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想發很久了,但一直忘記,是買書這麼多年來一個很特別的經驗
這學期選修了一門課,教材中有本人類學家Clifford Geertz所寫的《後事實追尋:兩個國家、四個十年、一位人類學家》
買書前先到圖書館借來翻過前幾章,覺得內容還不錯,就在網路書店買了
東西收到後,發現不太對勁,首先是封面顏色偏橘,但網路上的封面是黃色,還有觸感摸起來也不太一樣,我在圖書館借到的版本似乎在印刷上有做效果
想說這該不會改版了吧?內容還一樣嗎?
因為是上課用書,急忙寫信問群學出版社,這間聯絡方式不太好找,官網停止營運很久了,最後是搜到電子信箱寄信去問
出版社回信如下
==================
沒換過封面,但換了製作方法。請容我說明一下:
以前是使用印刷機印刷,基本量是一千本。也就是要印一千本以上才合成本。
但隨著時間過去,銷路會越來越少,可能要好幾年才能銷完。倉儲的費用也就越來越高。
如果銷路低於某一底線,我們就會考慮是否絕版或改用其他方式處理。
銷量少的話,各種費用都會跑出來,譬如上述的倉儲成本,還有,如續約的預付金也很可觀。
大部分時候,絕版反而比較合乎經濟原則。
但因本社出版的書籍多半為經典好書,翻譯難度高,為讓需要的讀者買得到書,我們傾向於不要輕易絕版。
這時我們會改用「隨需列印」的方式處理,也就是少量製作,以減少可怕的庫存壓力。
但這種製作方式,成本很高,接近我們給書店的銷售折扣,不僅手續繁,利潤低,而且一不小心就虧本。
這種書,我們內部經常戲稱之為:社會服務 (可是沒有國家補助)。為了不絕版,壓力其實滿大的。
缺點是:隨需列印的書品質不如印刷機印刷(但逐年有進步),您這封信提到的是封面變色了,其實還有:原封面設計的特效不見了,摺口消失了,紙張
好像有波浪紋....等等。
確實,但基本上正文閱讀沒有問題。這些不足之處,尚請大家海涵。
希望以上的解釋能讓您了解我們不得已的苦衷。感謝您對群學的愛護與支持。
群學發行部 敬上
==================
買書這麼多年,也知道出版業很多是在咬牙苦撐,有時絕版就去買二手或是到圖書館借書解饞,沒想到還有出版社是用這種方式在防止絕版
只能獻上我的敬意和金錢了XD
因為算是比較內部的事,徵求出版社同意後貼上來分享給大家,也鼓勵多多買書(不過我想會來上這個板的應該很多買書買到快剁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