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621年瀋遼戰役的明軍 [4]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24-03-08 15:53:10
▌瀋遼戰役中的明軍:瀋陽的明軍戰力
天啟元年,後金席捲遼東、攻破瀋、遼兩座重鎮,其作戰的關鍵是在短短一個時辰之內、
即不到兩個小時,就成功攻破明軍重兵防禦的瀋陽城。
瀋陽本非遼東鎮的大城,主官僅為游擊,但是在開原、鐵嶺、撫順、清河等城池陸續被攻
破毀壞後,瀋陽遂成為屏障遼陽的最後一道防線。萬曆47年夏末,熊廷弼曾一度被迫棄守
居民逃光、部隊也望風而潰的瀋陽,直到隔年春季在基本完成遼陽的重新構築後才返回瀋
陽,並投入大量心血修築防禦陣地。至泰昌元年末、天啟元年初,袁應泰的作戰構想仍延
續熊廷弼的計畫,瀋陽持續是明軍在發動下一階段的戰略攻勢之前,隨時要準備進行防禦
決戰的戰略樞紐。
熊廷弼在萬曆48年春季返回瀋陽後,認為瀋陽城池低矮,即使予以整修也難以憑恃,重心
因此放在城下的陣地。明軍拆毀填平瀋陽原有的羊馬牆和城壕後,把陣地向外拓展出去。
瀋陽的新陣地在重新修築後,由內而外依次為:
城牆,每座城垛僅站兩人,主要用於瞭望與通報,並豎起旗幟來虛張聲勢
營盤,環繞城牆下的平地,有走道可供守軍的游兵(機動部隊)移動
雙輪戰車,每一丈五尺安置一輛,戰車佔五尺寬度、戰車之間為一丈
攔馬牆,半個人的高度,有留炮眼,作為牆後的戰車與步兵的掩體
大壕,兩道壕溝,寬度各五丈、深度二丈,底下有尖木
柵欄,用非常粗壯的大樹樹幹和樹枝交互糾結三、四層而成,厚度四丈,難以破壞
深壕,一道較深的壕溝,距離外側的塹約一箭之地(150m),緊鄰柵欄以加強破壞難度
淺塹,十道塹壕陷阱,深度約一人高,底下有尖木、上面鋪上稻梗和泥土來掩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整體地勢從城牆向外,是由高而低,戰車火炮的射界不受阻擋;並且
柵欄與攔馬牆之間相隔超過一箭之地,但仍在火炮有效射程之內,因此敵軍只要靠近或開
始突破柵欄就會遭到炮擊,但無法以弓箭回擊。
按照熊廷弼原本的草案,瀋陽城下應部署一千輛雙輪戰車,每輛車安裝兩門各百斤以上的
火炮,或是三門數十斤的小炮。每輛戰車占的寬度為五尺,由五名士兵操作。戰車與戰車
之間的距離為一丈,部署十名裝備火銃的士兵,分成兩排、各五列,輪流上前射擊。後金
軍主攻的方向上,會派遣機動部隊──即游兵──進行增援,使戰車之間的一丈地增加到
三排,仍各五列,提高火力密度。防禦作戰時,即使騎兵也是下馬步戰。
按熊廷弼的計畫,瀋陽的防禦,其核心就在於迫使後金在攻城時必須接連破障而入,且在
突破塹壕和柵欄時遭遇單方面的炮擊;即使破壞了柵欄,還需要跨越開闊地和兩層壕溝,
難以快速推進,且會被明軍不斷齊射轟擊。瀋陽守軍沒有大舉出戰的計畫,目標僅為堅守
陣地,不過騎兵會伺機截殺後金的前哨,或在後金軍撤退時追擊。
從熊廷弼的部署可以看出,瀋陽的防禦相當穩健,但其陣地完全是針對後金的騎兵而設計
,從未想過後金軍可能部署大量戰車,乃至於後金軍可能使用火炮。由於基本上放棄憑藉
城牆防禦,戰鬥想定其實近似於野戰,不過是把部隊部署在既設陣地之內,並以塹壕、柵
欄等多重的工事,拘束後金軍在進攻時的速度和突破工事後的機動空間,若後金破壞障礙
物後僅能從狹窄的破口湧向下一道障礙,則可能被密集火力所困。
