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ary76 (gary=yrag)》之銘言:
: → Oswyn: 武士刀其實還滿厚重,銘刀都是有一定厚度的 07/13 21:50
: 銘文都是在莖或者鍔附近啊,那是整把刀最厚的部分啊,但是這不代表他厚重啊
: 要看他整把武器的中心在什麼位置才說他是不是厚重
如回文所述:銘刀=刻有刀工銘文的刀,多半有一定品質。非指刀柄(莖)
https://imgur.com/XHf4kCx
日本人稱日本刀靠近刀柄處的厚度為「元重」,靠近刀尖處的厚度為「先重」
依網站【刀剣ワールド】日本刀の法量(サイズ)|刀剣の基礎知識
的資訊標準的日本刀元重為0.7~0.75cm、先重為0.5~0.55cm
末古刀的末備前現存最厚的有超過0.9cm
搜些日本戰國時代以前的古刀實物數據
刀 無銘 伝 志賀関 時代 室町末期 尾張
刀長 69.4cm(2尺2寸9分) 反り 2.1cm(7分) 元幅 2.91cm 先幅 2.09cm
元重 6.5mm 先重 5.0mm 刀身重量 裸身 660g
刀 無銘 伝 兼房 時代 室町 美濃
刀長 65.1cm(2尺1寸3分) 反り 1.5cm(5分) 元幅 3.03cm 先幅 2.68cm
元重 6.9mm 先重 5.7mm 刀身重量 裸身 730g 鞘を払って1,000g 茎 摺
上 目釘穴 2 刃文 兼房乱
刀 朱銘 祐定作 時代 室町末期 備前
刀長 69.9cm(2尺3寸強) 反り 1.3cm(4分3厘) 元幅 2.94cm 先幅 2.18c
m 元重 6.9mm 先重 4.7mm 刀身重量 裸身 800g 鞘を払って1,080g 茎
大摺上 目釘穴 2 刃文 乱刃
這種厚度雖然不能稱為世界第一等,但應該也不算不厚重吧
※
有點虛,補充一點豆知識
室町幕府的對明勘合貿易可粗分二個時代,前期主要是由寺院主導。由京都的醍醐寺、
興福寺大乘院等有勢力、有關係的大型宮廟派出本船,幕府及其它有力大名的貿易船附
隨的貿易興隆時期
後期被細川、大內兩家從中擅自端走,雙方還在大明的土地上相殺,勘合貿易就衰退了
京都相國寺鹿苑院主的歷代日記『鹿苑日録』明應八(1499)年八月六日條,東山
玖首座所述「所獻之太刀,普廣相公之時,唐之價者,初者千疋中者五百疋,後者二貫
五百文也,其謂者,所遣之太刀或有名者也,裝束亦費其工,次第減價以造,故唐之代
亦次第減也,今則太刀太惡,而其數太多故五百三百之代,唐辨之,不然則不受焉」
文中稱明朝為唐。最初一把太刀賣千疋=10貫文,中期減半為五百疋=5貫文,之後
更掉價到2貫500文一把
勘合貿易的刀劍類為明朝政府專買,一開始日方賣的太刀還有名工所鍛,裝飾精良之物
所以賣的價高。但日本國內亂頻頻,生產品質也漸漸下滑。明朝也不是吃素的就依質論
價刀刀砍。最後日本倒賣大量生產品質不佳的「數打物」價錢就被壓很低了
不過在一把賣明朝5貫文的時代,日本國內做工最精巧等級的一把買賣價在800文到
1000文之間所以也還是五倍以上的暴利就是了
※
除古早的上古刀的大刀(直刀)外
不少脇差、短刀都是直刀,這些直刀通常都非常厚實在設計上強化刺擊能力
江戶時代還發生過在江戶城內的殺傷事件。肇事者被人從身後架住後,用脇差自殺貫穿
自己順便帶走身後的倒楣鬼
雖然日本刀一般被認為是刀類,給人感覺主要是拿來砍的,但突刺也是日本刀的主要用
法之一
在實際使用上以割拉的的方式更能發揮殺傷力,日本古書中教授武士心得也都是瞄準腋
下、關節等甲冑空隙處,割開動脈血管使對手失血喪失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