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Oswyn (Oswyn)
2023-10-13 23:37:18眾知,大和王權的律令制是學唐朝的,平安京也是模仿洛陽城及長安城建造的
其京城與宮城的興衰史,也反應了朝廷與王家的興衰史
奈良時代太遠 Pass。總之奈良時代的宮殿常失火,因為太頻繁了
所以有學者認為這是對當權者、對朝政不滿產生的人為縱火s
為了擺脫大和地區根深的各種舊勢力,大和王朝才搬家
平安京オーバーレイマップ
https://www.arc.ritsumei.ac.jp/archive01/theater/html/heian/
Good 參考の平安京 Overlap Map,但要注意圖資是各時代疊加的總匯圖
https://i.imgur.com/zfv7eiZ.jpg
重點會先放在平安宮(大內裏)中的朝堂院、太政官廳與內裏
大和朝廷移至平安京後,很大的變化是天皇起居(內裏)與中央政廳(朝堂院)分離
朝堂院,故名是朝議所在之處。由正殿大極殿、朝集殿等殿舍構成
依堂,設親王、太政官・八省及彈正等長官、官人等「朝座」的位置
但天皇漸漸不親臨朝議,朝堂院・大極殿逐漸淪為舉行重大儀式的場所
※
『日本三代實錄』光孝天皇(58)、仁和二年(886)九月
●五日。停斎内親王行禊之事。以去二日中務省犬死穢、未満忌限也。……
●七日。斎内親王、今日修禊葛野河。九日擬入大神宮、内親王忽有月事。
亦太政大臣堀河辺第犬死。触穢之人、参入内裏。由是、停不行。
●十一。奉伊勢神宮例幣之使、是日可初。去七日有犬斃穢。因停止、亦不廃務。……
●十二日。為発遣奉伊勢大神宮幣使、天皇欲御大極殿、有人奏聞、画所犬死。於是、
太政大臣及諸公卿議曰。画所者、在宮門左右衛門陣之内。若当行神事、諸司有穢、
立札於衛門陣、告知事由、不聴出入、為潔禁中也。依此論之、可謂禁中穢也。仍不
臨御。即便遣中納言従三位藤原山陰、於建春門陣外、召散位従五位下幸世王、授告
文令発行。其告文取太政大臣里第紙、召在外之内記令書之。在局紙并内記、居禁中
、染穢故也。
●十七日壬辰。内裏犬死。斎内親王今月十九日欲修解除。依穢而停。公卿於左衛門陣
、召神祇官・陰陽寮、占定吉日、更廿四日為期。
https://i.imgur.com/eKByogm.jpg
画所歸中務省管轄,位置在式乾門內東腋御書所南、蘭林坊西
※補 人死穢卅日,六畜死穢五日。所以有可能很多隻!?
二日中務省犬死
七日堀河辺第犬死,十一日的去七日有犬斃穢指的可能是太政大臣觸穢未解
十二日画所犬死
十七日内裏犬死,六畜死穢五日不知是從當日或隔日算起
十二日中間一段在論画所犬死是否屬禁中(禁裏、禁門內部)
結論、平常行神事、有穢時,禁止出入的告示立於左右衛門陣,画所在其內故屬禁中
※ 六衛府:左右近衛府負責內裏,左右兵衛府負責內裏內郭,左右衛門府負責內裏外郭
齋内親王月事穢、關白・太政大臣藤原基経宅第(堀河院)也有狗死觸穢,停行事
從上面的例子,天皇想要離開內裏去個大極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太政大臣與公卿,開始召官人等至內裏執政事
※
842年的承和之變,已很強勢的藤原氏更加抬頭。據說這是藤原氏排斥其他氏族之始
當事者藤原良房在858年,成為第一個人臣攝政。基経為良房養子
細節在此不討論,但藤原氏開始在天皇成年前攝政,甚至天皇成年後被委以政務
攝關政治開始成形
https://i.imgur.com/AJ5hCVE.jpg
朝議的場所從朝堂院・大極殿移往內裏・紫宸殿
但內裏之主天皇如果不親臨朝議,就不方便使用正殿紫宸殿
前期議政官的議政場所先是移往宜陽殿西庇(廂)的左近衛陣座
一時宜陽殿又被稱為為政殿,太政官會議在此舉行
之後又移至紫宸殿與宜陽殿間的軒廊,也就是上圖中箭頭所指的左近陣
宜陽殿,存放歷代天皇書籍、樂器等物品的納殿
左近衛陣座,擔任內裏警衛的左近衛詰所(待命處),也被參內公卿用來待命
右近衛陣座,位在月華門内、紫宸殿西邊校書殿東庇
軒廊,[中]有窗的走廊、[日]有屋頂的渡廊
諸說阿里,本來是非正式的會議,由於朝政慣例上採統裁合議制
也就是眾人發表意見(合議),最後由一人裁決(天皇、攝政・關白或治天之君)
佔了左近衛陣座的宜陽殿西庇開會時,連接紫宸殿的軒廊被當成休息、待命處
天皇不必說,由於攝政・關白是天皇的代理,所以同樣也不會親臨這種非正式議政
