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關於「殉死」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17-06-14 19:42:54
去年造訪仙台的伊達政宗廟所瑞鳳殿
一旁有二十座殉死者供養塔
http://i.imgur.com/nSl2tc4.jpg
http://i.imgur.com/AT4mjGr.jpg
http://i.imgur.com/1YzT6IQ.jpg
其中十五名是伊達家臣,另五名是家臣的家臣(陪臣)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解釋了「殉死」這個現象: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殉死(又稱追腹)在戰國時代很常見
但實際上戰國時代幾乎沒有殉死的例子,而是進入江戶時代才開始流傳
當然在戰場上,追隨在戰死的主君之後,切腹殉死的武士很多
但是像政宗這般病死的主君,家臣殉死的例子
有一說是從家康的四男松平忠吉去世時開始(1607)。
家康去世時,沒有殉死者,據說是因為忠吉去世時
家康因為有家臣殉死一事,斥責了秀忠
生長於戰國亂世的家康,對於在戰場以外因個人的感情用事而殉死
也許無法認同。
但是,秀忠與家光的時代,就有許多殉死的例子
實際上,家光在政宗去世之時,曾派遣使者到仙台藩邸命令禁止殉死,
但是仙台的家臣們表達強烈希望殉死之意願,也就許可了。
仙台第二代伊達忠宗也有12名直臣與4名陪臣殉死
到了三代伊達綱宗時,因幕府的殉死禁止令,家臣以剃髮代替。
為何殉死在江戶時代初期會流行,幕府又為何禁止呢?
根據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山本博文教授的研究,檢視當時殉死者的共通特徵,
有些是因為武家社會的忠義,或是與主君之間的男色關係,
又或是少數獲主君恩惠的下級武士為了得到與主君的一體感而殉死。
山本教授:「某些殉死例子並不是出自於忠義之心,而是想用自己的死
打破體制化的社會制度與上下階級關係。」
換句話說,下級武士身處在階級秩序明確的組織之中
透過殉死的行為,打破階層,與平常關係遙遠的主君取得直接的連結
與其說殉死是對主君的忠義,倒不如說是為了堅持自己的主張而衝動行事。
德川幕府的主事者,認為這種破壞體制的行為有其危險性
殉死的流行對於維持統治體制不是好事
因此在德川家綱、綱吉的治世期間,向「文治政治」轉換時
寬文三年(1665)將禁止殉死列入武家諸法度中。
1668年,宇都宮藩主奧平忠昌去世,仍有家臣殉死
因此被減封兩萬石,移至山形,從此之後世間就少見殉死了。
文章最後提到一個例外的逸話:
真田信之的家臣鈴木忠重,曾多次出奔成為浪人
但最後仍回到信之身邊,得到重用。
信之晚年與忠重兩人,某次登上松代城內一座小山
信之感慨說:「死出の山」(人死後前往冥府必須經過的一座山)
不知有多高啊!
忠重說:死出の山有多高,到時讓在下來為您引路吧!
就這樣兩人達成了殉死的約定。
真田信之於萬治元年(1658)93歲病逝
當時的將軍家光,擔心會像政宗那樣有多名家臣殉死,下令禁止
鈴木忠重以書簡向幕府提出許可,說明生前與信之有過約定
得到幕府許可後,忠重便追隨信之而去,墓所就在信之墓的一旁。
作者: bluewild (bluewild)   2017-06-14 20:15:00
戰國時代鮮少喔?山岡莊八好像寫了不少淺井久政那段就寫了@@,我只看小說orz...
作者: Oswyn (Oswyn)   2017-06-14 20:36:00
淺井家要說是殉死,倒不如說是城破在及不得不死嚴格說起來是戰敗自殺而不是殉死,一般殉死是指主君壽終家臣跟隨自殺。那種敗戰或城將破的應該不太算
作者: same60710 (乂加藤小惠乂)   2017-06-14 20:49:00
還有秀次的屬下們
作者: HAHAcomet (值得信任的彗星小天使)   2017-06-14 21:39:00
華人圈不是很多后妃被殉死
作者: borriss (松)   2017-06-14 21:47:00
遠藤基信
作者: kji590929 (sky)   2017-06-15 00:17:00
島津歲久 島津義泓也有殉死者歲久在不久前版上才有人分享 可以去看看
作者: Yenfu35 (廣平君)   2017-06-15 01:24:00
官兵衛不要他的部下殉死,多少和他的宗教信仰有關吧?
作者: y11971alex (Indigo)   2017-06-15 21:12:00
戰國時代,個個主公都是秦穆公。(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