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圖文好讀版: https://doctorhsia.blogspot.tw/2018/02/Challenge.html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讀後感(下)--醫學人看「變局」
--[從本書付梓前的修改看「變局」]--
本書的其他文章,是收集於顏女士發表在<天下雜誌>的專欄文稿(2013 到 2016 年)
,在出書之前,作者又花了許多工夫,將這些文章進行改寫調整,原因就是--世界變化
的太快了!
拿「投履歷可別看走眼」一文來說,其中提到王品集團在 2012 到 2014 年都位居「年輕
世代最嚮往企業」的榜首;想想在當時,戴勝益先生所領導的王品集團,風頭一時無兩,
被譽為是「幸福企業」,消費者趨之若鶩,員工們充滿笑容,戴先生也常常在專欄中發表
一些指點江山的文章,隱然成為台灣服務業的龍頭角色。
我跟內人在那時候,也隨大流地去王品旗下的許多餐廳用餐過,初期感覺確實 C/P 值不
錯,員工服務態度良好;但後來就感覺餐點的同質性有點高,菜色不僅變化不大甚至品質
逐漸下降,員工的服務表現也變得制式化起來。再加上後續爆出的大量食安問題,感覺戴
先生在事前防範和事後處理的舉措上,都不是非常妥當,因此慢慢也就把王品移出我們的
口袋名單了。
戴先生提出「如果月薪三萬塊,就回家跟父母再要兩萬」、「畢業三年,月薪不到五萬是
能力問題」的狂語,但自身企業卻又屢屢爆出員工壓力大、工時長又薪資條件差的新聞,
讓我十分懷疑他的「鼓勵消費」,是否僅僅只是為了自己餐廳的業績?
戴先生毫不掩飾地說自己去幫兒子「喬兵」,也讓我十分震驚,如果一個老闆自己就喜歡
走後門、攀關係,那我們怎麼能夠相信,這個企業會擁有一個強調踏實努力的職場氛圍和
公平看待員工的企業倫理呢?
果然,王品集團在接二連三的公關危機後,退出了一線餐廳的舞台,戴先生在 2015 年宣
布退休,交棒給大陸團隊;所謂的「幸福企業」光環迅速退去,一整個讓我感覺就像「無
老婆婆」一樣,到底是真實存在過,還是刻意編織出來的神話,或許現在已經沒有太多人
在意了。
※ ※ ※ ※ ※ ※
這裡就得佩服顏女士的卓越識見,在眾人紛紛吹捧王品的當時,作者就已提出警告,希望
大家在投入這個主要業務西移、管理職缺不多的企業之前,要謹慎思考清楚工作未來的發
展性;書中也呼籲,企業主在鼓吹大家花錢「投資自己」之前,更該拿出盈利「投資員工
」,但這些年下來,慣老闆的問題倒還是沒什麼變啊 QQ
2017 年的「新世代最嚮往企業排行榜」,王品集團已經跌到了第 18 名,誠品超越
Google 台灣和台積電成為首位(希望不會是另一個「McJob」的神話故事 @@),真是讓
人有白衣蒼狗、滄海桑田之嘆。
世界變動越來越快,作者強調我們需要有「國際觀」來面對「變局」,期許大家培養「全
球競爭力」;而如何看待「變局」,也是台灣面對國際挑戰當中,最需要掌握的核心「觀
點」。
※ ※ ※ ※ ※ ※
書中對「變局」,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構與思惟,很多都是讓我腦洞大開的妙語針砭,也不
禁讓我思考,身為一個醫學人,要如何看待我們遭遇的「變局」呢?