故攝政、關白常會兼任大臣,以大臣的身分親自出席會議
會議前一群人窩在軒廊待命處,不知何時起就自然而然開始事前協商
眾人發表完意見或異議,參議隨後整合記錄成奏文
透過蔵人(秘書)上奏天皇(親政)或攝政・關白裁決
也沒必要再到宜陽殿西庇開形式上的會議
如果有內覽大權的攝政・關白在場,會議結果幾乎同等決議
非正式逐漸成為實質上的決策機關,連一般的儀式也直接在此舉行了
因為是在左近衛府的陣,設議政公卿的座
所以自平安時代攝關期,朝議或朝儀又被稱為陣座、陣定、陣儀
又因詰所可配帶武器(兵杖),又被稱為杖座
但重要的盛典、儀式如過年的朝賀與即位等還是會在朝堂院・大極殿進行
平安期兩度燒失都還是有進行重建
※
直到1177年的安元大火,從五条大橋附近因強風一路向西北方向延燒
連高倉天皇與中宮平德子都逃離內裏避難
平安京約三分之一成為灰燼,朝堂院・大極殿第三度燒燬,1180年平安京還發生龍捲風
加上各地的反平家勢力讓平清盛強行主導遷都福原京,之後雖然中止
但朝堂院・大極殿再也沒有重建
一說,此後進入武家政權的時代,只剩儀式場地的作用,不再具有任何積極意義
而朝廷失去了經濟的主導權,不能再隨心所欲想蓋什麼就蓋什麼
本來面對大規模建造由国司・国衙進行徵收的一国平均役,也漸轉變為武家代徵
之後天皇即位儀式從大極殿改為在太政官廳進行
所以雖然大內裏在鎌倉時代荒廢,大部分的太政官機能移往內裏
但太政官廳的部分建築還是繼續重建及續存
而平安宮內裏常常燒燬,天皇必需暫時遷住別處
如退位天皇的後院(仙洞御所)或外戚的宅第作為臨時皇居,稱為里內裏
現在的京都御所範圍內的土御門東洞院殿輾轉為持明院統所持有
南北朝時成為里內裏,1401年因火災燒失
前太政大臣足利義満認為,原來的土御門東洞院殿規模跟「人臣の家」沒什麼差別
決定以平安宮內裏為藍本重建,不過最後但還是跟平安時期的內裏格局有所差異
有了新的紫宸殿、清涼殿等,之後土御門東洞院殿一直作為皇居使用
江戸時期經歷八次重建,幕末火災燒燬後在1855年重建,為現在的京都御所
※
到了1465年後土御門天皇(103)即位,二年後發生應仁之亂
平安京大半燒失,太政官廳也不例外
後土御門天皇因故五度想要讓位,但退位與即位儀式都要花大錢
而得負擔主要財源的的幕府 Say NO
1500年後土御門天皇駕崩,據說沒葬儀費用遺體在御所放了四十多天
而次任的後柏原天皇(104)即位儀式沒有著落
據說管領細川政元道「既使舉行了即位禮但(有名)無實也不會被承認是王。既使沒舉
行儀式我也承認是王。如今末世(亂世),盛大的即位禮只是浪費」
因為獻金來源主要是幕府與守護大名,在戰国這世道籌措困難(或不想出)
不過近年有學說認為,慣例的即位儀式場所太政官廳在應仁之亂時燒掉
朝廷內出現了是要重建太政官廳後再舉行即位儀式,還是改在紫宸殿舉行的爭論
這個爭議沒有解決,因此即位儀式無法順利進行
最終重建太政官廳的想法被放棄,改在紫宸殿進行。事隔22年的1521年終於行即位儀式
作者:
tucker (苦惱的尼采)
2023-10-14 00:13:00推
議政官不都是太政官的官員?那何不在太政官廳議事即可?特地跑到朝堂院和內裏議事,那太政官廳平常要幹嘛?是說內裏沒蓋在中軸線上真的讓人有點不舒服
作者:
Jedidiah (哪裡有FFXI的私服程式T_T)
2023-10-14 11:10:00好像經常在死狗...?XD
那麼出席朝議的官員有哪些呢?除了大臣、納言、參議以外。總計大約多少人?才10人?大極殿和紫宸殿的正式朝議也那麼少人嗎?
作者:
rommel1 (rommel1)
2023-10-15 07:35:00中國古代的朝議仍是一大群人在開會
先推 不過我是有聽說過平城京宮殿的模仿對象是南朝而非唐朝 而且模仿的建築是朝堂而非南朝太極殿 主要是因為南朝太極殿主要功能是儀式 議政則由尚書召集大臣在朝堂舉行 朝堂上除了朝堂大殿外 還有各尚書掌管的小廳群臣朝議之後 然後由侍中黃門等近臣在禁中向皇帝奏報平城宮太極殿前有朝堂小屋 可視為模仿南朝朝堂的證據朝堂上省大門建禮門 尚書下省大門崇禮門 也在日本出現
所以朝堂的功能就是部會首長在凱道上搭帳篷辦公的意思?是說陣定的時候左近衛府的士兵軍官都在幹嘛?
作者:
rommel1 (rommel1)
2023-10-24 20:39:00跟瀋陽故宮的大政殿那一塊有點像,左右各五間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