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雖然只有一條命,死了就是死了,
但在自己也無法為自己申辯的狀態下,
遭受名譽詆毀與嘲弄,某種程度上也是一次的死亡。
清水潔所寫的這部作品《被殺了三次的女孩》,
就是描述一名無辜的女大學生被殺了三次的真實事件。
這起社會案件差一點就成為懸案,
而清水潔則是親手揭開這起案子全貌的「三流週刊記者」。
這起案件之所以震撼日本社會,是因為它原本是可以被防範於未然的。
死者豬野詩織生前曾經遭到跟蹤狂集團長期騷擾,
當時日本社會雖然還沒有《跟蹤騷擾行為規範法》
可以處理那些跟蹤狂,
但因為跟蹤狂們散布了大量有關詩織的不實傳單,
因此詩織以這為武器,加上她長期蒐集的證據,
前往轄區的上尾署報案。
然而上尾署的警察不僅不願意受理,還嘲諷地說:
「收了人家那麼多禮物,才說要分手,
做男人的怎麼會不生氣?妳自己不是也拿到一堆好處了?」
本以為可以藉公權力,使自己擺脫長期的恐怖騷擾,
沒想到詩織正是被這公權力一腳踹到谷底,
最後慘遭跟蹤狂集團的人所殺。
而案發之後,上尾署為了避免吃案的事情東窗事發,
甚至不積極偵辦這件殺人案,而且還刻意放出一些「餌」,
引導記者俱樂部的各大媒體報社的成員們寫出醜化詩織的新聞。
而清水潔因為是週刊記者,並非記者俱樂部的成員,
所以無法採訪警方,很難從警察那獲得有用的消息,
為了寫案件的相關新聞,
只好與自己的夥伴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採訪。
卻沒想到只有他一個人挖出了整個案件的真相,
甚至連兇手的藏身處都是他盯梢盯出來的。
在採訪的過程中,清水潔當然看不慣騷擾詩織,
且最終殺了她的跟蹤狂集團。
但是真正引發他怒火的,卻是毫不作為,
甚至放出假消息的上尾署,以及對警察所言照單全收,
卻漠視受害者家屬辯護之詞的記者。
清水潔以為同樣身為社會記者,
電視台或報紙的記者應該和他站在同一陣線,
直到某個報社記者告訴他一句話,他才發現兩者截然不同。
「我們不是社會記者,而是守在警察單位的警察記者。」
正是如此,所以那些社會記者並不打算了解真相,
只是傳達警察所說的話。即便警察說謊,
也當作是事實傳遞出去,讓受害者名譽受損,傷透遺族與親友。
本書特別之處在於清水潔在撰寫此書時,特意使用了第一人稱。
雖然他自己也考慮過這樣的敘事方式會喧賓奪主,
但我認為能夠推動清水潔鍥而不捨地追蹤這起案件,
並且真相大白的,就是他那不斷反思自己、反思社會的人格,
因此以他的角度來寫這個案子,更能揭露整個案件的全貌。
而且說實在的,全書的後記,
以清水潔的視角描述警方醜惡嘴臉,
更能感受到那股強烈的批判意志。
總之,我相當推薦大家閱讀這本以紀實報導為題材的書籍。
特別是從事媒體業與公部門的朋友,也許你們的一念之差,
可以決定一條生命的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