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碟煞框煞的適合的分界,應該是
市民休閒組用碟煞,比方說買一台Escape 1+
手編鋁輪組。這樣加起來大概3萬元。
或者買個低階鋁合金彎把碟煞車,大概2萬加輪組1萬五。
這樣就有一台中等價格的休閒用碟煞車,加上
14XX+200克的鋁碟煞輪組。
這樣是很OK 安全的,下坡比較不怕下雨,輪框過熱爆胎,煞車比較省力有信心。
這都是初學者很需要的。騎休閒騎健康反而不需要高等級套件跟輕量化,很適合碟煞車。
框煞車下坡比較需要技巧,適合進階老手或職業選手使用。
但是現在整個自行車界畸形了,不理性不科學了,
眼中只有錢。
一線品牌強推碟煞車,幾乎7~10萬起跳,到頂規3~50萬,這不對吧。
花一樣的錢,結果買到效能比較差比較重的碟煞車。這不是當消費者盤子這是什麼???
自行車界比較健康的應該是兩條腿走路,不應該強推碟煞,應該重新同樣重視框煞車才是健康。
還有無內胎也是一樣,非常適合市民休閒使用。
但絕不適合職業進階跟消費者使用。
尤其寬胎時32C、35C 的胎寬。
現在無內胎反智浪潮有點消停了。
但是碟煞車的反智正方興未艾,需要我們消費者撥亂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