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 ZEROMS08: 說到太閣檢地 土佐一國九萬石 鬼才信XD 11/26 18:30
: 推 Aotearoa: 如果是這種自己報上去的,一般低報比較多吧? 11/26 19:12
: → Aotearoa: 報越多,義務越多 11/26 19:12
長宗我部也進行過兩次大規模檢地分別在天正與慶長年間
天正檢地『土佐物語』中的說法是家臣勸說然後元親依自己的意志自發性檢地
但我們知道這時點秀吉剛完成九州征伐,同時西日本各地開始進行(太閤)檢地....
慶長檢地時『土佐物語』中還有個故事
有個檢地役人叫籠宗全,對計算很在行從檢地獲取功績。當時土佐国中一般一萬石可以
多打出來個千石左右,就土佐物語的說法是家老們認為太過分的話會引起民怨所以適當
就好。但這個籠宗全檢地很嚴格千石的地可以再打出八百餘石,鄉民們聞之莫不悲歎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慶長四年十二月30日夜,籠宗全的家被四方放火無路可逃被燒死
據說是住附近的一兩(領)具足所為
回正題
眾所周知土佐長宗我部的軍制是一領具足
這些人原本是各村中的名主層、是富農階級但只是百姓
名主=地主,與領主的關係本來主要是基於土地所負的年貢、只是比較肥的領民百姓
但成為一領具足後,他們與長宗我部氏有了「被官關係」成為了家臣
『長宗我部地檢帳』中的土地分類為
田 水田
畑 旱田
屋敷 建地
給地 領主/主君給與家臣、被官(給人)的土地
名田 名主(未一領具足、給人化)所有的田地
散田 近世一般解釋為荒蕪地,但土佐檢地帳似乎非如此
可視為易水患、新開發等生產不安定的地區
要注意的是「給地」,給地又可稱為給知(知行),本是給與武士家臣的領地
因為一領具足的關係使得其複雜化
長宗我部氏將土地給於「給人」,建立了主從關係也就是御恩奉公
這些一領具足(給人)為了土地赴戰場冒險賭命
這些「給地」還要交年貢嗎?我個人認為否
給地是一領具足(給人)負擔軍役(奉公)的代價(御恩)
據高知地方的鄉土資料館分析土佐天文到永祿年間約二十年左右的檢地帳
名主層身姿消失的數量很多,從檢地帳的 給地—給人 之關係來看
上戰場冒險的有成功也有失敗,最慘的連家族、家財都賠上了
在戰国後期織豐與德川都是走兵農分離,完全反其道而行的長宗我部家是極端
症狀有點同病相憐的有島津家,同樣都是快統一所在地的大島卻被秀吉打回原形
可見鹿兒島直屬家臣的石高約31萬石,薩隅日外城眾快9萬石
島津家本來就是守護職家大業大,所以內城眾與外城眾的比例還有拉開
而長宗我部家是小国人掘起,所以一領具足吃掉的分額高應該不會不合理
我個人認為土佐的石高是秀吉認可的,因為長宗我部的狀況特殊還死了嫡子
在征服四國的過程中膨脹的家臣團,是難以處理的政治問題
秀吉既然沒要長宗我部家倒閉就只能接受這個現狀
而山內家入土佐後,並不想接受一領具足這個燙手山芋
因為大大的影響了收入,而且也不需要一領具足這些兵力
否定了一領具足的權益所以引發了浦戸一揆的慘劇
最終山內家還是無法完全兵農分離排除一領具足,只能以鄉士的身分進行懷柔
補充
分析山內家保存的長宗我部天正時期檢地帳原件的論文指出
長宗我部的檢地規定很嚴格
「打出」指的是比帳上表高面積多測出來的地
某田地表高10石,檢這塊地檢出12石,多出來的2石就是打出高
寺社的打出高没收,給人没收或課軍役,百姓不没收但課年貢
長宗我部的天正檢地石高實數為20萬2626石
所以江戸初期山內家向幕府作慶長郷帳時提出的土佐石高其實是長我部時期的檢地
爾後自行檢地才又多檢出4萬5700石,成為24萬8千余石
但
大日本租税志
記為9萬8千2百石
或古事類苑
記為9萬8千20石
ja wiki 應該是抄大日本租税志
『前關白秀吉公御檢地帳之目録』其實很微妙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2532137
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的書誌情報中
出版者 出版者不明
出版年月日 [慶長年間]
前面是太閤檢地帳、国別但是什麼年間的檢地不明
中間是太閤征朝鮮的軍役人數帳
後面是號稱小瀨甫庵編纂的『政要抄』,內容是論語、通鑑等阿雜在一起
『大日本租税志. 巻之23-26』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799984
大圖注意!
截了兩部分,上半從右到左是コマ番号77~80,下半是88~91
上面的資料稱天文22(1553)年將軍足利義輝(實為義藤、1554才改名)
令守護人等回報各国石高整合成的全國總石高
等等!天文22年日本全國還有幾個守護還在運作中?各地亂成一團能回報個什麼準
下面的資料是慶長三年總高,跟我們一般看到的通說差不多
差不多?上面跟下面的兩組數據也都差不多啊,幾乎全都一樣只是有的尾數有點差吧XD
什麼鬼、有可能嗎?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大日本租税志』是明治(1882)年間大藏省租稅局所編纂出版的
觀其參考書目充滿了各式軍記物語與江戸時代的編纂物
在那個年代這種考據很一般吧,但資料與數據的準確性就很難說了
1708年作成的『土佐物語』
在很多資料數據(通說)不明其原始出處與可靠性下
其實保持寬容的心態輕鬆點看待比較實在
這個土佐9萬8沒有疑問的確是個很奇妙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