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薩的小說總讓我感覺薄積後發,前半部總讓我難以入戲,後半部卻越讀越入神。以下通
篇為《公羊的盛宴》劇透。
《公羊的盛宴》以多明尼加共和國獨裁者特魯希優遇刺一事為題材,分為三條線敍述,第
一條線索從移民美國的多明尼加女子烏菈妮亞多年後回國講起,從高官的年幼女兒之角度
仰望特魯希優;第二條是特魯希優本人;第三條是暗殺特魯希優的人們,為著各自的原因
參與行動,坦白講我嫌悶,分不清他們。
但小說最出人意表的地方,不在於暗殺本身;我理所當然地以為暗殺成功與否將是本書最
大的懸念,但暗殺成功後的發展才是重頭戲。最出彩之處莫過於對羅曼將軍的描寫,這人
本可以在特魯希優死亡後馬上以軍隊接管政權,他卻在內心尋求各種藉口,阻止自己這樣
做,直到事態不可挽回。這種行為甚至不是為了私利,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被他不合
常理的行動推向地獄,而他也心知肚明。這大概是一種長期活在權力下、遭權力操縱的慣
性,不受個人的自由意志支配,如同自年幼起便被繩子拴好的小象長大後依舊無法掙脫細
繩般。
暗殺成功後結果卻不如人意,那麼暗殺可說是失敗了嗎?卻也不盡然。傀儡總統巴拉蓋爾
以其驚人的沉穩心性鞏固政局,借實用主義為特魯希優下了模棱兩句的蓋棺論定,靜候國
內反特魯希優的民意膨脹,然後按步就班地肢解特魯希優家族在國內的勢力。當特魯希優
的遺族領著一隊私人軍隊帶著槍枝闖入他的辦公室時,他只是平靜地說:「抱歉,我無法
提供多餘的座位給大家,這裹沒有足夠的椅子。」太帥了,請讓我拜倒在你的西裝褲下。
這使我想起百年孤寂中,上校槍斃自己的下屬後拜訪他的家,將遺物交予遺孀,新寡婦人
站在門前,有禮地拒絕他進門:「上校,你不能進來,你不妨指揮戰爭,我卻主宰自己
的房子。」
所有暗殺者中,只有兩人存活,成為國家英雄。其他犠牲者的名字慢慢取代特魯希優及其
家屬的姓名,成為街道、廣場與學校的命名材料。歷史永遠峰迴路轉。
然後呢?數十年後,烏菈妮亞首次回國,詢問女僕這個國家如何。女僕答:「以前有以前
的好,起碼失業率沒那麼高,犯罪率也低些。」看喏,人們總是這樣的。而你知道烏菈妮
亞怎麼回答嗎?她說:「不,以前也有犯罪,許多人失去生命,只是沒有人知道。」一個
人要是願意記得,願意說出真話,那便已經是活在真實之中了。
PS1 故事的軍情處人員強尼阿貝爾專職暗殺異見人士,不光奪去他們的生命,還要毀掉他
的名譽,讓他們死在妓院裹。我讀到這段只如水過鴨背,幾天後北京就有人在嫖妓時被拘
捕而後身亡了。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PS2 本書多番提到天主教教會與政權作對,《第三波》中也提到天主教教會從不問世事轉
向聲援民主運動對第三波民主化有推波助瀾也效。
PS3 想看獨裁者的秋天/族長的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