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田壘跟曾文鼎完全離開國家隊後,
還有誰可以扛下國家隊四號位的大旗?
周柏臣、周伯勳、胡瓏貿?
(不要跟我說簡浩,他30了)
還是台灣會迎向世界潮流,徹底地打四小戰術,讓小前鋒去扛...
在亞洲戰場,四號位的身高至少要195以上(以台灣人而言)
韓國現在的四號位都已經拉到200公分以上了(看李承炫打球真爽)
※李承炫沒有200,謝謝版友
連日本都邁向200公分,看看他們新世代的長人都是2公尺起跳還主打小前鋒
以目前的籃球顯學,四號位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尤其是在進攻方面
以本屆瓊斯盃南韓的李承炫為例:
射程:從禁區的低位單打,中距離空檔命中,到拆炸彈的救命三分
禁區是長人基本功就不多說了,李承炫本屆有一定的出手比例是在底線中距離,
甚至還進過幾顆三分球,顯示出他柔軟的手感。
戰術位置:要能夠上中策應、接受轉身中距離、高位(扎實)擋拆、客串中鋒
南韓隊有很多戰術是長人上至罰球線或三分線附近,
持球→給後衛球→隨即替後衛擋人
(他們在 pick & roll 以及 pick & pop的執行能力很高,金鐘奎也有中距離)
策應開後門、傳球至底線三分也屢見不鮮。
伊朗的12號,高個長人還可以在三分線外做假動作,
再一條龍切入左手上籃(雖然我覺得有點慢又都是左手很奇怪)
防守部分則是要搶籃板又要拉到外線撲三分,
當然本屆多是打3-2區域聯防或是2-3區域聯防,多為站內線
可當有射手四人站在三分線外時,勢必要拉出去
偶爾客串中鋒(當金鐘奎下去),所以也要指揮隊友的站位。
當黃金世代引進 Q.Davis,徹底解放了曾文鼎與田壘兩人
曾文鼎打四號位,有202以上的身高,在亞洲戰場完全不輸他國
同時由於他球商與傳球能力很高,可以打的戰術多元
穩定的中距離和有效的低位單打,讓鋒線群不用一直殺進殺出;
少俠田壘就更不用說了,從偶爾客串五號,到有時可以擺到三號
有中長距離的投籃能力,力拼西亞內線的籃板與彈跳力
很幸運我們十多年前就擁有延伸四號了
200公分的身高搭配小前鋒的射程,晃眼十多年了
那麼,在黃金世代後呢?
看看各隊的大前鋒
周伯勳、周柏臣、陳孝榮、林孟學、龍弘元、簡浩、陳冠全、楊興治
(達欣都在打三小前鋒,還會讓朱億宗、張家榮去扛大前鋒)
消失的QOO、李家瑞,沒有上場機會的林郅為
選秀的蘇奕晉、翁嘉鴻、范士恩,CBA的胡瓏貿
(楊興治打的是三號或四號有點疑惑、何守正離開的早)
先假設一定會有歸化人選打五號位,
李德威基本上是打五號替補,除非他讓自己跑得更快、更靈活
雖然他有出色的中距離手感,看看瓊斯盃,但定位上還是五號位
上述的長人放在四號位一定有兩種問題:
1.做苦工,沒有進攻力
除了對印度都打得很沒信心的周柏臣
跑來跑去但對抗力不夠的周伯勳
在富邦專職擋人接球的陳孝榮、林孟學
2. undersize
幾乎都200公分以下,彈性也沒有特別出色
不夠台灣也沒有200的四號位,所以戰身高沒甚麼用處
林郅為、李家瑞養不起來也沒轍
既然大家都200以下,普遍落在195~198區間
那就只能看誰的攻擊火力和進攻手段與戰術搭配比較合適
我比較欣賞胡瓏貿啦,但他要練好三號的運球能力
擺他上去基本上是打四小。
周柏臣已經是國內聯賽四號位打最好的人了,可惜他在國際賽...
不能就看范士恩能不能趁這段休養時間把自己增胖
蘇奕晉應該是新人中進攻手段最多元的人,可惜略矮
總不能繼續使用黃金世代到這次U18打很好的曾祥均(許時清最新力作)接班吧!
(許U18最新力作,選了黃不用、慧眼曾祥均、高...)
是不怕打死人就對了...
不過高中世代的還是令人期待啦
乙組出頭天的曾祥均,去歐洲的孫思堯,泰山的譚傑龍,
打不好一段時間但身體條件極佳的吳沛嘉。
誰可以告訴我四號位擺誰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