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網民眼中,洋人在攻城上是力攻法,屬於是工程學的一環;參謀坐在桌上,翻開地
圖,堆起沙盤,整日在那計算需要挖多少壕溝、使用多少砲彈、士兵要消耗多少糧草、我
們需要花多少天,敵人的牆才會被我們打塌下來。
而中國人在攻城上是智取;攻守兩方有如棋手對弈,你衝我擋、你飛我斷、你叫吃我打劫
;雙方你來我往,用盡各種招數;三國演義對中國人影響太深,在三國演義的影響下,網
民覺得戰爭是一場又一場的詭計,啥分兵偷城、討敵罵陣、斷糧誘敵、內應開門,如果你
正面攻擊一座城,往往被網民覺得這是智力低下的表現,因為聰明人都用騙的。
但真實的歷史是這樣嗎?以下我分享兩則故事,各位可以猜猜發生在哪:
(A)王欲救萊頓,議決,水流澤,驅賊人退;外堤於八月三日破之,由200 餘舟運糧,以
濟飢民。
水淺,舟膠淺,風,船不得至萊頓;市人望,請降。
範德維氏勸民守之,若欲降,殺之,其實則絕,可食其臂。
王乃禱於天,18 日,風作,水振,乘舟而東繞橋與運河,遂入祖特爾梅爾。水令賊人戍為島,困,寸
步難行。
十月二日 ,賊人夜走。
(B)三月十一日,賊數萬人帶著鉤梯傾巢穴而來,到了半夜渡過渾河深入我境,十二日開
始進攻,但被炮打退下。
十三日天大亮時,敵人又來進攻,接連衝百十陣,好在城池還未被攻陷。9點以後,敵人
全力攻打東門,很多敵人都被打死了,但他們都不退卻。
火炮接連發射,炮管過熱到火藥都無法填入,賊人趁機填平壕溝蜂擁到城下,從東門進入
,瀋城於是被打了下來。
A是荷蘭80年獨立戰爭期間的萊頓攻防戰(1574年)。
B是1621年的瀋陽攻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