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薩爾滸戰役的明軍戰鬥序列 [2]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24-02-06 17:18:26
二,瀋陽一路
《籌》卷十七,監軍的巡按陳王庭提及這一路明軍有25000多人,可茲參照
杜松(總兵),兵力2800人(推測),薊鎮,步兵騎各半
《三立堂新編閫外春秋》稱兩千人,可信度存疑(板上舊文引此數字)
杜松轄下陣亡軍官包含千總四、把總二,
總兵官秉忠撥出的部隊有陣亡兩名把總,遼陽強勝兵撥出的部隊也陣亡千總一、把總三
合計為千總五、把總七
杜松的坐營中軍王捷沒死,後被熊廷弼以臨陣脫逃的罪名處死
按陣亡軍官人數之多不似只有兩千人,儘管應該只有一個營
《籌》卷九有提及薊鎮派遣援遼的部隊包含杜松的舊部家丁(杜松曾任薊鎮總兵)
薊鎮的九標十二路挑選守臺南兵與各營家丁,則似是由杜松分走一半,即約1200人
再加上前述從遼陽其他部隊抽調的人員,杜松的標營可能超過兩千人之數
此外,《吏文謄錄》、《光海君日記》證實有416名朝鮮鳥銃手配屬給杜松
王宣(總兵),兵力2000人(推測),真保鎮,步騎各半
《籌》卷三,兵部原要求保定總兵王宣率領五千兵力增援遼東
《籌》卷八提及原定派遣增援的真保快壯六千人,戰力太爛,計畫被取消
王宣已經帶去的4000人,也因素質太爛而被裁汰掉1500人
《籌》卷十一,兵部提案真定、保定各再調2500人,惟《明實錄》只提到保定2500人
參照《四鎮三關志》,真保鎮兵力不過三萬餘,何況先前調兵才被批評素質低落,
應該是不大可能續調到五千人之多
若推論真保鎮後續增調2500人,剛好可湊足這一路的兩萬五千餘人
王宣直屬的部隊,估計是步、騎參半,且可能包含《籌》有官員提及的忠順營的兵力
(忠順營即真保鎮轄下由降夷軍戶編成的部隊,另可參考彭勇《明代北邊防禦體制研究》)
王宣本人陣亡,轄下陣亡軍官包含中軍一、千總一、把總一、內丁千總三、內丁把總一
李希泌(游擊),兵力3000人(推測),真保鎮,步兵
參見《籌》卷十三,萬曆46年秋季時為保定標下車營都司,薩爾滸戰前已晉升為游擊
已知保定總兵王宣原本統領援兵四千人,但被兵部官員嫌棄素質太爛,裁汰到剩下2500人
又,如前述《籌》所稱保定增兵2500人,可能有相當部分是增補車營
李希泌本人陣亡,轄下陣亡軍官包含千總三、把總九,似乎兵力比王宣直屬部隊更多
明軍陣亡的另一名援遼都司李天培,疑為《撫寧縣志》的保定游擊李天培
未獨立列出轄下陣亡軍官,可能列於李希泌麾下,推測保定的增援部隊包含兩個車營
按,《四鎮》和《大明會典》皆列出真保鎮也就只有兩個車營,看來是被打到傷筋動骨
趙夢麟(總兵),兵力2000人,延綏鎮,步騎各半
《籌》卷十二,報稱趙夢麟在延綏鎮挑選2000人、2000馬,
裝備300門大將軍、威遠、滅虜等火炮,看來是輕重不等但可能較重的火炮不少
如以《籌》卷八柴國柱的建議,每四人配馱馬一匹,另外火炮也須馱馬,
騎兵還有正馬,可知應步、騎兵各半
《籌》卷十四,楊鎬批評趙夢麟統領的延綏兵馬素質平庸
