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heDream (努力面對每一天)》之銘言:
: ※ 引述《callTM (TMD)》之銘言:
: : 其實台灣的稅真的蠻高der....
: : 200萬加個健保感覺要繳 15%的稅
: : 美國賺210萬...401k 放滿,有房有繳稅可以抵稅(雖然這階級的通常放roth還差不
多?
: : 退休以後....還能每個月拿1500-3500美金的國民退休金
: : 還包含退休65之後健保喔
: 你應該沒在台灣繳過年收入200萬的所得稅。
: https://imgur.com/a/h0yKuKV
: 年收 228 萬,綜所稅繳 6萬6千。
: 綜所稅約佔年收的 2.9%。
: 離你說的 15% 非常遠。
: : 嗯嗯說得好...可惜台灣稅跟美國差不多 貴貴der
: 之前考慮過移民,我有比較過台美兩地的各項稅法,台灣的綜所稅比美國少多了,
: 當然台灣的各項社會福利也跟美國沒得比。
: https://imgur.com/a/1PWnP5n
: 年收入 352 萬,綜所稅繳 22萬6千,綜所稅約佔年收的 6.4%。
: https://imgur.com/a/HJfVhYB
: 年收入 480 萬,綜所稅繳 47萬8千,綜所稅約佔年收的 9.9%。
: https://imgur.com/a/V38Mrtn
: 年收入 622 萬,綜所稅繳 91萬4千,綜所稅約佔年收的 14.7%。
: 在美國有很多節稅的方法,在台灣一樣也有很多節稅的方法,
: 善用節稅的方法,你在台灣想繳到年收入 15% 的所得稅,
: 你的年收入應該會在 600 萬以上。
: 上面都是一般勞工領薪水的情況下,某些特別行業可以用執行業務所得來報稅,
: 像是自行開業的建築師、律師、醫師、會計師等等,這些人在台灣的稅率又更低了,
: 同樣年收入 600 萬,這些人繳的稅可能還不到 30 萬。
: 像前面回文的 Tosca,他是開業醫,跟同樣收入領薪水的上班族比起來,
: 以所得稅佔年收入的比率來說,他繳的所得稅比率是非常低的。
: Tosca 之前在 Tech_Job 版常常會把所得稅算法搞錯,
: 因為 Tosca 跟一般勞工不一樣,
: 他的所得稅是申報執行業務所得,跟一般薪資所得的勞工不一樣,
: 他的稅率低多了。
: 台灣要跟美國比高稅賦還差的遠,
: 當然反應出來的就是台灣各項社會福利與公共建設無法跟美國相比。
: 有無鄉民要分享在美國收入 10萬美金、15萬美金、20萬美金的所得稅額呢?
:
這篇說得很好,事實上國稅局的統計,台灣前5%實質稅率大概是兩成,在世界上算低的,
兩百萬以下的實質稅率有些人扣除額掛好掛滿大約5%,薪水來到300~600間會開始接近20%
,這時候報稅會很有感,覺得被剝奪了,但薪水再上升後,實質稅率還是維持在20%~25%
,就感覺舒服多了。
至於美國,在台灣領百萬左右的年輕人過去會很有感。但有些隱形成本需要考慮。人年紀
越大,或者越有錢後,“政治”因素的佔比開始會越重。這個時候膚色,文化等成本會比
年輕時高很多。如果考慮下一代,更是如此。
講淺白點,在中下階級的時候,人們期盼的是階級流動,這個時候移民可以解決部分問題
,階級雖然沒有上升,但是環境換了。像是同樣採收水果,澳洲薪水硬是比較高。同樣是
碼農,矽谷薪水硬是比較高。階級有變嗎,沒有,變的是僱傭市場,是環境。
但是晉升到盼望的階級後,要考慮的就是維持。維持階級的方法往往脫離不了“政治”。
血緣,地緣,膚色,文化等政治因素,佔比變得很重。政治正確,中下階級才會認同,家
族資產才能穩固。這個時候移民反而是劣勢。
不扯那麼遠,光是最近哈佛入學的z名單事件,就知道黃種人是多麼的被歧視。甚至同樣
是華人好了,第二代在台灣和美國要申請哈佛,美國第二代的美國經驗是扣分,而台灣第
二代的美國經驗是加分,多麼弔詭。我都戲稱為繁星計畫。
回到主題,30歲200萬年薪算不算成功,個人認為,在世界70億人口中,能當30歲領200萬
的台灣人,是非常非常前端的成功。
舉個例子,我和我的小開同事相比,他房子好幾億,車子法拉利。而我的房車價格都少他
一個0。
一樣想出國就出國,他可以請假一年,我只能一個月。
住一樣的飯店,馬爾地夫一晚20萬,他可以一直住一直住,我只能偶爾體驗。
一樣吃大餐,他可以天天吃,我只能一星期吃一次(但是拉一樣的東西出來)
看似經濟能力差很多,但其實生活品質沒有差那麼多,馬爾地夫天天住不如我住三天後回
家窩狗窩,大餐天天吃不如我平常吃妻子煮的飯,周末再全家吃大餐。上帝是公平的,我
們一樣一天24小時,能享受的快樂一樣多,別被物質所淹沒了。
一年電商購物次數,他瀏覽破萬我破千,但互相推坑也沒問題。我們想要的真的有那麼多
嗎?買到沒東西想買真的會發生,一切看自己的本心。
台灣的中產房子不要買太貴,真的算是世界爽,很神奇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