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書的內容與引註資料比例

作者: omamori (お守り)   2014-09-04 03:39:34
前一篇的推文,有網友覺得註釋太多會想影響心情,也有人覺得「有點多」,
原 po 好像也覺得「有點虧」,我想差別可能是在看待註釋的方式吧,
如果覺得註釋「沒用」,那「多花錢」自然就覺得沒有必要。
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感覺,不同看待註釋的方式,是很自然的。
※ 引述《souldragon (太極螺旋)》之銘言:
: ※ 引述《omamori (お守り)》之銘言:
: : 底下有網友推文:
: : 推 geofrania: 表示說這家出版的編輯能力很差~三分之一備註還直接上架 09/03 00:30
: : 想請問一下,是否能進一步說明為什麼三分之一的備註直接上架表示編輯能力很差?
: : 願聞其詳。
: : 我沒有看過《自由之夏》,以下只是說說經驗。
: : 以前的主管說過,他曾經把書後面的註釋還是延伸閱讀整個拿掉,
: : 結果被讀者打電話來痛罵,從此以後他都會把書末的註釋、書單等等,
: : 完整附上給讀者。
: 要看是什麼類型的書吧?學術書籍備註和參考文獻當然不能刪
: 其它就還好 若是翻譯書引注的部分全部都英文根本沒多少人會看
其實很多非文學類的書都會有註釋和書單,並非只限於學術書籍。
文學類的書我比較不熟。
: 打電話來罵 要看這種人有多少 可能不到千分之一?
另外一點就比較有趣,即使我們直覺可以認定全英文的註釋沒多少人會看,
會打電話來罵的人也是少數中的少數,但我們怎麼判斷,究竟「沒多少人」
是「多少人」或者「多大比例的人」?
只有 1% 讀者會看,所以可以拿掉?若有 10% 讀者會看,還可以拿掉嗎?
如果是 15%、20% 呢?決策的臨界點在哪裡?又,如何判斷每一本書的臨界點?
對編輯或出版社來說,這應該是無法判斷的(儘管直覺是「很少」),
所以只能主觀地取捨,而每一家出版社的做法可能都不同。
或許也沒有所謂的對錯,差別只在於
要不要去照顧那(我們自認為)「少數」讀者的需求?
但相對的,少數讀者對知識的完整性或延展性的需求,
代價可能是多數讀者必須多花一點錢。
今天,當我們自己是沒有這種需求的多數時,說「拿掉」是不痛不癢,
但是哪天當我們變成是有特殊需求的少數時,會不會仍舊希望自己的需求能被照顧?
這中間的取捨,每個編輯、每家出版社都不同。
: : 我不曉得讀者在看不同類型書籍時,是否會對這些附註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 : 例如比較硬、比較知識性的書籍,會比較需要這些資料出處或補充。
: : 至少我自己是這樣。
: : 在我的理解,群學出版的書好像就是屬於這一類比較硬的書。
: : 作為資料出處的註明,這應該算是嚴謹的做法,就像論文中的 citation
: : 都要寫清楚一樣。普立茲獎得主 Doris Kearns Goodwin 就曾經
: : 被指控抄襲,後來解釋是(助理)處理資料出處時有遺漏。
: : 作為延伸閱讀,則是幫助對該主題想要繼續深入研究的讀者,
: : 能夠進行主題式的閱讀與研究。
: 通常這類人就直接去看原文書或查論文了 比例上少之又少
: : 對於書末的註釋、書單,我的想法是這樣。若非如此,佔了三分之一的頁數,
: : 只是徒增出版社的紙張與印刷成本而已,整個拿掉還能減少頁數,降低售價,
: : 應該是更有利於銷售才對。
: : 如果不是整個拿掉,而是經過篩選呢?這樣的做法也還是很有爭議,
: : 如果編輯本身是相關科系,或許還能初步進行篩選(前提是給進階讀者的書),
: : 若非相關科系的編輯,要如何判斷,又怎麼敢做出取捨呢?