趙本人陣亡,轄下陣亡軍官包含游擊一、中軍一、千總八、把總六,則下轄有兩個營
劉遇節(都司,巡撫標下右翼營管遊擊事),兵力1500人,遼東鎮,騎兵
《籌》卷十二有兵部在討論後,核准遼東巡撫標兵從1200人增加到3000人
則薩爾滸戰鬥序列出現的撫標左右翼營應該各1500人
又,劉遇節跟隨杜松攻打吉林崖、單騎沖鋒等相關敘述,應是馬軍(或步騎混編)
超過半數士兵是萬曆46年年底前才招募的,即使招募的可能有些是退役士兵,
可以想像到隔年二月出征前該營戰力相當有限
劉本人倖存但後來被以臨陣脫逃的罪名斬首,轄下陣亡軍官包含中軍、千總一、把總三
龔念遂(參將,署遼東中協副總兵),兵力1800人(推測),遼東鎮,步兵
《薛恭敏公奏疏》卷九提及是中協副總兵,知其駐地為遼陽,
《三朝》、《籌》稱其率領車營
熊廷弼《按遼疏稿》提及他巡按遼東時,曾撤換涉及貪腐的正兵營參將龔念遂(1608),
則他早在萬曆中期就已經曾是參將了
又,《明實錄》萬曆46年閏四月有參將「龔遂」,疑似缺字,
若為同一人則撫順之戰後他是先被起用為游擊將軍職銜、管義州參將事,
後續再升任副總兵
遼陽副總兵營在《沖庵》的萬曆前期兵力約3300人,萬曆後期或有所略降,
該營的馬軍於撫順之戰遭重創、副總兵頗廷相等陣亡,可能後續就以車營步兵為主
龔本人陣亡,轄下陣亡軍官包含千總三、把總六
柴國棟(參將),兵力1004人,陝西(固原)鎮、臨洮鎮,步騎各半
《全邊》作固原參將,他是總兵柴國柱的弟弟
按《籌》卷十二,其兵力為1004人,包含火炮手116人
部隊是從固原、臨洮兩鎮挑選而來,配發1338匹正、馱馬
火炮有隨營的大明炮四門,以及大將軍炮60門
《籌》卷八,柴國柱曾稱大將軍炮會需要馬軍四名押運,炮手兩名,
則這一千人之中有約240人都算是重炮兵部隊
柴國棟本人陣亡,轄下陣亡軍官包含中軍一、千總一、把總三
李永芳(參將),兵力1300人,寧夏鎮,步騎各半
參考《籌》卷十二、《三朝》可知為寧夏參將,
從寧夏鎮挑選1300名軍兵,包含火炮手100人
配發1230匹正、馱馬,裝備20門滅虜炮和另外60門大將軍、湧珠、神炮等各式火炮
湧珠、神炮都是輕型火炮,則看起來是輕型火炮居多
李永芳本人陣亡,轄下陣亡軍官包含中軍、把總各一
張大紀(參將)、汪海龍(游擊),兵力1300人,甘肅鎮,步騎各半
參考《籌》卷十二、《三朝》可知為甘肅鎮挑選的兵馬,兩人各帶650人
此二人都是總兵柴國柱所推薦(《籌》卷八)
甘肅鎮本來被下令要調兵兩千人,但是藉口戰備緊繃,沒有給出足數兵馬
這批部隊裝備58門輕重不等的火炮(大將軍、滅虜、湧珠)和所需的馱馬
這兩人都陣亡,《全邊》、《三朝》所列陣亡軍官中,
張大紀麾下陣亡千、把總各一,汪海龍麾下陣亡中軍一、千總一、把總三
楊欽(游擊),兵力2500人,薊鎮,騎兵
《籌》卷九提及撫順之戰後第一波增援的五千騎兵,
分由楊欽和張旆率領(張旆死於清河之戰)
《明實錄》紀錄到楊欽在清河之戰時被彈劾救援不力,革職戴罪自贖(戴罪立功)
楊欽本人陣亡,轄下陣亡軍官包含千總一、把總四
王浩(游擊),兵力1200人(推測),遼東鎮,步騎各半
《光海君日記》提及王浩在撫順之戰後領兵三千進駐鐵嶺協防,
