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初林奕含事件剛爆發出來時,板上很多人都產生了共鳴
不只是PTT,臉書、Dcard都是如此
那段時間很多人都在社群網站上分享了自己曾經遭受過性騷擾或是性侵害的歷程
所以當南檢最後「不起訴」的結果出來
林和陳變成法院認證的「兩情相悅」
再回頭去看那些,被林的經歷所啟發、而站出來說自己的故事的那些人,難免就會覺得矯情
就算大家嘴上不說,難免就是會產生是不是你自作多情、是不是你得不到就想毀掉對方(無?
也因此我非常不能接受,硬把小說說成真實經歷這樣的噱頭,這樣的行銷手法
會打這個標題的確是受到之前板上那篇文章的影響
如今林案被鬧得這麼大,滿城風雨,讓檢調單位勞師動眾,最後得到的卻是這樣的結果
大家都知道性犯罪的受害者,很大一部分都會留下心理創傷,也因此要起訴進入法院等等本
哪天出現了一名真正的受害者,會不會因為眾人下意識地懷疑他的可信度,反而受到傷害?
因此被疏忽怠慢,而沒辦法伸張正義?
我是覺得林案(跟林本人並沒有關係)
在某種程度上,對真正的性侵受害者會產生非常糟糕的影響
就算不說出來,也會在心裡默默質疑對方的可信度
還記得以往在網路上看到性侵害等等的經歷,都會感到心疼、害怕或是因此而警惕
然而最近再看到類似的文章,第一想法大都是質疑文章的可信度
也因此我認為,當初媒體、出版社等等「行銷」林案的手法非常劣質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