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軍事暢銷書作家戚繼光將軍在《紀效新書》,提到源自宋代《武經總要》
的數珠計時法,利用一串珠子來計算時間,原文如下:
「凡更籌,遇日晦夜暗、行軍宿營,必須定更則時,以知早晚緩急之備。
先以一日有百刻,分一十二時,每一時有八刻二十分,
每一刻六十分,共五百分為一時。……
計珠二串,一串用小珠七百四十箇為數,緊慢行數七百四十餘步,
或數珠七百四十餘箇,程限該二里二十七步餘,為一刻。
行數七千四百七十餘箇,程限二十里二百七十餘步,為十刻。
晝夜該七萬四千七百餘步,程限二百零八里有餘,是為百刻。
每一時八刻二十分,該行六千二百二十五步,數珠即六千二百二十五箇,
為一時。……」
上述可以簡化估算為,步兵的行軍速度大約為每小時5.1公里:
明代量地尺 1 尺 = 現代的 32.64 公分 (《中國歷代度量衡考》第104頁)
明代 1 步 = 5 尺 = 現代的 163.2 公分
1 時 = 現代的 2 小時 = 120 分鐘
1 時 = 6,225 步 = 現代的 10,159 公尺
現代的 1 小時 = 5.1 公里
現代的 1 分鐘 = 步頻 104 次 x 步幅 82 公分 = 每分鐘走 85 公尺
1 刻 = 現代的 14.4 分鐘
1 刻 = 747 步 = 現代的 1,219 公尺
1 里 = 360 步 = 現代的 588 公尺 = 需時 6.94 分鐘
5 里 = 現代的 2,940 公尺 (3 公里)= 需時 34.7 分鐘
現代的 1 公里 = 需時 12 分鐘
《紀效新書》另外也提到部隊行軍時,「每十里,舉號砲一聲,即于腳下立定。
鳴鑼,坐息一、二刻」。以此估算,若是加上休息時間,步兵的行軍速度大約為
每小時3.6到4.2公里,與近代步兵約略相同:
10 里休息 1 刻 = 現代的 5,880 公尺 = 69.4 + 14.4 = 需時 83.8 分鐘
現代的 1 小時 = 4,210 公尺 = 4.2 公里
10 里休息 2 刻 = 現代的 5,880 公尺 = 69.4 + 28.8 = 需時 98.2 分鐘
現代的 1 小時 = 3,593 公尺 = 3.6 公里
這是模擬用的估算基礎參數,依據道路、氣候、部隊規模等等,可再增減調整~
https://i.imgur.com/oyOkjJo.jpg
出處:國家圖書館,《紀效新書》十八卷本,卷七,頁62-63,系統頁109。
亦收錄於《紀效新書》十四卷本,卷七,頁30-31。
https://bit.ly/3SFm5Wp
https://i.imgur.com/tXl7Mj3.png
出處:國家圖書館,《紀效新書》十四卷本,卷八,頁5,系統頁232。
https://bit.ly/3ODdl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