但該則的其他兵力都不太可靠,楊欽、張旆的兵力都被高估,看來朝鮮的情報很模糊
他應該是遼東鎮駐地在河西的其中一個游擊,參照《沖庵》兵力不可能太多
王浩本人陣亡,轄下陣亡軍官包含中軍一、千總四
江萬仞(參將),兵力3000人,薊鎮,步兵
《籌》卷九提及江萬仞率領的是薊鎮新招募的三千步兵,
則大概和馬林麾下的兩個新兵營是半斤八兩的存在
不過《清實錄》談及車營時沒有提及江,看來該營可能是不裝備戰車的步兵
江萬仞本人陣亡,麾下陣亡軍官包含千總一、把總一、紅旗把總四
栢世爵(游擊),兵力600人(推估),遼東鎮,步騎各半
《三朝》作瀋陽游擊,麾下陣亡一名千總,本人倖存,似乎投入兵力不多
按《沖庵》,瀋陽游擊營在萬曆前期兵力兩千四百餘人,萬曆後期當有所下降,
撫順之戰又受過重創(陣亡中軍、千總、把總各一),戰力頗存疑
李為棟(都司),兵力1500人,天津鎮、保定鎮,步兵居多
《三朝》作天津都司,《明實錄》作游擊
指揮的是撫順之戰後,最先增援的部隊之中的天津南兵一千人、保定家丁五百人
按《籌》卷十一,天津南兵是從天津海防水營1500人中抽調1000人(陸營沒調)
《明實錄》提及李為棟部有1500人,所以是包含了同時派去的保定家丁五百人
楊鎬曾批評該部隊在救援被圍城堡時「無實用」,當是指該部機動力不高
李本人倖存,但轄下陣亡軍官有中軍一、千總二、督陣把總一
(按《明實錄》、《崇禎長編》,李為棟活到崇禎朝且晉升到副總兵)
張銓(兵備副使),兵力100人
文官,一樣有列出一些他轄下的陣亡軍官,也多為督陣或傳令所用
值得一提的是包含了義兵(民兵)的軍官
上述推斷可符合杜松一路約25-26,000人,其中較精銳者包含:
杜松(2800,包含薊鎮家丁~1200、薊鎮南兵約1200人、朝鮮鳥銃手416人等)
楊欽(2500,薊鎮第一波增援的馬軍)
柴國棟(1000,60門大將軍炮火力甚強,且固原鎮兵馬當時應是九邊最強)
其餘部隊中,素質較佳者:
趙夢麟(2000,被指稱士兵素質平庸,但是主力火炮300門算是火力甚強)
李為棟(1500,天津水兵和保定家丁,不大清楚水兵充作步兵後裝備如何)
龔念遂(1800,遼陽副總兵營的戰車步兵無損,但據稱遼東鎮車營長期被忽視)
王浩(1200,既有的游擊營)
李永芳(1300,火炮80門的比例也算很不錯了)
王宣(2000,真保鎮想辦法湊出的堪戰部隊,但被淘汰過不少顯然素質不太高)
李希泌(3000,真保鎮想辦法湊出的堪戰部隊,但被淘汰過不少顯然素質不太高)
其餘部隊:
張大紀、汪海龍(1300,甘肅鎮抱怨戰備緊繃,抽調精銳有限,58門火炮比例算普通)
劉遇節(1500,過半是訓練僅四個月的新兵,四成是訓練八個月的新兵)
江萬仞(3000,新兵,訓練僅四個月)
栢世爵(600,半重建,整訓約半年)
杜松在作戰中因為情報不足、判斷失誤,大軍分成三支各自接戰
吉林崖的杜松親率前鋒,很可能是以薊、遼部隊組成:
杜松(2800)、楊欽(2500)、王浩(1200)、劉遇節(1500)、栢世爵(600)
《滿文老檔》謂有兩萬,實際不足九千人
杜松的前鋒先是打破兩寨、據稱俘虜14人(不知是否為非戰鬥人員就是了)
