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arsen (carsen)》之銘言:
: 蠻訝異talin5814板友您執意針對臺灣近代曾為瘴癘之地這項公認的觀點。
: 日軍於1895年乙未戰役攻台的20年之前,就曾於1874年5月入侵臺灣屏東
: 社寮,派出了3,658名人員登陸(另有734名軍艦乘組人員),以優勢兵力
: 和裝備擊敗原住民,官兵僅僅戰死12名。但是日軍在屏東駐紮期間,依據
: 軍醫落合泰藏的臨時統計,於同年12月2日撤軍前,已病死393名,並有
: 819名病患送回長崎治療,日後合計病死者為561名。統計中,病患比例
: 最高即為瘧疾(弛張熱66%、間歇熱14%,合計80%),高峰期為8-9月。
: [圖]落合泰藏於5月至9月的傳染病患月份統計。
: https://i.imgur.com/W4oLGIW.png
: 出處:落合泰藏〈明治七年牡丹社事件醫誌〉
: 同時期清廷為了威懾侵臺日軍,於1874年7月調派唐定奎,率領淮軍銘字
: 武毅步隊十三營來臺作為主力部隊,其編制為6,500人,實際數量近萬人;
: 尚有楚軍、粵勇等部隊。淮軍渡臺一年內遭受病疫侵襲、損失相當不輕,
: 「……淮軍病疫,勢若燎原,四小統領僅存其一,文員歿者五十餘人,
: 聞之心悸……」「……其甚者至一營無病之人僅廿七……」,率軍渡臺
: 的六名提督,有三名在臺病逝。依據奏摺統計,來臺清軍至少有1,641名
^^^^^^^^^^^^^^^^^^^^^^^^^^^^^^^^^^^^^^^^^^^^^^^^^^^^^^^^^^^^^
: 官兵為病死或意外死亡,可見臺灣疫情的猛烈。
我知道乙未戰爭期間因為瘧疾死亡的日軍很多
但是牡丹社事件中,沒有跟日軍直接交火的淮軍也是重災區我第一次知道。
關於瘧疾,目前在歐美有些歷史學家認為是歷史驅動的重要力量
所以歷史學家Timothy C. Winegard寫了這本書,談瘧疾對於歷史的影響
The Mosquito: A Human History of Our Deadliest Predator
蚊子:最強掠食者的人類史一書
https://www.amazon.com/Mosquito-Human-History-Deadliest-Predator/dp/1524743410
我承認我自己沒讀過這本書,但是我讀過若干關於此書的書評。
我在這裡附上一個美國史密斯索妮恩學會雜誌的訪談文章
(如果大家去過美國華府,就是那個大博物館群幕後的學會)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history/how-mosquitos-helped-shape-human-history-180972802/
我想補充一點和乙未戰爭沒有關係的瘧疾相關歷史知識。
目前認為瘧疾起源於非洲,然後慢慢傳開到舊大陸的熱帶地區。
大多數歐美和亞洲人對於瘧疾的抵抗性很低。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雖然赤道非洲離歐洲相對近,
歐洲列強卻直到19世紀後期才大規模殖民赤道非洲。
反而是南非開普敦地區,由於氣候上比較接近地中海型氣候。
所以歐洲人,尤其是荷蘭人早早就移民殖民開普敦,出現現在的南非白人。
所以中南美洲,最白人的地方是阿根廷,而不是巴西,墨西哥或是加勒比海地區。
只也就是為什麼,大航海時代甚至到19世紀,歐洲殖民者往往要攜帶黑奴。
甚至明朝就有許多歐洲人帶黑奴來中國的紀錄。
因為非洲人相對於歐洲白人,對於瘧疾的抵抗性更強。
所以歐洲白人往往需要黑人作為勞動力。尤其是在瘧疾肆虐的熱帶沼澤地區。
我不知道台灣歷史上的狀況如何。
但是我拿美國南方當案例,因為美國南方在殖民時代很多沼澤,
或是大規模種植稻米(你沒看錯,當時美國南方有出口稻米作為商品的經濟)。
所以導致鄉間瘧疾很嚴重,所以許多白人大農場主夏季都躲在城市裡遠離農場。
所以我猜測當時假設台灣也是大量種植稻米的水田,那瘧疾問題應該也是極端嚴重。
而瘧疾等熱帶疾病也解釋人類歷史一個奇特的發展趨勢。
那就是文明很容易以東西方向傳播,軍事上東西向征服也相對容易。
至少比南北向征服/文明傳播容易得多。
例如說,匈奴人/突厥人或是斯基泰人可以來往於中國和羅馬之間。
亞歷山大可以從馬其頓一路遠征到伊朗。
但是歐洲人卻一直到19世紀中葉以後才能殖民赤道非洲的腹地。
南北戰爭中聯邦軍遠征美國南方進度極端遲緩。
我甚至懷疑這也是為什麼漢人對於嶺南地區的的深入如此緩慢也是受限於此原因。
(開漳聖王也是到唐朝才從中原到閩南)
因為越往南,天氣越濕熱,熱帶疾病就越嚴重,尤其是種植水稻地區盛行的瘧疾。
所以其實日本人遠征台灣會病得這麼慘是很容易理解的。
我其實很好奇中法戰爭中,法軍是否也這麼慘?
我猜應該沒有日本慘,因為法軍應該有一定比例是熱帶地區的外籍士兵。
另外我個人是懷疑一點,因為戰場上往往有槍傷等外傷。
假設在戰場上被槍傷,又得了瘧疾,最後死亡,這樣要算是戰死還是病死?
尤其當時沒有抗生素,如果受傷而感染其實很難救治。如果又有疾病那更容易死亡。
我可以理解為何有人質疑日本軍隊的低報戰死人數。因為人數真的有點太少。
但是我認為這可能需要去調查當時的醫療紀錄。
或許有一定比例是受傷,又生病等於間接因為戰鬥死亡。
另外補充兩點跟這有關的歷史趣事。
歐洲人在近代殖民全球時有所謂的共同殖民(co-colonization)。
也就是一個歐洲殖民地往往不只是歐洲人,還會有其他被歐洲人找來協助殖民的群體。
例如荷蘭人殖民台灣時,找了漢人來協助殖民台灣。
或是英國殖民馬來西亞時,找了漢人和印度人。
殖民非洲時找印度人協助殖民非洲。殖民北美時抓了很多黑奴來殖民。
我猜,或許也是因為熱帶疾病。但是只是我猜測。
另外瘧疾在軍事上一直是很嚴重的問題。甚至一直到二戰都還是如此。
所以有此一說,日本原本認為有機會打敗英美,是因為控制了奎寧的生產。
認為沒有奎寧,歐美軍隊就沒有辦法在東南亞熱帶地區戰爭。
但是二戰期間美國研究抗瘧疾藥物。後來以此催生今天的國家科學研究院(NIH)
關於這段故事我就不多說了,推薦這本書: 天才的學徒。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71550
我非常推薦所有對於科學史有興趣的人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