也沒能探知攻擊計劃的情況下,軸心軍對英軍前緣陣地的攻
擊於1月21日早上8點30分正式展開:德義的步兵部隊利用濱海公路前進,在僅遭遇敵軍偵
查部隊的情況下很快的在下午2點到達原防線以東16公里處,義軍阿里提師沿公路南緣前
進,於下午3點到達步兵部隊以南的地區;在公路以南試圖迂迴敵方陣地的非洲軍陷入沙
地而進度落後,最後在傍晚達到步兵部隊以南的指定地點。探知英軍位置位於濱海公路東
南方的隆美爾隨即決定改為讓裝甲部隊沿著濱海公路迅速向東北突擊切斷英軍前緣部隊的
退路,接著轉往南方試圖強迫英軍作一次會戰;步兵部隊則負責攻佔沿岸的重要據點,並
守住防線防止英軍向西反擊。
雖然有南方的英軍第一支援群砲擊妨礙,第九十輕裝師的戰鬥群仍然於22日早上11點攻下
了防守薄弱的阿吉打比亞,並接著往東北進攻,在同日下午5點進占安特雷特,切斷南方
英軍部隊的後退道路;非洲軍直到中午才終於擺脫沙地到達濱海公路,並以最快速度往東
北前進。被切斷的英軍不敢戀戰,隨之後退並和已經據守陣地的第九十輕裝師展開激戰;
雖然沒能奪回失守的陣地,但是軸心軍裝甲部隊進度落後加上錯傳的命令讓大部分的英軍
得以在23日白天時從陣地間的空隙溜出包圍網,持續往東北撤退。22日當晚,非洲裝甲兵
團升級為非洲裝甲軍團,包含了所有在前線的德義陸軍部隊,繼續由隆美爾擔任指揮官。
23日卡伐里羅來到前進指揮所,並聲稱帶來墨索里尼要求撤回攻擊發起地的命令;然而正
如隆美爾在日記中提到的,該命令並沒有強制要求所有部隊撤退:雖然該命令要求「步兵
部隊應該要維持防線」,但是卻允許「機動部隊…可以在有限的目標下進攻」;因此隆美
爾在當前情勢下可以理解的將該命令解釋為其擁有行動的自由,並「有限」的計劃進攻班
加西。他要求義大利部隊應該要用步兵部隊鞏固新攻下的防線,但是巴斯提可根據上級命
令沒有知會隆美爾便擅自停止沙布拉薩步兵師以外4個義國步兵師的前進命令,隆美爾被
迫使用義國摩托化軍來鞏固陣地。
24日第九十輕裝師的戰鬥群切斷安特雷特一帶的小徑退路,聲稱擄獲了117輛戰車或裝甲
車輛、33門火砲、1000名戰俘和一些卡車,但是錯過了一次摧毀英軍主力的機會。25日非
洲軍隨即趕往東北試圖切斷英軍部隊,第十五裝甲師在到達安特雷特東北13公里左右的孟
沙斯時發現正在和德軍步兵部隊交戰中的英軍第一裝甲師,砲兵部隊隨即加入支援步兵的
戰鬥,精準的砲火有效阻止了英軍的攻勢;根據第十五裝甲師的戰鬥日誌,第八戰車團突
入敵軍車陣當中,引起「極大的恐慌和混亂」,「敵軍…僅能逃竄來避免全滅」;根據英
軍官方戰史記載,軸心軍發動攻擊前尚有150輛戰車的英軍第一裝甲師,26日時只剩下41
輛戰車和40門火砲仍可戰鬥。在擊退英軍裝甲部隊後,軸心軍於26日掃蕩班加西以南地區
,俘獲了一個大型車輛維修站以及許多的物資堆棧。
此時英軍指揮官對於應該防守或是撤離班加西意見分歧:李特奇和空軍方面認為仍有機會
擋住敵軍,因此提議步兵據守現有防線並讓裝甲部隊集合在米奇里以對敵軍可能的迂迴行
動作反擊;然而前線的第十三步兵軍軍長、第四印度師師長和鎮守各陣地的步兵指揮官異
口同聲的強烈反對,認為在己方裝甲部隊已遭擊敗的情況下持續死守只會遭敵軍各個擊破
;李特奇決定跳過指揮鏈直接命令第四印度師繼續防守,引起第十三軍軍長的抗議。
英軍高層的通訊被軸心軍即時截獲,讓隆美爾決定在英軍仍然舉棋不定時先一步出手,集
中兵力擊毀班加西一帶的敵軍:集結在孟沙斯的軸心軍分為兩支部隊,其中裝甲部隊因為
缺乏足夠油料因此僅假裝向東北的米奇里佯攻,實際上的主攻部隊則是由德軍步砲兵為主
