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moimo ( )》之銘言:
: 如果今天一個新興宗教的信徒,用你也承認不對的手法對你強迫推銷,
: 你就會去信了嗎?
: 他們認為自己是對的,就像你跟我也認為自己是對的一樣。
: 沒有人可以證明自己的信念、自己的選擇一定是對的,
: 或者說,對每個人來說每個人自己的選擇都是對的。
: 但我覺得最重要的差別在於,
: 自己是用什麼手段跟怎樣的態度
: 去做自己相信的事情。
: 就好比說我是支持台獨,
: 假如有一個人要勸我加入支持兩岸統一的行列,
: 如果他態度我可以接受,那我可能會願意聽聽看對方的說法。
: 但如果對方用強硬的、不尊重別人的態度來勸說,
: 那不好意思,我連一秒都不想聽。
我覺得用「宗教」的傳教行為比喻「政治」的辯論與說服,並不是很適當的對比,
因為它們從本質上就有很關鍵性的差異:宗教原則上是個人選擇,民主政治的個人
選擇影響的不只個人。
民主社會的公民,每次投下選票決定的是未來四年的各級首長及代議士,
每次對政策、社會議題的表態,短則影響鄉里與幾年的時光,
長則影響整個國家社會、延續世代。
對於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用激動、尖酸方式表達的人,
我以我的觀察試圖解釋他們:
有些人的憤怒來自「目前的狀況並不是他所選擇的,但是他要一起承擔結果」,
即使這也是民主政治的一環,但是因為對現狀的憤怒與疲憊,選擇以尖銳的方式
做為發洩的出口,例如八卦版酸689部分是來自這個原因。
而更多人的心急和焦躁來自,政府需要公民的監督,
公民監督很重要的基礎之一就是「知」,不只是What、Who、When、Where、Why、How,
包含造成什麼影響、影響的範圍等等,
常常是需要專家學者或該領域的人出來解釋才能了解議題的內容與面向,
進而去思考政府的方向與方式。
(例如:如果沒有心理相關科系的學生與老師出來解釋,很多人不知道心理醫生
考照修法會造成甚麼影響)
很多認同公民覺醒的人對於「選擇不了解的人」或是「接收錯誤資訊的人」
(例如:對於同性婚姻的看法是聽醫學界、社工界的還是今年五倍的?)
會感到焦躁與不安,急著要塞給對方自己已經知道的訊息,
因為這些人所做的決定同樣會影響到政策最後的結果。
(例如:石虎保育 vs 三義外環道)
對於選擇冷感與不關心的人我想說,的確是你的個人自由,
那些你覺得很激動的人,只是希望你能多了解社會與政策,
讓你手上的選票達到更大的效用。
而對於正在努力中,但可能焦躁與挫敗的公民們,
推薦陳為廷的【「我身旁的人都不關心這些議題,怎麼辦?」】
http://goo.gl/E7ycW6
增加自己的閱讀量,了解事情更多面向,以對方的角度出發多溝通。
尤其是在網路上,有的時候說的話影響的不只是預設的對象,
可能是正在旁觀的某個人會因為哪天你的論述而產生了新的想法。
如果對方還是不願意了解或加入自己的話,那也沒關係,
對的事情,能施力的點在能力範圍內就盡量去做,
就像很多NGO組織那樣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