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jol (勤樸)》之銘言:
: 2.鄭是使用大規模火船戰術,與一般火船戰不同
: 當然這也有欺敵成份
: 荷蘭人自己不相信鄭會捨得犧牲這麼多大船進行火船戰
: 所以才會上當(決戰熱蘭遮有類似觀點)
搞錯重點,荷蘭人記錄驚訝應該是,
連大船都被用來放火?
而不是"大規模"用大船放火。
有大規模的感覺,可能是因為有另外充數的小火船在那邊。
大船打頭直接衝白刃戰,並同時充當火船,
合理推斷這樣的配置只是一小部分有收到這種命令。
用來確保並加速戰果,以利後續船艦集中力量,
順便降低敵方士氣。
只要簡單想想實際戰果就知道,
如果這過程中,鄭的艦隊把自己船都燒了,
那剩下的敵艦開回來不就贏了...
八艘荷船跑了五艘,(還有落跑的海盜聯軍船隻)
荷船損失的三艘分別,
一艘是確知被燒毀,
一艘是被登船後擊沉,
一艘是被登船擄獲。
到底有多少大船作為火船燒掉,也可以看這數字想像。
總之不可能信那150比3的交換比。
: 事後鄭真的是慘勝
: 欺洋人遠道而來無法承受太大損失
: 好奇的是
: 如果鄭芝龍不用大規模火船
: 直接跟荷蘭艦隊正當水戰
: 是有多少勝算?
: 當時中國的軍事技術
: 包含武器製造與運用
: 是否已經落後西洋,無法以相同數量正面對敵?
: 只能用「人力」、「蠻幹」、「紀律」等
: 以量彌補質的落後、科技落差?
: (好像跟現代俄國有點像)
火砲和造艦的落後大家都知道,
但海戰的複雜性質導致,本來就不是只比這些。
尤其是在自家的海岸線上主場作戰,
導致白刃戰和火船本來就會成為效率的首選。
這些手段即使在歐洲也要更晚才真正退出戰場,
至少在當時還很難說是落後。
這樣比較,會有點像在說驅逐艦/魚雷艇比戰艦落後,要以量取勝。
或沒法在開闊的水域"正當"決戰。
另外在廈門被偷襲幹掉那批,拉出來能不能和當時出戰的荷艦性能接近,
也算是個很有趣,但難以驗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