目前我認為醫學人主要面臨著三大困境--「大量醫療糾紛」、「國外學歷採認」和「醫
護血汗過勞」。
醫療糾紛的問題涵蓋太廣,本人才疏學淺,不敢多做置喙;只能說目前很多診療行為,都
因醫師擔心後續的法律責任而偏向了「防禦性醫療」--病人接受到的不是「最適合」的
醫療,而是醫師「最不會被告」的醫療--長久下來並非病人之福,也間接導致健保財政
上的更大負擔。
去年底(2017 年 12 月)朝野達成共識,通過了「醫療刑責合理化」的醫療法修正,某
些醫(仇)改(醫)團體認為是病人權益的退步,也有一些法律人提出這次修法無法改善
甚至反而加重「以刑逼民」的質疑;但我仍表肯定,至少政府踏出第一步了!
--[偽國際化?]--
台灣在外國醫學系學歷認證上,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在醫師國考前,這些在國外念醫學
系的學子,應先通過學歷甄試,以確保這些學生有與國內醫學生有相符的知識水平;但法
規中又訂了個除外條款,「美國、日本、加拿大、歐洲、南非、澳洲、紐西蘭、新加坡及
香港等九大地區」不需參加學歷甄試!
因此,在有心人士的鑽營下,到上述的國家中就讀,就成為當醫師的終南捷徑--這些特
定「醫學系」的入學門檻極低(您能想像有外國學校跑來台灣飯店面試學生嗎!?),並
為台籍學生量身打造國際專班學程--目前循著這個方式,進入醫界服務的外國學歷醫師
,已經越來越多了。
原本只有「波波」,後續又多了「匈匈」、「捷捷」和「西西」等;因為代辦機構有利可
圖,因為醫界大老也紛紛讓子女加入,因為政府的消極不阻擋--原本只要讓全部外國醫
學生「都參加學歷甄試」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反而另訂一個「學歷採認制度」來試圖「把
關」,真是令人搖頭。
※ ※ ※ ※ ※ ※
本書提及「國際化」和「全球競爭力」,出國念書豈不是正好相應這些需求,那台灣醫學
生為何要反對呢?難道是我們怕競爭?
因為,如此大開後門的舉動,不但讓國家對於醫學專業人才的總量管制變成笑話,對九大
地區以外的其他外國學歷醫學生不公平,整體醫學水準因為醫師養成訓練把關不嚴而下降
;更嚴重的是,這種出(花)國(錢)念(入)書(學)的方式,已經成為有錢父母的階
級複製工具,變成醫界大老的權位世襲手段,嚴重影響到世代的公平與正義。
我相信學成歸國的外國醫學系學生,一定有許多是認真念書的好孩子,這樣參加學歷甄試
過關,反而對於他們是一種肯定;有人會說,醫師國考不就是一種篩選了?但事實上,台
灣醫學生不只是通過了那最後的考試,大學醫學系的的入學門檻,以及在學校裡的一場場
考試與實習,是更重要的篩選過程。
這樣,才是大家站在一個相對公平起跑點的良性競爭!
到國外學醫,或許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和見聞,但如果一開始的目的,就只是為了輕易當
上台灣醫生,那我想這樣的就學經歷,並不能培養太多的「全球競爭力」,走在早已安排
好的道路上,又能有多少獨立的思考呢......