瀋陽的駐軍,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首先是賀世賢率領的主力部隊,約有一萬一千餘人,但核心為大約三千人的精銳家丁和降
夷,其餘則多為西兵,或稱西北兵馬,即其他北方邊鎮的援軍,其中不乏薩爾滸、開原、
鐵嶺等戰役的倖存者。這批部隊大多是騎兵,在萬曆48年、泰昌元年曾兩度與後金騎兵激
戰,但是泰昌元年八月的交鋒中失利,部隊士氣一度相當低迷。賀世賢麾下的步兵,原本
有分配到一些河南毛兵,後來換成義武營,負責瀋陽南面的城牆與戰車防線,另外可能還
有些是西北邊鎮的部隊。
再來是瀋陽的另外一名總兵的主力部隊,將近一萬人,同樣是參雜遼東部隊和西北兵馬,
不過精銳騎兵大部分先被賀世賢挑走,所以騎兵比例偏低。按照泰昌元年夏季的相關檢討
,則兩名總兵指揮的兵力似乎不是很固定,賀世賢若出城野戰,平夷、靖夷兩支營頭的部
隊也可能留下部分給另一名總兵。
根據熊廷弼拍板定案的結果,賀世賢雖可見機出戰、伺機截擊殲滅後金的散兵游勇,但主
要仍是防守瀋陽的東門和南門;另一名總兵則負責防守北門和西門。雖說如此,但兩名總
兵都仍需隨時調派機動部隊去受到威脅的城池方向增援。
瀋陽明軍的第三個部分,則是由接近一萬名「舊兵」構成的城防部隊。熊廷弼和袁應泰原
本計畫要在天啟元年二月把各主力兵團向東進駐回撫順、清河,這一萬人會是留守部隊,
但是瀋遼戰役前還沒有確認負責主持留守防務的將領人選。
在這約三萬人之中,有大約一萬六千人用於城腳下的防線,約五千人用於城牆上的站崗。
再扣除約兩千人的雜役,機動部隊約為七、八千人。機動部隊之中,有四千人編制為「游
兵」,增援被攻擊的防線。最後的三、四千人,則是可伺機調動出戰的騎兵,也是防線面
臨被突破的危機時,可用於反擊的預備隊。
▌瀋遼戰役中的明軍:瀋陽的戰車防線
按照後金方面的紀錄,瀋陽守軍在後金大舉攻擊時,每輛戰車載有兩門大炮、四門小炮,
戰車之間另有五門小炮。此處的小炮,當是指單兵火銃。換言之,明軍是以戰車裝備兩門
火炮、每輛戰車另配屬九名火銃手,但是這可能是已經加入游兵之後的密度,因此仍不及
熊廷弼原先的規劃。明軍或許因為火銃數量始終不能滿足需求,部分士兵僅裝備弓箭或近
戰武器,本文暫無定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熊廷弼計畫一丈地的寬度只安排兩人為一層,一個人佔的空間寬度是
一公尺半,稍微比較疏散;若加上游兵,則一個人的所佔寬度為一公尺,密集程度則已經
與同時期西方步兵相當。前後排列五層、輪流裝填和射擊,則可稱之為五段擊。
參照《熊廷弼集》,瀋陽守軍的作戰想定是以滅虜炮為核心,著重在後金軍嘗試填平塹壕
、破壞柵欄時,利用射程優勢進行炮擊。作為支援的明軍火銃手,似乎多是配發三眼銃,
由於三眼銃的射程較短,顯然只是設想用於阻擊零星衝破炮火的騎兵,而不能攻擊正在破
壞柵欄的敵人。
瀋陽守軍裝備的滅虜炮,原先想定是每輛戰車若安放兩位,是使用各約一百二十斤重的火
炮。同等級的火炮在歐洲雖仍在大量使用中,但已經是較為落伍的款式,且作為放列火炮
的最輕量級。若後金僅部署攜帶挨牌的騎兵,則此等火力確實足以嚇阻攻擊。泰昌元年八
月,後金軍曾逼近瀋陽,並一度於城北嘗試攻擊守軍,面對守軍炮火和明軍增援反擊而退
走,雖然後金軍該次作戰是臨時決定攻擊瀋陽,缺乏攻城的決心,明軍的猛烈火力和大舉
增援也是後金軍撤退的重要因素。天啟元年二月,後金軍又攻打奉集堡,結果也遭遇守軍
