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古典歐洲的誕生》,企鵝歐洲史首部曲。

作者: fatisuya (伊達楓)   2019-06-25 12:22:01
https://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6809800
去年底(2018),中國的出版社新思文化推出了一套引人矚目的重點作品“企鵝歐洲史”,
相信應該吸引了許多喜好歐洲歷史的書友注意。這套多卷本的大部頭自2004年開始出版以
來,在歐美學界已經享譽盛名,每一卷的作者,都是該領域內的重量級學者,例如,我個
人注意已久,第二卷《羅馬帝國的遺產》的作者Chris Wickham ,在古典晚期到中世紀早
期的經濟史上早已成一家之言,著述甚豐,雖然華語圈幾乎沒有他的作品引進;第八卷《
地獄之行》的作者Ian Kershaw ,他的《希特勒傳》更是公認的經典;第七卷《競逐權力
》的作者Richard J. Evans 在對近代歐洲跟第三帝國的研究也是佼佼者。光這三位,就
足以讓我萬分期待了。不過,由於是邀約各個不同學者撰寫,各卷雖然有劃分時代,但出
版順序不一,華語版亦然,去年先推出了五至八卷,又隔了約一季,方推出前三卷。至於
卷九,目前計畫是2020年出版,最遲的是卷四文藝復興,因為英文版都還沒推出,仍遙遙
無期。個人則按照興趣,一直等到了前三卷出版後,方才開始著手閱讀。
這本《古典歐洲的誕生》的篇幅不長,但要描述的時間卻是漫長的古典歐洲時代,橫跨幅
度超過千年,受邀請的兩位學者Simon Price跟 Peter Thonemann,顯然不是用一般敘事
史的手法撰寫。
沒錯,兩位作者對於本書的重心,是放在古典歐洲人怎麼用“歷史與神話的想像”,去塑
造出他們的“地中海世界”,那種“想像的共同體”的古代版。
自從Benedict Anderson 對於近代民族主義的那本經典作品《想像的共同體》面世以來,
這個書名就成為相當好用的代名詞。其實,自從人類對於自己的過去有意識以來,怎麼樣
塑造出一套“說法”就成為重要的“顯學”。下從個別家族講究祖上十八代的淵遠流長,
上至一個族群城邦追尋與神的連結。姑且先不論古代人是否真的相信,但這些確實是一種
不折不扣的“想像的共同體”。人們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一套說法,建構“我者”與“他
者”的互動聯絡,是當世界日益複雜化時的一種必然的產物。古典希臘人透過希臘神話,
各個城邦或有姻親,或有敵對,不論是否有所謂的證據,只要願意相信,它就成立。當波
斯帝國這個大敵出現時,原本彼此勾心鬥角的希臘諸城邦,就利用了這種想像達成了共同
對外的共識。隨著雅典城邦的輝煌,愛琴海旁的文明建構的“想像”更在亞歷山大的腳步
之後擴張到亞細亞,就連遠在千里之外的小城邦,也出於某些利益編造了一套故事來跟希
臘攀親帶故。君不見羅馬人強盛之後,就忽然祖上變成了特洛伊後裔了嗎?
這正是兩位作者主要講述的主題。他們認為,古典歐洲正是在這種想像中誕生,這種“歷
史與神話”的共同體在愛琴海諸城邦開始建構,從希臘與波斯的對抗中成形,亞歷山大的
遠征建構了希臘化世界,塑造出歐、雅、非三洲的觀念,最後的帝國興起塑造出一個整體
的羅馬世界,然後在基督教的興起後轉型,不過這是卷二的主題,奧古斯丁怎麼解決這種
轉變,留待後面再說。
也基於此,本書在敘事部分相當的精簡,個人覺得兩位作者想面對的讀者是需要對古典史
有基本素養的,甚至最好是對整體歐洲史都要有概念的中上水平。我個人很喜歡作者時不
時開專欄講述的一些“番外篇”,例如有時談談馬基維利跟羅馬政治,或從羅馬的殖民征
服實踐中觀察英國對印政策、羅馬政治實踐對美國革命的影響等,都是很有趣的連結互動
,也是要讀者對那些主題有概念才能懂作者想討論的。
中信新思這次的翻譯基本上除了幾個瑕不掩瑜的小瑕疵之外,可以說是成功的完成了任務
。不過,最大的缺點來自於“一種不可抗拒的因素”,也就是全部的地圖都被刪去,這也
是無可奈何,個人覺得影響不大,很在意的讀者只能自救。
順便再說個題外話。近來中國出現了一批專業以外的愛好者,製造出了一種“希臘羅馬偽
史說”的論調,似乎還越演越烈。本書請來寫序言的學者郭小凌在文後略提了此事,還語
帶嘲諷的說教了幾句,讓他們從這本的推薦書目開始好好的重新研究,也是挺妙的。基本
上這種被網民稱之為“學術義和團”的行為(據說始作俑者何新是為了報復西方學界對夏
朝的存疑態度才帶頭著書撰論,居然還吸引了一票信眾),對這些正經八百的古典研究者
來說,他們並非是真的不讀書,而是用似是而非的論調顛倒黑白,更讓人傷腦筋吧。
作者: hwider (海裡的星辰)   2019-06-25 14:16:00
感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