--[全民麵保]--
大家可以試想一個情境,某天政府看到很多人吃不起牛肉麵,為了照顧窮人,給大家更好
的營養,所以政府成立「麵保署」,開始辦理「全民麵保」--
2017年,全台灣有 99.6 % 的民眾加入全民麵保,而有 93 % 的牛肉麵店成為「麵保特約
店」,施行二十多年下來,顧客的滿意度很高,因為只要繳少量定額的「麵保費」,就可
以拿著「麵保卡」去吃遍所有牛肉麵店家--完全無限量吃到飽--其中衍伸出了許多資
源浪費的弊病外,全民麵保的財務也出現大問題。
麵保署為了控制支出,不是從人民端下手,反而是找牛肉麵店開刀--
1﹒「總額支付」:給全體店家的錢是固定的,賣再多碗牛肉麵出去,大家只能分這些錢
。
2﹒「浮動點值」:由於顧客吃了太多碗牛肉麵,超過總額的部份就除了斷頭外,還打折
給付,店家花出去的是實打實的成本,但拿回來的「點值」回報,卻要依整體申報量浮動
打折,一點長年落在 0.8 元上下,這代表每碗 100 點的牛肉麵,店家只能拿到 80 元。
3﹒「事後核刪」:為了控管牛肉麵店的申報,麵保署找了一群「專家」,對於牛肉麵的
給付進行「審查」,而屢屢用「事後諸葛亮」和「先射箭再畫靶」的做法,把應付給店家
的費用再苛扣回來,甚至還「放大回推」,一碗的申報不符上意,要賠上幾十碗甚至上百
碗的費用回去!真的比吃霸王餐還可怕 ORZ
也是因為核刪制度的不友善,讓廚師沒辦法將大多數心思放在幫顧客好好煮麵上,而是本
末倒置地花了很多的力氣在寫「煮麵紀錄」@@
4﹒「同料同酬」:不管是原廠高等牛肉,台廠普通牛肉,還是第三世界不知道怎麼養出
來的牛肉,麵保署的給付一視同仁,這就導致原廠憤而出走,大家就算想多花錢也吃不到
好肉的窘境。
另外更可怕的,麵保署為了打擊店家的聲譽,還提出「肉價黑洞」的假議題--如果店家
的牛肉進價比麵保署的公訂價還便宜,就是店家黑心拿走「肉價差」--姑且不論牛肉麵
店囤貨要花的管銷成本這塊,原本麵保署就只會出定量的「總額」又「打折給付」,所謂
的「肉價黑洞」還是回過頭來攤在店家身上,跟被麵保署煽動而大為憤怒的顧客,其實根
本沒有一毛錢關係啊 ORZ
廚師們沒日沒夜,揮汗如雨的煮牛肉麵,又無法得到相應的報酬,當然就會想辦法找其他
的出路;很多廚師改行賣起沒有涵蓋在麵保中的花雕雞,留在麵店裡的廚師越少,就越加
的血汗過勞......
如果看到這裡的您,認為這種「麵保」不可思議,也不太可能會推行,那全民健保還真是
個名副其實的「台灣奇蹟」。
※ ※ ※ ※ ※ ※
本書說到台灣的好,是許多外國人退休後移民的美麗選擇,其實當中的一大誘因,就是便
宜又大碗的健保醫療。
作者提到,美國 1982 年期間經濟急轉直下,當年大學畢業生起薪比前一年的學長,少了
整整四分之一,十七年後兩者的年薪差距高達十萬美元;而台灣在 1995 年施行健保後,
醫師的薪資所得下滑得更為恐怖,聽說以前老一輩的醫師一個月買一棟樓,現在小小執業
醫兩夫妻一起打拼個八年十年,可能都還買不起一層樓 ORZ
文中談及台灣全民健保的民眾滿意度很高,但是同樣推行健保制度的其他國家,並沒有醫
護過勞問題--那是因為台灣健保的滿意度,恰恰就是出於搾取全體醫護的血汗之上。
顏女士呼籲企業要擔負起產業創新轉型的大責,而政府就是經營這個國家的最大企業主!
目前台灣淪為「鬼島」,政府難辭其咎,然為了安定人心、降低民怨,「全民健保」成了
穩定社會的力量,也是政治買票的工具,醫護過勞,想當然爾也就成了被當權者忽視的議
題。
為了維持全民健保的運行,醫療糾紛刑法濫訴的大「棒子」,以及發放給外國學歷醫學生
的「胡蘿蔔」,才被政府有意無意的持續懸在醫學人的頭上。
※ ※ ※ ※ ※ ※
可能有人會說,醫療是普世人權,醫護本來就該多付出一些!但醫師迄今未受勞基法保障
,連自己的基本人權都不受保護,又怎能要求超時工作的醫師好好照顧病人?