力向西北推進切斷敵軍在班加西往東的退路,義軍摩托化軍則據守班加西以南的地區防止
敵軍突圍。
27日的晚間隆美爾率領著步砲兵組成的戰鬥群頂著大雷雨往西北前進,於28日中午12點到
達並佔領班加西以東的鐵路終點陣地,並於下午4點擊退鎮守班加西東北陣地的印度部隊
並完成整個東方地區的合圍;觀察到敵軍行動的印度第四師師長緊急要求第八軍團立即給
予撤退許可,並在得到許可後數度試圖向東突圍但是遭到擊退;在千鈞一髮之際,沒跟上
南方合圍的義軍摩托化師讓印度第四師得以往南離開班加西後轉往東北撤退;死守班加西
的印度後衛部隊抵抗到29日才投降,軸心軍以6死23傷25被俘的代價俘獲了超過1000名戰
俘、500輛卡車、大量裝備彈藥以及補給。
一個星期前還強烈反對進攻的巴斯提可於30日帶來隆美爾升任上將的好消息以及墨索里尼
「最誠摯的祝福」:「你是軸心全軍的楷模!…如熔鐵一般勢不可擋!你將會贏得每一場
戰鬥!你將會贏得整場戰爭!」,並提議隆美爾可以試圖奪取班加西;根據德國軍官回憶
錄,隆美爾簡單回電:「班加西已攻下」。
英軍第一裝甲師回報上級稱無法保證抵抗敵軍超過25輛戰車的攻擊,加上裝備物資的損失
讓李特奇決定英軍應避免再被敵軍包圍而採取且戰且走的方式緩慢撤退;而隆美爾則一貫
的用輕裝部隊追擊,雙方僅發生少量的戰鬥並於2月5日到達加查拉防線一帶並且展開,軸
心軍對席蘭尼加第二次的反攻也到此告一段落;根據官方戰史,英軍1390人戰死受傷或遭
俘、52輛戰車遭敵軍擊毀、40輛因傷或機械故障而遭放棄,損失40門火砲。
接下來的3個月,雙方都在重新累積實力試圖搶先發動攻擊;英軍方面除了忙著運補各式
物資、新式戰車以及戰防砲外,也忙著重建因為追擊失敗和遭到奇襲因而遭打擊的士氣和
自信心;而軸心軍方面,在高階指揮官方面有了些許調動:3月時,巴斯提可的參謀長剛
巴拉遭到解職;雖然缺乏文件證明,但是隆美爾在2月初前線穩定後給上級的報告可能是
部分原因:該報告中特別提到其義大利士兵個人的表現是滿意的;然而,義大利指揮官卻
缺乏「彈性」以及「主動精神」。誠然,直到班加西被攻下且裝甲軍團急電請求義大利步
兵師前進以鞏固重奪的要地時,義國最高統帥部仍然否決其要求;遲至2月4日之時,義國
高層仍然堅持2個義國步兵師(即義國第十軍)持續留在梅爾沙艾布里加隘道佈防;根據
隆美爾當時的記載,義軍部隊和指揮官「士氣高昂」,且在得知不能和前一年一樣和德軍
一起進攻時「非常不高興」。
前面的報告加上前線部隊這樣的不悅氣氛可能導致義軍內部起了需要重新檢視義軍高階指
揮官的聲浪:雖然隆美爾在4月25日提到他聽說剛巴拉是因為對德軍出言不遜而遭免職(
「在一些軍官面前提到他希望有一天能夠率領義軍和德軍戰鬥…真是蠢材!」),但是剛
巴拉下一個任命卻是需要繼續和德軍合作的巴爾幹半島,因此這一個說法十分可疑;有一
個可能性是剛巴拉是為了高層在1941-1942年一連串的錯誤調度作了替死鬼。在差不多的
時間點義國摩托化軍的高階指揮官也做了一次輪調:阿里提師和的斯提師的師長都調回國
,其中阿里提師師長由垂托師師長斯提凡尼斯(Giuseppe De Stefanis, 1885 – 1965
)接任、的斯提師師長由副師長阿齊(Arnaldo Azzi, 1885 - 1957)接任;最重要的摩
托化軍則更名為第二十摩托化軍,並找回1941下半年回到義大利的前阿里提師師長巴打沙
里(Ettore Baldassarre, 1883 - 1942)接任;第十和第二十一步兵軍的軍長則皆得以
留任。
除了新到任的義軍指揮官全都是和隆美爾有過先前在前線合作經驗而且在1941年的戰役中