到達吉林崖後與後金步兵15,000人、披甲400人交戰,拉鋸戰後佔上風,
後金主力抵達後加派1000甲兵增援擋住杜松攻勢,
優先擊潰薩爾滸明軍主力後再夾擊打垮杜松
後金稱杜松本部不斷施放鳥銃,可能是指杜松麾下的南兵和朝鮮兵等
薊鎮和遼東鎮的馬軍,也有部分可能下馬用鳥銃接戰
朝鮮兵倖存者也稱杜松本部曾以銃炮火力擊退後金步兵與少量甲兵
薩爾滸大本營:
柴國棟(1000)、趙夢麟(2000)、王宣(2000)、李永芳(1300)、
張大紀(650)、汪海龍(650)、李為棟(1500)、江萬仞(3000)
合計約12,000人
後金派遣五旗甲兵、可能約八千騎去攻打薩爾滸的明軍,成功將其迅速擊潰
按《滿文老檔》所述,該部密列層層銃炮,但仍抵擋不住後金不計代價的衝擊
不論是趙夢麟為首的西北邊鎮明軍,還是李為棟、江萬仞的步兵,
顯然都未能以火力阻擋住後金鐵騎,短兵相接也無法取勝
趙夢麟為首的西北邊軍都是從各營抽調,幾為東拼西湊的烏合之眾,
即便在萬曆47年一、二月間有所整訓,紀律和鬥志可能仍有所不足
其餘李為棟的水兵和家丁、江萬仞的新兵,戰力就更無法期待了
未過河的車營,後金方的文獻有提及的就兩個營:
李希泌(3000,普)、龔念遂(1800,普),可能還有些未能渡河的其他小股兵力
《滿文老檔》謂一萬人,實際可能約五千人
這批車營被努爾哈赤親率的不到一千人的護軍所迅速擊潰
雖然後金軍讓一伴的人下馬步行,顯然顧慮到明軍火力可能殺傷戰馬
但憑藉鐵甲和弓箭長槍,便能徒步破陣,料想明軍火力大概也就是那樣
保定車營,戰車型制似仍與萬曆初期相仿,應是以佛郎機為主
遼東車營,萬曆中期的戰車型制應以粟在庭改良的輕車為基礎,
安裝佛郎機、火箭與神槍等火力,
但在更晚的《開原圖說》則稱裝備大百子炮和七眼槍,
明顯是更針對敵方騎兵,但可能就難以擊退重步兵
註:明軍編裝討論
按《籌》收錄的總兵柴國柱的建議
陝西三邊的部隊,每50名士兵為一隊,其中35人拿火銃、15人拿弓箭,另配兩門火炮
則柴國柱所論的陝西精銳,編裝相比於之後孫承宗的騎營,編裝相當接近
畢竟孫承宗的編裝主要也是參酌自西北邊鎮
又,遼東步兵的編裝可參考《明代遼東檔案匯編》,
其中一篇為萬曆四十餘年時,入衛薊鎮的瀋陽秋操班軍,該營約1950人,
裝備大將軍炮兩門、虎蹲炮十門、滅虜炮十門,單兵火力為三眼銃500杆,弓箭三百副,
其餘為近戰冷兵器(钂鈀422、挨牌283、狼筅333、長槍477、腰刀333)
可見有受到戚繼光薊鎮練兵的影響,也和同屬遼東鎮的《開原圖說》的戰陣有些相近
薩爾滸的明軍遼東鎮、薊鎮步兵(非車營),裝備可能類此
作者: allen3407 (土方先生!去死吧!)   2024-02-06 18:53:00
作者: detonator (犬之愛)   2024-02-06 18:54:00
讚讚
作者: hgt (王契赧)   2024-02-06 19:01:00
我是沒研究,但如果明軍火炮大部分是發射"散彈",我覺得對後金重甲的部隊,傷害就很有限,而且如果明軍為了防止連續發射而膛炸,會不會又把發射藥量減少?? 這樣火炮威力又更小!!而虎蹲炮、滅虜炮,對比當代歐洲,也算是落後的火器!!!!!