目前全民健保已經走進了一個死胡同,作者提議政府要向國外取經來改革健保,但其實問
題的癥結點就明擺在那裡,然而沒有任何執政者有大魄力去解決它--
這棵樹上的果子已經被摘完了,剩下的,是以全體醫護肉身供養的血鑽石。
--[身為醫學人,該如何應對「變局」]--
「變局」談到這裡,心中十分沉重,在如此險惡的局勢下,醫學人所能做的,也就是腳踏
實地的努力了,我個人認為需要培養以下四種能力:
1﹒信息力:這裡不只是針對搜尋醫學文獻及實證醫學的能力,我們還要思考進入信息時
代之後,新的科技對於醫療生態會造成怎樣的改變與影響。
本書提到科技與教育的結合,線上教學已成顯學,高等教育模式面臨重大轉變;醫學同樣
也有類似的變革,像在大陸已出現大量有關門診預約、線上問診及藥品諮詢的數位醫療平
台了!
將醫學影像的判讀外包給其他國家的影像科醫師(如印度),早已是歐美行之有年的方法
,而人工智慧已經開始嘗試承攬這方面的判讀工作,未來出現自動診察視網膜的眼底鏡或
自主分辨皮膚癌的皮膚鏡,我想也是指日可待。
2﹒品牌力:在數位浪潮之下,以前的醫師多靠口耳相傳,而現在醫師的口碑,已經是建
立在臉書和 Google 這種社群媒體和搜尋引擎的評價之中,將自己當成一個品牌來打造,
是因應這個變局的必然手段。
如果把自己當成品牌,就會了解行醫也是要以永續經營做為考量,誠實的面對自己和病人
,不能短視近利,也不能違背良心;把網路上的身份當成個人的一部分來看待,謹慎審視
自己的言行,時時提醒自己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在網路衛教上,邱品齊老師、吳及時院長、林政賢院長及游懿聖院長等,都是走在前方持
續發光發熱的強者,同儕間如路直、如識我聞和姚侑廷醫師等,都十分認真在部落格中探
求人生;而創立 MedParter 的柳林瑋醫師,更打造了一個既專業又親民的高質量醫療知
識媒體,許多皮膚專科醫師也是努力經營網站分享所學,希望讓台灣民眾能接收到正確的
醫學資訊。
3﹒學習力:想要永續經營,就要終身學習。
目前醫學的進步速度太快了,如僅只靠著住院醫師時期的所學來行醫,是一定不夠用的!
若沒有持續思考如何增進看診功力,提升診療水平,單單當個領老闆薪水的門診執業醫,
很可能就會像書中所說的「McJob」一樣--低技術面、單調重複、取代性高。
李笑來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提到:「在給別人打工的同時為自己打工,把自己的同
一份時間出售兩次:一次出售給老闆,換取薪水;另一次出售給自己,換取成長。」
在看診中代入「刻意練習」思惟,如楊斯棓醫師所說的「有教練,常常練,要意見,要改
變」,如此才能「拓展舒適圈」,讓自己成為在時代變局中,不易被取代的專業職人。
4﹒抗壓力:醫界陷入的沉痾困境,我想在短時間內是不太會有改善的機會。
在將傾的大船上,醫學人面對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因此,長保正念,懷抱希望--審慎
樂觀的執行份內工作,培養難被稀釋的專業能力,妥善規劃職場生涯以及自我興趣(其實
我本來想說的是「安貧樂道」,希望是大誤 XD)。
目前社會上,大多數人都遭遇著沉重的生存壓力,在秉持專業的同時,加入一顆同理心,
讓醫病雙方都得到尊重,行醫之路我想會愉快許多。
※ ※ ※ ※ ※ ※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著實「牛肉滿滿」,給我很大的啟發,非常感謝顏擇雅女士,
也希望她能持續寫作,點燃對未來道路的明燈。
希望大家一起加油,為著自己的前途和夢想,也為了台灣的蛻變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