表現良好的指揮官外,義軍的前線部隊也開始針對即將到來的攻勢開始做相關準備:首先
為了因應英軍的陣地雷區,所有義國師的工兵部隊都得到擴編以及增加了相關的訓練;第
二十摩托化軍及第十步兵軍接收了新式或是借來的戰防武器強化其反戰車火力;的斯提師
的成功案例讓其餘的步兵師也開始朝縮減不必要人員同時增加武器的組織架構調整(不過
根據報告,軸心軍5月底發動攻擊時調整並未完成)。雖然缺乏白紙黑字的命令佐證,但
是隆美爾麾下的義大利部隊在組織上和裝甲軍團更加緊密,減少了指揮部下命令時的延遲
和誤解。
英軍也在組織上做了調整,試圖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除了每個裝甲旅都配備了兼任反戰
車任務的25磅砲兵團外,還配置了擁有75公厘砲的美式格蘭特戰車和新式的6磅砲(口徑
約等於57公厘),提升了所有裝甲旅的反戰車力量;第七支援群則縮減為2個砲兵團,配
置專用的車輛並改為第七摩托化旅,目的為敵後補給線和整補的妨礙騷擾。
步兵據守的陣地方面,英軍用鐵絲網、地雷結合原本的傳統陣地設計出毫無遮蔽的沙漠中
也能發揮強大牽制作用的盒子陣地,除了從加查拉海岸一路往南超過60公里到比爾海齊一
線佈置著許多盒子陣地並廣泛佈雷外,後方的多布魯克外圍要地也全都設立了盒子陣地,
目的便是希望能逼迫軸心軍打一場陣地戰。
在情報戰方面,軸心軍開始更廣泛的合作並且很快有了進展,在1941年底開始得到新的情
報來源:義國的諜報機構在1941年滲透進美國駐義使館,拷貝了武官專用代號為「黑」的
密碼簿並隨之分享給德國;加上匈牙利提供的替換表,德國的情報組織於1941年12月開始
成功解密美國駐開羅武官費勒(Bonner Frank Fellers, 1896 – 1973)用黑碼加密發回
華盛頓的定期報告,內容包含英軍的組織、數量、裝備、戰術、士氣等重要資訊;軸心軍
極其重視其內容,1942年時解密速度快到可以在電報發出後數小時之內送到前線的隆美爾
手上,他本人稱其為「好來源」。
但在估計英軍的戰力方面,軸心軍低估了對手:裝甲軍團5月20日的情資報告預估己方為
565輛戰車(340輛德軍戰車,225輛義軍戰車;警衛營使用的俘獲英軍戰車則不計在內)
對抗英軍的約650戰車;然而,實際上攻擊當日英軍在前線有849輛戰車(其中有167輛是
格蘭特戰車),6月2日時英軍另外增援了第一裝甲旅的140輛戰車(其中有76輛是格蘭特
戰車)。此外軸心軍的偵察也沒能發現英軍在整條防線正中央和最南端新設的盒子陣地(
分別由英軍第一五零步兵旅和自由法軍第一旅防守),在最南端協防的印度第三步兵旅也
同樣逃過了偵察網。
此外,在破解敵軍密碼方面盟軍更加全面:破解軸心軍各式碼機的「終極」在經過5個月
的嘗試後,於1942年4月破解非洲裝甲軍團和上級溝通的「謎」碼機密碼(代號為「燕雀
」),英軍得以提前得知隆美爾的作戰計劃;然而,裝甲軍團作戰溝通用的密碼(代號為
「鳳凰」)仍在嘗試中,加上此時解密仍需要一週以上的延遲,英軍無法解密隆美爾作戰
時的命令並迅速對應。因此英軍雖然知道軸心軍將會搶先一步發動攻擊,但卻不知道攻擊
的方向和詳細部隊的配置。
另一方面,很清楚時間是站在敵軍那裡的隆美爾決心搶先一步於5月26日發動攻擊:他計
畫先讓防線北端的義大利步兵師先前進到英軍陣地前並發動對陣地的佯攻以纏住大部分的
英軍步兵部隊;所有的機動部隊(非洲軍和第二十摩托化軍)則從南方繞過英軍雷區後轉
往北攻擊英軍後方,期望在3天內擊敗英軍第八軍團後轉而攻擊多布魯克。在攻擊發動當