猛烈炮火和明軍野戰兵團夾擊而撤退,顯示出後金軍原有的攻城方式面臨挑戰。
熊廷弼對於瀋陽的防禦設計,因此是明軍針對蒙古和女真騎兵所設計的系統。日本戰國時
期的長篠之戰,曾有所謂三段擊的小說家言,現在已知有所誇大與謬誤,然則熊廷弼苦心
孤詣設計的瀋陽城,其火力與工事的規模與密度,大概已經超出小說家筆下的長篠之戰。
織田、德川聯軍尚需經過大量白刃戰方能擊退來犯的武田勁旅,熊廷弼在瀋陽城周圍的火
力與塹壕,則恐怕已非萬曆三大征時期明軍遭遇的日軍、蒙古軍、寧夏叛軍、播州土司軍
等對手能輕易闖進。
然而,龐大的野戰火力,卻掩蓋了瀋陽城守軍的弱點──瀋陽守軍的三分之一是只領較低
薪資且先前逃離駐地過的守備部隊,另外還有多至數千人是薩爾滸戰役的倖存者,而較精
銳的騎兵也曾於瀋陽城外被後金軍擊退後失去鬥志。換句話說,瀋陽的部隊即使已經多加
操練,大概仍是脆弱而缺乏韌性。
熊廷弼討論操練步兵時,僅提及訓練用弓箭和火銃打靶,關注於單兵的射擊能力;雖然熊
廷弼提到每丈三列也是「數步內白刃交接法」,主要仍是說明如何「射打」即射擊,全無
提及白刃戰。熊廷弼的觀念中,車營步兵高度著重於火力,在重重壕溝與柵欄的陣地中更
是不考慮大規模的白刃戰。
此外,由於基本放棄瀋陽城牆的防禦力,明軍在瀋陽並沒有裝設威力強大的重炮。明軍最
重型的火炮如呂宋大銅炮、將軍炮與超過兩百斤的滅虜炮等,主要分配於遼陽和奉集堡。
至天啟元年三月,努爾哈赤率領後金軍大舉攻打瀋陽時,守軍火力與部署沒有顯著改變。
相對來說,後金軍本次作戰卻是利用水路迅速運送戰車與輜重到達城下,在其他方面的明
軍尚未抵達前就展開攻擊,並且首次投入較為重型的盾牌戰車,甚至可能是首次投入較大
量的火器,為明軍前所未料。
▌瀋陽的陷落與明軍戰報的問題
瀋陽之戰後,明軍的戰報主要提及後金軍初步攻擊失利,而後先是賀世賢兵敗陣亡、後來
尤世功於激戰後也戰死或於兵敗時自殺。然而明軍現存的部分戰報互相矛盾,有說賀世賢
在西門外中伏後戰死、又有說賀世賢是在北門失守,並且兩份明軍戰報都據稱是由倖存的
家丁所描述,則情報來源連軍官都不是。
從熊廷弼卸任前的描述可知,賀世賢原本防守的其實是東門和南門,並且因為賀世賢要見
機出戰或支援奉集堡,很難想像之後會把信地改成東南兩面之外的方向;後金方面的《滿
州實錄》等史料都稱後金軍主要攻擊的是瀋陽的東面。明軍兩份戰報中,《明實錄》引兵
部調派的家丁稱賀世賢陣亡於西門,《明清史料》殘件引尤世功家人稱賀世賢敗於北門,
方位都完全錯誤。
《明實錄》稱賀世賢被誘出野戰而敗。賀世賢雖然早先曾被熊廷弼批評習慣喝酒和浪戰,
泰昌元年八月就被打到部隊拒絕出戰,天啟元年二月後金攻打奉集堡時,賀世賢也被批評
「名為頓兵內顧,實則梭巡觀望」,顯然早已失去出戰的積極性。所謂賀世賢出城浪戰中
伏、城內間諜破壞西門吊橋,作戰方位、作戰時間長短乃至於瀋陽防務設計都不符合相關
紀錄,整份戰報大概是逃兵胡說八道配上文官加油添醋。
《明清史料》〈乙編第一本〉殘件稱尤世功增援北門時,先墜馬、後戰死。實際上若明軍
並未出戰,則全部都是步行戰鬥,不可能在狹窄的陣地內還要騎馬,更別提該戰報大半都
明顯是虛構內容,如開戰不久就擊斃兩名酋長、尤世功死前殺敵十餘人等等。
相對來說,《三朝遼事實錄》的描述合理許多,也和後金的紀錄比較相符。雙方的紀錄比
對後,可知後金軍在三月十二日抵達後曾進逼瀋陽城,明軍當時已在城下列陣,並且向後
