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信手拈來寫影評(A short guide to writing about film)
作者:Timothy Corrigan
譯者:曾偉禎等譯
取得方式:購買
類別:電影
出版日期:1997 年 1 月 1 日初版一刷
心得:
電影書寫( writing about film)是觀者觀看電影、思考電影,將
所見所得轉化為文字的結果 —— 本書將電影書寫依據目標讀者的界
定分為三類:影評(review)、論文(theoretical essay)和評論
文章(critical essay)。
在網路(例如 PTT 電影板)或平面媒體(影評專欄)上我們讀到的
電影書寫大多數是「影評」,目標讀者是對電影沒有特別認知的一般
觀眾,影評的內容通常是劇情大綱、影評人的主觀感受,以及是否推
薦本片給普羅大眾。
有時候我們可以在網路或專業雜誌上讀到更深入的電影「評論文章」
,「評論文章」的目標讀者是對該部電影具備一定認知的觀眾,因此
作者不必再重複電影介紹,可以援引電影的細節(例如某個角色或鏡
頭)逕行分析和詮釋。而「論文」的目標讀者則是熟悉電影知識、電
影製作(工業)、電影歷史的重度影痴或學院中人。
本書的譯者曾偉禎在譯序中寫道:「這本書只有很少很少的比例教你
寫五百字的消費性影評,但很大很大的比例是在引導對電影有狂熱的
人,在看完電影後,萬般心得雜亂飛舞時,找到一個方法,組織好自
己對電影的觀點。如此,不但可以短暫消解電影觀後的焦慮感,也取
得了電影評論之鑰。」
本書在第一章將電影書寫分成三類後,隨後的第二到四章,即在介紹
觀看電影的方法以及分析、詮釋電影的取徑;第五到七章則是英文世
界中電影書寫的寫作指南和格式要求,對於台灣觀眾而言比較遙遠。
在【第二章開始看片,準備開寫】中,本書列出看電影的基本問題(
在此列出部份)——
.影片片名和故事內容有何關聯?
.為什麼電影以此種方式開場?
.為什麼電影結束在這個鏡頭上?
.本片和我看過的其他電影有何相同或差異之處?
.攝影機運動是否有某種顯著的形式?
.哪三、四場戲最重要?
當看完電影,腦海中思緒紛起時,本書【第三章電影術語及文章主題】
提供一套電影組成元素的分析架構 ——
.電影的主題 —— 串連影片中所有動作或事件的概念
.電影的敘事、角色和觀點
.電影的場面調度 —— 場地、佈景、演出風格、服裝、燈光……
.電影的構圖與影像 —— 基本組成單位:鏡頭,鏡頭的攝影特質
(色調、影片速度、畫面的空間透視)、鏡頭的景框、畫面的剪接
(蒙太奇)……
.電影的聲音
透過分析架構,拆解電影的主題、敘事、場面、鏡頭和聲音等各種元素
,本書【第四章電影評論寫作的六大法門】即提供電影書寫的六種取徑
——
.電影史 —— 分析電影在影史脈絡中的角色和地位
.民族電影 —— 探討特定國家/民族電影的文化和民族特質
.類型(genre)—— 識別類型電影的主題、敘事結構、形式特徵
.作者論 —— 藉由導演或片中主要人物來定義和檢視一部影片
.形式主義 —— 分析電影的結構與風格、電影特定的組織方式
.意識型態 —— 揭露電影主題、電影隱含的價值觀和意識型態
簡而言之,從「看電影」到「寫影評」,是從懷抱著好奇心開始,在觀
影的過程中試著回答一些基本問題;看完電影,可以透過電影的組成元
素分析電影的內容;最後組織觀點,選擇一或多種取徑進行電影書寫。
「通常形式主義的分析方法會成為作者論、歷史學方法、類型分析法中
一部分。……一個作者可能會先觀察影片的剪接或燈光手法,在風格上
或形式上的重複,然後再闡述這些形式如何在影片的其他部份的關係中
進行。另一個方法則是挑一個看起來複雜的場景或段落,描述它在全片
的作用。」
《信手拈來寫影評》已經絕版。上個世紀末遠流出版社出版一系列《電
影館》、《傳播館》的翻譯書,呼應政治解嚴(1987 年 7 月 15 日解
除戒嚴)、媒體解禁(1988 年 1 月 1 日解除報禁)的開放社會來臨。
遠流出版社發行人王榮文在《電影館》的出版緣起中寫道:「看電影可
以有多種方式。但也一直要等到今日,這句話在台灣才顯得有意義。一
方面,比較寬鬆的文化管制局面加上錄影機之類的技術條件,使台灣能
夠看到的電影大大地增加了,我們因而接觸到不同創作概念的諸種電影。
……鏡頭看著世界,我們看著鏡頭,結果就構成了一個新的『觀看世界』
。」
在此推薦這本《信手拈來寫影評》,這是我讀過的電影書中最輕薄短小、
言簡意賅的工具書。也不一定要當個影評寫手,利用書中的基本問題和分
析架構,應該就會較少出現「看不懂」的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