日非洲裝甲軍團傳令給軸心軍所有將士的命令中強調:「今天…將對利比亞的英軍…發動
決定性的攻勢。…憑藉著德義士兵高敵一等的戰鬥精神…我們將在決戰中擊敗敵人…義大
利王國國王萬歲!羅馬帝國的領袖萬歲!大德意志國的元首萬歲!」。
北非軸心軍試圖擊敗英國第八軍團、攻下多布魯克並保障深入攻擊埃及跳板的夏季攻勢於
1942年5月26日下午正式展開:隆美爾深知,考慮到同盟軍的物資優勢,失敗或是錯過這
次機會對於軸心軍的北非戰役都是致命的;這也是為何他在命令中強調「決定性的攻勢」
:同盟軍即使挫敗仍有捲土重來的機會,軸心軍則無;他在攻擊當日寫給其妻的信提到他
將「不吝鞭策自己」,同時也會「用同樣標準要求其麾下將士們」。
在北非共有278架戰機(192架可作戰)的德國空軍於5月22日將其戰鬥機大隊轉移到前線
機場,開始和前線有320架戰機(約190架可作戰)的英國空軍展開激烈的空戰;25-26日
的夜間,德空軍的轟炸機大隊以「北非戰場前所未見的密度」猛烈轟炸英軍前線的機場,
暫時取得加查拉上空的制空權。義國的兩個步兵軍於下午2點照計劃前進,僅遭遇英軍巡
邏隊輕微的抵抗並於晚上8點回報「達成該日的目標」。
雖然下午吹起了一陣大規模的沙塵暴並讓能見度下降到僅10公尺,保持無線電靜默的軸心
軍摩托化部隊仍然照計劃前進,並於晚上6-7點到達第一集合地點。在下午經由偵察確認
比爾海齊東北方有著「英軍強大裝甲部隊」後,隆美爾啟動作戰代號「威尼斯」:摩托化
部隊在繞過比爾海齊後將更往東移動再轉北,以將新偵察到的英軍部隊也包含在前進路線
的左側。雖然夜幕低垂後裝甲軍團超過10000輛的車輛在沒有開車燈的情況下持續前進,
事前嚴格規劃好的速度和方向讓絕大多數的車輛得以於27日凌晨3點到達比爾海齊正南方
的第二集合地點。
當車輛在第二集合地點加油完畢後,軸心軍摩托化部隊一字排開,並轉向東北朝英軍防線
的後方發動攻擊:最右邊的第九十輕裝師直指多布魯克南方的艾阿登,試圖切斷環繞要塞
興建的「軸心道路」補給線;中央的非洲軍以第二十一裝甲師在左第十五裝甲師在右的態
勢往北突擊,目標是預想中在防線後方的英軍裝甲部隊;左邊的則是負責掃清內線敵軍的
義軍阿里提裝甲師,原本最左邊負責掃除英軍雷區的義軍的斯提師則因為沒有收到作戰改
變的無線電通知,因而照原計劃於比爾海齊西北方轉向東北展開掃清雷區通路的任務,暫
時和裝甲軍團失去聯絡(英軍官方戰史因其與裝甲軍團失去聯絡因此聲稱該師迷路,但其
之後的行動是照原本裝甲軍團的攻擊計劃行事,因此英方說法恐怕有誤)。
早上6點30分,位於比爾海齊東南方約6.5公里陣地的印度第三步兵旅率先對前進中的阿里
提師開火,讓該師暫時停止前進;早上7點時,阿里提師和通過該地區的德軍部隊對該旅
發動夾攻,該旅急電「(遭遇)一整個該死的德軍裝甲師(攻擊)」求援,但在義軍和德
軍戰車發動了3波的攻擊後攻下了其據守的陣地並幾乎完全擊潰該旅;該旅於早上8點45分
時在戰鬥日誌中留下最後的記錄:「據點淪陷,敵軍戰車已經侵入盒子陣地…」;該旅留
下500名死傷和600名戰俘,剩下的殘部部分往東方的比爾艾戈比撤退,部分和被釋放的戰
俘往西和比爾海齊的法軍會合。
阿里提師隨之於早上9點30分對比爾海齊發動了2次攻擊,雖然穿透了法軍陣地東方的部份
防線,但是法軍頑強抵抗讓義軍的攻擊最後失敗,損失了32輛戰車(18輛為觸雷)以及不
少的人員損失。該師隨後奉命繞過比爾海齊陣地並沿著雷區往東北前進,於下午4點40分
到達英軍雷區中央位置後方的比爾艾哈馬特陣地並在雷區和英軍砲火面前暫停了下來,計
劃於晚上掃清前往其西北方的第三集合地點的通路。