金軍施放過炮火。後金軍當天還曾派遣小股騎兵前往渾河以南劫掠後返回,進行威力偵查
和掩護。後金軍在十三日清晨猛攻瀋陽東門,一個時辰內就攻破明軍防禦。雖然明軍一貫
的誇稱說輪番激戰、後金軍傷亡枕籍,但描述稱明軍火炮連續開火之後過熱,則大概確實
是失守的主因。
後金當時的動員戰力約為231每牛祿、各約一百披甲人,則其戰鬥兵力約為兩萬三千人,
另外可能還有其他作為支援、可充當工兵的人員數千人。
瀋陽之所以防守不到一個時辰──不足兩個小時──就告易手,主要因素已經相當明顯。
熊廷弼的瀋陽城防設計,基本上是以大量障礙物與陷阱來遲滯攻城的後金軍,並以野戰炮
火進行打擊和壓制,然而後金首次投入大量盾牌戰車,能夠在遠距離抵禦輕型火炮,也可
能部署了銃炮予以反擊。明軍在後金軍試圖破障時猛烈炮擊,可能也確實達成一定的壓制
,但是因為明軍的鍛鐵炮太輕、容易過熱,火力難以持續,遂無法阻止後金軍憑藉戰車和
挨牌的防護,填平壕溝、拆毀柵欄,衝入明軍陣地之內,相對輕易的擊潰缺乏長兵器、白
刃戰訓練、僅穿著輕便護具的明軍銃炮手和弓箭手。瀋陽守軍的預備隊不過數千人,而且
戰力也不及後金軍,就算試圖反擊也沒有辦法扭轉戰況,明軍因此潰敗。
我們應該還要認知到,後金軍對瀋陽的進攻籌畫已久,且屬於稍有冒險的作戰。後金軍對
瀋陽的進攻若初步受挫,很可能會面臨明軍增援部隊的大舉逆襲,未必能夠在決戰中獲得
壓倒性勝利,而只要作戰失利,後金軍就必須拋棄走水路而來的輜重和重裝備。然而,後
金軍在天啟元年二月的奉集堡戰役中,顯然已經摸透了明軍增援的決心、速度和野戰能力
,前一年八月也親眼見識過瀋陽的防禦設計,遂計畫全力攻擊瀋陽,以求動搖明軍在遼河
以東的戰區防衛計畫。其結果是壓倒性的,熊廷弼擘劃的遼東防務就此開始崩潰。
作者: helldog (媽寶地狗)   2024-03-10 11:57:00
我還是覺得瀋陽之戰充滿迷團;在盾車推進之前,後金需要派有敢死隊或死不足惜的包農去填平壕溝、拆除馬拒、清出一條條的通道,讓盾車推進到足夠近的距離,然后士兵衝出肉搏為何後金成功的掃除了障礙,明軍火力為何沒成功的阻止後金掃除障礙?總不會一開始後金故意與明軍對射,讓明軍用光大量的火藥,明兵就無力阻止後金接下來的行為吧?
作者: MKAngelheart (夏。初雪)   2024-03-10 12:05:00
全軍人心渙散 看到對面衝破障礙就拋下武器放棄抵抗的可能也是有的
作者: helldog (媽寶地狗)   2024-03-10 12:14:00
後金派人破障時,人是在盾車前方作業的,那些人是無法受到盾車保護的。兩朝從信錄裡提到,後金第一排是盾車,第二排是弓箭手,第三排是有人推小車載土,看起來第三排的人是來填土的;問題是填土的人沒把地給填平,盾車如何越過那些不平之地把車推到最前頭呢?
作者: vwpassat   2024-03-11 00:52:00
就算有1894的槍炮,應該也無濟於事!甲午戰爭的北洋陸軍就是最佳例證!
作者: roseritter (滿城皆帶閃光彈)   2024-03-11 11:11:00
可以啦 葡萄彈 鍊彈 破盾車 + 割草 應該沒問題
作者: a435007 (陣雨)   2024-03-11 17:27:00
守軍好絕望喔 根本贏不了
作者: FMANT (OE)   2024-03-12 09:05:00
沒領到薪水牽拖案子太難 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