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用希拉蕊接受商業周刊的專訪來回應這系列文的對於台灣抗爭的觀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zev07aWQM
文字版的問答摘要於此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IndepArticle.aspx?id=22631
這個訪談已經出來一段時間了
想要跟大家分享這個訪談
主要是受到有能力走出台灣系列文的刺激
原來最近這幾年來發生衝撞體制的抗爭
在某些人眼中只看見暴力、破壞社會秩序
卻對這些抗爭的訴求視而不見
到現在還把反服貿黑箱解讀成反服貿
對於反服貿黑箱的一些爭議點
個人認為這個全世界最有權力的女人講得非常清楚了
當然希拉蕊不是針對服貿,
她說得是台灣在制定和中國經貿往來的政策需要注意的大方向和原則
希拉蕊警告的意味濃厚
她說: 任何台灣領導人,必須時時權衡,對中國要開放到什麼程度才算適當
制定政策時必須深思熟慮,
否則會有「始料未及」的後果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雖然她的用字遣詞仍然語帶保留,
但是她舉出烏克蘭和俄國的例子立場就顯得非常明顯
烏克蘭對於俄國經濟的仰賴嚴重影響到烏克蘭政治獨立自主
當然也不能說美國的立場就完全公正客觀
中國強大的經濟和政治勢力已造成美國很大的威脅
尤其是中國現在大量持有美國國債
希拉蕊的一席話,可以看做是美國學習到的教訓
其實美方近來很多動作都已經反映了對於馬政府嚴重傾中政策的不滿
沒有人說要斷絕和中國的經貿往來
但是都懂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道理
尤其是雙方在政治上是敵對的,要簽訂經濟合約
審慎的評估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是必要的
希拉蕊的訪談還可以搭配這篇報導
http://www.storm.mg/article/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