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也是要從一台車講起XD
2016 KONA Process 134 DL
整體而言是個140 mm 行程 下坡友善的鋁合金AM車
68度頭管角在爬坡雖然不是強項,但是良好的後避震阻尼支撐下,
踩踏感覺不太會軟腳,寬把手與偏陡直的座管角能協助爬坡表現。
長的前軸至BB距離,加上短的後下叉長度,
下坡時能保持穩定且不失靈活性,算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車款。
缺點大概是我騎太慢又不敢飛跳,避震行程很難吃完,
後避震對於細碎地形反應的靈敏度,比新規避震器車款不敏感一些,
但也保留給騎士更多的路感和需要主動介入的部分
不見得是壞事,單看個人偏好吧XD
新年度再次加長了REACH,同時把頭管角改為67度,更加下坡取向了
推薦給想要有雙避震車可以爽衝下山,但是又必須要自己騎上坡的人
有興趣請洽鋼鐵馬廄 (可以領稿費嗎,誤
==
離題了
本文主旨應該在胎的心得和胎壓設定吧XD
先介紹使用的材料與測量用的儀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