同樣在早上7點左右,第十五裝甲師遭遇正在展開中隸屬第七裝甲師的第四裝甲旅(136輛
戰車,其中76輛為格蘭特戰車)並隨之發動攻擊,雖然在英軍戰車的優勢砲火下一開始沒
能擊退英軍,但最後仍然在一場惡戰後擊退該裝甲旅並重傷其戰車部隊,迫使該旅向艾阿
登敗退;前進過快的第二十一裝甲師暫時停止前進並轉移戰鬥群到其右側以維持非洲軍的
完整性,並在擊退了英軍超過80輛格蘭特戰車的攻擊後於早上10點繼續往北作步步為營的
苦鬥。
隆美爾知道攻擊進展不順利,但是為了能在入夜前能到達臨海道路以南5公里的艾克羅馬
(非洲軍的第三集合地),他於下午2點45分下令繼續進攻。這讓非洲軍於西南(第二裝
甲旅)、西(第一戰車旅)、東北(第二十二裝甲旅)三面遭到英軍裝甲部隊包圍,並於
下午4點開始遭到4次的輪番攻擊,雖然最後4次攻擊都遭到擊退,但是非洲軍本身損傷也
不輕,重要的補給縱隊更是被衝散因而和戰鬥部隊失去接觸;非洲軍因此被迫在下午6點
到達第三集合地的南端後於原地採取堅守的姿態,並派出戰鬥群往南試圖和補給縱隊重新
取得接觸。
最右邊的第九十輕裝師一開始順利前進,於早上8點30分衝散了擔任掩護第七裝甲師東南
側翼的第七摩托化旅,並於30分鐘之後擄獲了第七裝甲師的前進指揮所,雖然該師師長假
裝是士官因而逃過被俘,但是暫時失去指揮官聯繫的第七裝甲師在接下來的2天幾乎處於
癱瘓狀態,底下部隊大多只能做其事先分配好的任務而無法和其他部隊聯合作戰。早上11
點30分時,第九十輕裝師總算到達原本預定要在3個小時前就該到達艾阿登以南的第三集
合地,不過路途上該師發現並俘獲了英軍第三十裝甲軍的前進補給堆棧,俘獲大量的車輛
、補給和俘虜;這原本是英軍為了6月中的攻勢所準備的,現在竟成為德軍的助力。
不久該師與撤退中的第四裝甲旅戰鬥,將之往東北逐退後於下午1點30分開始準備向預想
中敵軍主要補給地所在的艾阿登進攻。然而此時敵軍的抵抗開始增強,整補了的第四裝甲
旅隨之發動反擊,加上守軍的重砲兵讓該師無法集結對陣地做一次主要的攻擊,而只能於
下午5點於艾阿登南方4公里作防守的態勢。於軸心部隊最前方負責探路的第三和第五八零
偵察營一開始進展最順利,一口氣到達並且切斷了艾阿登以東的軸心道路;然而下午5點
30分時,英軍第四裝甲旅的70輛戰車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反擊,衝散了這2個偵察營並將其
往南逼退。
最左邊的的斯提師由於過早左轉因此照原本計劃在英軍防線南方的雷區中慢慢往北前進並
試圖掃出一條通路,在27日下午時和裝甲軍團重新建立通訊,回報在英軍陣地南方和敵軍
裝甲部隊作戰中並遭受「可觀」損失(根據其回報位置推算,該陣地應該就是防線正中央
第一五零步兵旅的陣地,而裝甲部隊應該就是負責支援防線陣地的第一戰車旅)。
裝甲軍團司令部回顧27日的行動,被迫在當天的戰鬥日誌記錄道:「敵軍的裝甲部隊…逃
過被殲滅的命運…」,裝甲軍團的作戰處長亦回報:「整場作戰…幾乎可視為完全失敗…
」;裝甲軍團的參謀長在和非洲軍軍長討論過後,建議宣稱其為一場「威力偵察」並退回
攻擊發起線以免失了顏面,隆美爾也回憶他當天晚上「非常煩惱…非洲軍已經有超過三分
之一的戰車無法行動…」、「第九十輕裝師孤立…英軍從缺口衝入獵取我軍部隊生命線的
補給縱隊…」,整體情勢確實如裝甲軍團的軍情處長在戰後回憶錄中所說的:「戰敗(的
氛圍)已經近在眼前」。
然而,隆美爾否決了參謀長的提案;他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