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eatryou (羊ㄦ)》之銘言:
: 我是原PO
: 爸媽有這個責任 不代表小孩可以覺得理所當然
: 小孩有這個責任 不代表爸媽可以覺得理所當然
: 基督徒有幫助人的責任 不代表其他人可以覺得他們幫我是應該的
: 這是對於這篇文一開始的問題 我自己的想法
: 所以對於我媽的說法才會產生疑惑
: 很多版友都偏題了
: 我已經一再強調這不是討論我認為我該不該給孝親費的問題
: 可能是因為我拿我和媽媽舉例,才引起許多人的情緒反應
: 如果拿我和我未來子女假設或許會好一點
: 不過看到這麼多想法還是很有幫助
: 至少讓我認清媽媽怒氣的來源
: (畢竟我媽是很難說出真心話的人,從小讓我們小孩用猜的,也不知道猜對猜錯)
: 然後學習接納和不受傷
: 身為獲取利益多的那方,問這問題會被質疑不願付出是可以理解的
: 但到底是不是這樣,說真的我無法向版眾證明什麼
: 我只能說我不是不願付出,我只是無法認同我媽這種價值觀
: 也有人說就是感情不好才會想這問題
: 也許吧,我不知道,
: 但這篇文章開頭的這個想法套到我和我小孩,和我身邊的人,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答案
: 從小跟媽媽感情不好是事實,雖然物質上沒虧待過我
: 但情感上很少覺得溫暖,從小媽媽的話帶給我許多痛苦,
: 一直努力渴望得到認同卻得不到,對一個小孩是很傷的,
: 也因此雖然我現在長大了,能看清媽媽的嚴厲並非不愛的表現
: 但理性上想要愛她、知道要愛她,跟情感上真的能夠發自內心的愛有段距離
: 從逃避到努力相處,嘗試建立一個雙方都滿意的關係,
: 是很長的路,我還在努力
: 有人說孝親費/孝順的行為不爽不要給/不爽不要做,她不能拿我怎樣,
: 確實如此,但破壞關係並非我的本意
: 不是因為我靠她生活,事實上雖然爸媽離婚,爸爸仍負擔孩子許多費用
: 如果只是為了錢,找我爸拿絕對比找媽媽輕鬆容易許多
: (但我不這麼做 因為媽媽會不開心)
: 不過可能又有人要噓靠父母就不要吵之類的~
: 這邏輯很奇怪,難道爸媽給我錢是為了買我的思想控制權?
: 他們願意給,我很感謝,不給,也是應該的,但跟本文已經完全無關了。
: 提出我媽的例子是要說,她這麼想,我無法認同,但如今也不會企圖改變她
: 還有人說,我提出的對話中,沒有我可以不高興的理由
: 其實我無法打出整段對話、口氣、與相處細節,很難讓眾版友體會其中微妙的感覺
: 我很抱歉,但這仍然不是原文重點
: 我內心的OS,對我而言也只是像:
: 氣頭上會想跟男友說「不然都不要聯絡啊」
: 這樣的氣話而已,
: 冷靜一下就會知道我不是真的這樣想
: 所以當然不會說出口,也不會表現出來(對媽媽也是)
: (但沒有表現出來,也不代表這樣想就是對的,我知道那樣想不好,所以沒說)
: 應該真的說完了,很謝謝一字一句看到這裡的大家,你們真的很認真,辛苦了
海龜童話
一個人一生只能擁有父母給的一把折凳, 而且市場上買不到
折凳可以修理、可以改造
媽媽自己有天王按摩椅
媽媽給了你一把折凳
她說, 你這把折凳以後是你的, 要怎麼坐是你的自由
後來
這張折凳, 經過你努力的改良, 變成更好坐的人體工學沙發椅
因此你的沙發好坐, 是你自己的奮鬥成果
有一天
媽媽不知道為什麼, 開始要搶你的沙發坐,
他也沒有要全部坐下, 他只是用很差的態度, 強迫妳讓出沙發給他坐,
但是你不能沒有椅子坐, 所以只能讓出一半
只剩半邊屁股的沙發, 坐得很不舒服
所以
你覺得很奇怪, [這張沙發明明是我的。]
而且我又努力改良, 讓自己的折凳變成更好坐的沙發,
媽媽有自己的天王按摩椅, 搞不好比我的沙發好坐, 為什麼要搶我的沙發?
媽媽只給我一把折凳, 卻在我改造成沙發以後, 來搶我的沙發,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故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