: : 另外,如果要逕行刪去附註,不管是整個拿掉或者篩選,
: : 只要有動到書籍的內容,就必須徵得國外出版社的同意、作者的同意,
: : 恐怕也不是說刪就能刪的(到時候寄樣書到國外,一定會知道的吧)。
: : 我很好奇讀者對書末註釋、書單等等附註的看法 :)
: 我看過最多注釋和引注的是黑天鵝效應 超過50頁
: 不過這本是快500頁的磚頭書 也沒超過正文1/5
: 備註比例1/3是很誇張的頁數 表示正文沒什麼內容?
有時候「有沒有內容」並不完全靠字數多寡來判斷。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不曉得您是否看過數學系的課本?
相傳「越薄的課本越難讀」,因為作者把很多證明與論述過程都用 trivial 一語帶過,
但是對學生來說,那根本一點都不 trivial 啊 XD
字數多寡,和有沒有內容應該很難直接判斷,並不是字數越多就越有內容。
如果附註佔到三分之一的比例,可能反而要懷疑內文是不是「太有內容」 XD
也許是作者為了不模糊作品的焦點,或者不打斷讀者閱讀的流暢性,
而把許多旁徵博引的部分都放到最後的附註去了。
: 例如我也看過有些占星書 1/3都天文星曆 時區表之類的
: 那些資料再查萬年曆就好了 附在裡面佔內容我應該不會買
作者: sxq (sxq)   2014-09-04 08:03:00
淚推trivial Q____Q
作者: souldragon (依法不依人)   2014-09-04 16:45:00
把專業內容的東西都放到附註不放正文?編輯改一下吧。
作者: omamori (お守り)   2014-09-04 17:08:00
附註的專業可能跟內文不同,跨學科的情況很常見,都是專業的內容。而且如果是翻譯書,國外的作者和編輯會怎麼處理注釋,一定有他的邏輯,別人也不是笨蛋 XD
作者: souldragon (依法不依人)   2014-09-04 17:15:00
跨學科表示作者自己不懂 通常引別人的東西才會用注釋一本書1/3都別人的東西 表示作者寫的內容自己的很少。
作者: Treeflaw (tree)   2014-09-04 17:36:00
"跨專業就表示作者不懂"這種說這麼死的話真的不要亂說1/3的注釋我則是認為尚有很多種情形,很可能作者顧及普通讀者的需求注釋了一些對他來說不需要注釋的東西,亦可
作者: letibe (remember the fate)   2014-09-04 17:38:00
要看類型,學術性質越重越可能出現超多注釋的情形
作者: Treeflaw (tree)   2014-09-04 17:39:00
能文章有如論文般的格式,當然也有可能如你所說內容太少但我認為這個內容之所以讓人感覺"少"更像是注釋量多的緣故。 今天一本書如果1500頁有500頁的注釋,跟一本500頁無注釋的書,誰多誰少的感覺又會變了。我個人是沒有看過這本書,只是在可能性這麼多的情況下只
作者: letibe (remember the fate)   2014-09-04 17:46:00
一種比較好的方法是全部注釋另成一章處理,我手邊就一本
作者: Treeflaw (tree)   2014-09-04 17:46:00
卻只堅持其中一種可能性,是不是已經脫離這本書的現實太
作者: letibe (remember the fate)   2014-09-04 17:47:00
約20%注釋的經普書籍,為了讓普通人好上手才會如此處理
作者: Treeflaw (tree)   2014-09-04 17:47:00
遠了?
作者: letibe (remember the fate)   2014-09-04 17:49:00
至於引別人的東西才會用注釋? 這人書可能看得有點少手邊這本一堆注釋都是作者拿他個人或聯合發表的研究來cite這種情形對於高產量又長期待在自己領域的作者來說是常態
作者: souldragon (依法不依人)   2014-09-04 21:33:00
我只是回應oma注釋是跨領域內容不同的說法而已..
作者: myislet (以為忘了卻記得牢牢的。)   2014-09-05 00:13:00
推原po~跨領域內容不代表作者不懂啊。其實我覺得蠻難過的,還是不少讀者在判定書的價值是以頁數和字數來看值不值得,覺得註釋太多就不值得嗎?重要的應該是書帶給你什麼,而不是字數頁數多寡啊,不是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