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歷史,除非掌握到全新且可信的史料,不然只要基於現有的史實,
加上邏輯、對當時大局的理解,人人都可以成一家之言。
依據 O兄的定義,那麼戰國的「敗」、「家」、「子」真多。
勝賴如果像他說的一樣無「能」,那麼戰國多得是無能之徒。
龍造寺隆信->親自率領優勢兵力還被討取,真是無能,不配稱做肥前之熊。
陶晴賢->親自率領優勢兵力還被逼自殺,真是無能,不配稱做西國第一的侍大將。
島津義久->盲目擴張,最後被秀吉逼到剃髮讓位,真是無能,不配稱做三州總大將。
長宗我部元親->盲目擴張,最後被秀吉擊敗,真是無能,果然是姬若子。
上述人物跟勝賴的相同之處,在於有傑出的能力、曾有不同程度的成功,最後都失敗。
差別在於,前兩者跟勝賴一樣落得身死國滅,後兩者則好運碰到秀吉,家名得到延續。
景勝、輝元的結局勝過勝賴,只是因為運氣好,不然在信長手下,兩人應該難逃滅亡。
戰術層面,勝賴對上織德同盟,曾取得一定成功,就連長篠會戰也是以寡敵眾而惜敗。
外交層面,勝賴是被不講理的氏政硬凹,又被不守信的景勝害到,難以稱做背盟短視。
內政層面,勝賴改革兵制、擴增商團、開發新府城,不能稱做無能。
他就是一個有能的二代,在時不我與之下,被超過自己能力的局面壓垮的悲劇人物。
說他無能,真的沒太多戰國大名比他有能;說他敗家,比他敗家的更是多了個去了。
我和 O的爭點,不在勝賴是否應該為武田的滅亡負上最終責任,而是責任多寡。
O 的論點是勝賴無「能」、「敗家」,要為武田的滅亡負上大部分責任。
我則認為他的能力和運氣不足以挽回武田最終失敗的結果,要概括承受最後的責任。
但我不認為他的能力輸給景勝等人,至少比氏政之流強多了。
我和 O的討論,最終進到了「勝賴何時跪才是視時務」的細節。
我的論點,在於我們後代人以後見之明,當然比較容易抓到跪舔的最佳時間點。
O 的論點,則是以後代人的身份,指出勝賴失去幾個跪舔的機會,所以是他無能。
但我本文舉出幾個例子,指出跪舔要能成功,有很多運氣的成分。
景勝、輝元、元親、義久,很幸運是在秀吉、家康的年代,換成在信長之下,很難說。
也有版友舉出孫十萬的例子,認為勝賴就是比不上他的身段柔軟、眼光精準。
但是他忽略了當時孫吳的首要敵人是蜀漢,而孫權屈服的對象是曹魏。
他和勝賴身處的環境沒有太多可比性。換成孫權來到戰國,對上第六天魔王,
只怕他也只能夠尋求複製赤壁之戰的奇蹟。
O 的強項,在於通日語,可以貼一些一手史料,舉出幾個專業名詞。
但就像我開頭說的,只要重要史實都有掌握,剩下就是邏輯和判斷。
我認為他對勝賴是苛責了。
最後,網路討論就是自由開放,我很不喜歡那種「這串討論該停了」的頤指氣使態度。
所以,這篇的確不一定需要寫,但我寫出來,就是展現我不接受 O的這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