作者: roseritter (滿城皆帶閃光彈)   2024-02-06 21:01:00
push
作者: easycompany (知之為知之)   2024-02-06 22:47:00
推推
作者: milk7054 (莎拉好正)   2024-02-07 06:37:00
棉甲辣,以為女真穿罐頭裝?綿甲40斤差不多就宋朝麟甲重量邊軍勞苦。各邊軍士役戰身荷鎖甲、戰裙、遮臂等具共重四十五斤,銕盔、腦葢重七斤,項護心鑷護脇重五斤,弓撒箭袋重十斤,腰刀三斤半,蒺藜骨朵重三斤,箭筒一斤,戰勾連綿皮上下衣服共八斤,通計八十八斤半。李自成部隊也有棉甲厚百層矢砲不能入
作者: helldog (媽寶地狗)   2024-02-07 08:58:00
作者: wuchianlin (chianlin)   2024-02-07 09:40:00
所以全軍破敵拿重步兵去衝鋒火槍陣然後幹飛他們完全是合理的戰法嗎…==
作者: roseritter (滿城皆帶閃光彈)   2024-02-07 10:15:00
在機槍出來之前 還算可用的辦法 人礦夠的話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24-02-07 12:29:00
如果敵人火槍打不穿 當然可行
作者: wuchianlin (chianlin)   2024-02-07 15:48:00
明軍這是完整的火槍陣還被少打多,有點難以想像
作者: gm79227922 (mr.r)   2024-02-07 15:51:00
如果打不穿 接近戰被打爛是很正常的 一戰都還有萬歲衝鋒戰法
作者: milk7054 (莎拉好正)   2024-02-07 18:34:00
萬曆十年、令在京兩廠、造明盔甲五千副、給京營軍士。明軍也有所謂的重甲阿工藝繁複,能明盔明甲大概就幾千人,當然大量裝備只能是棉甲
作者: corlachang (可樂)   2024-02-07 19:23:00
這場後金多是白甲兵下馬步戰,推倒壁壘障礙物殺進去,放槍砲都沒用。滿文都說幾十人就能破陣所向披靡,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像張忠旗這種跟著主人的旗丁沒計算在內另外當時天寒地凍,明軍也沒戚家軍的紀律訓練,所謂挖塹豎柵層層防護中看不中用,不畏死白甲豬突衝鋒就破
作者: carsen (carsen)   2024-02-07 20:13:00
關毛的薩爾滸影片是演義小說,錯誤太多不宜參考~
作者: milk7054 (莎拉好正)   2024-02-08 03:49:00
不是阿,產量跟你進廠維修多寡有啥直接關係?七進七出代表國民雞的華人榮耀概念?西方罐頭裝跟東方甲冑有什麼關聯,推論也太牽強羅馬兵團跟大漢魚鱗陣神仙打架的概念?不懂你17世紀盔甲怎麼推論21世紀主戰坦克維修自己不都寫官員反對浪費錢?如果明朝知道女真流量密碼,幹麻浪費錢關錦寧防線,直接打造十萬鋼鐵人爆錘女真蠻人就無敵天下
作者: hgt (王契赧)   2024-02-08 16:57:00
棉甲不就是外面棉衣裡面放鐵片嗎?? 跟普通鐵甲比不是差不多的嗎?? 只是外面有一層棉布覆蓋而已!! 看不懂在吵啥!!!!!
作者: helldog (媽寶地狗)   2024-02-08 17:01:00
hgt 兄,這不一樣;棉甲內含鐵片屬于暗甲,鐵片露在被稱為明甲;在大明眼中,明甲比暗甲高檔。
作者: hgt (王契赧)   2024-02-09 13:32:00
棉甲也成專有名詞囉??? 好吧!!! 反正你要討論的是那種全棉的,我沒啥興趣!! 你們慢慢研討!!!!!窩!!! 應該講布面甲比較好!! 可能太久沒看記錯了!!!
作者: reich3 (月湧大江流)   2024-02-11 01:27:00
打一堆字,不如看實物還原!https://youtu.be/Oa-1u9uSHNY鍵盤打字爭何事,都是空想空空想。
作者: helldog (媽寶地狗)   2024-02-11 10:23:00
明清時期的文獻里要麽稱布面鐵甲為“暗甲”,要麽直接就就叫“甲”;如果我要摳字眼,我也可以說叫布面甲是錯的
作者: hgt (王契赧)   2024-02-11 14:03:00
我照維基說呀!! 如果要認真,那去改維基比較好阿!!
作者: helldog (媽寶地狗)   2024-02-11 17:10:00
我是回企鵝,不是回你。
作者: viroid   2024-02-17 06:30:00
作者: karl7238 (追夢)   2024-03-03 10:1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