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聲喧嘩的市場裡,進駐消費者心靈的最佳方法」
前言
本書由兩位行銷大師 Al Ries 與 Jack Trout 合著,此書於 1980 年出版,為開啟「定
位理論」先河之書。雖說《定位》一書開啟當代的行銷風氣,但是在商業知識隨著時間進
步的現在,「定位理論」似乎從劃時代的概念轉變成行銷管理中的小小常識而已。
《定位》英文書名為《Positioning》,若對行銷管理稍有認識,不難看出其實《定位》
就是現代行銷管理中「STP 理論」中的「P」。既然這本書裡頭的觀念已全然被現代理論
接受,那就讓我們回頭看看這本定位理論的源頭,到底敘述了什麼吧!
內容
《定位》一書分為二十五個章節,前十三個章節在介紹時代背景、行銷原理以及定位理論
,後十二個章節則是利用實際的例子來佐證先前提及的理論,我在此篇心得將簡化書中前
十三個章節的主題,並且綜合成我認為的大命題分享給大家。
時代背景
現代是一個過度溝通的時代。
過度溝通指的是「媒體、產品、廣告的暴增」,值得一提的是,此書寫於 1980 年,而如
今 2019 年過度溝通的情形不增反減。作者指出,人的注意力是有上限的,在消費者每天
都長時間的被許多廣告轟炸的情況下,廣告宣傳其實無法達到預計的效果。
在很多種情況下,不溝通反而比試圖溝通更好。
那究竟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要如何行銷呢?作者指出必須搶得先機並且商品必須與消費者的
內心階梯有所關聯,書中提到「婚姻這個制度是根植於『先到的』比『最好的』更好的概
念上」。而行銷亦然,打開一個人心靈最簡易的方式就是要搶先,若把消費者心靈想成一
片有個許多池塘的水域,則產品比起當一條大池塘裡的小魚,不如選擇當一條小池塘裡的
大魚。
只有在適當的時間及適當的狀況下,才能達到真正的溝通。
適才我們說明了適當的時機:搶先,那什麼叫做適當的狀況呢?作者給出的答案是:與消
費者的內心階梯有所關聯。把消費者內心對於各個不同產品的想法圖表化吧,我們不難揣
摩出這張圖表有著類似階梯的構造,也就是有高有低。
讓我以汽車這個商品舉例吧,站在階梯頂端的是法拉利、勞斯萊斯,中高端的是賓士與奧
迪,中低端的是裕隆。位置的高低不代表品牌的價值,這個內心階梯最重要意義在於,必
需攻佔這個階梯上的任何一個階層。
定位理論
定位是指你對你所要影響的人的心裡有無造成改變,換句話說,就是將你所要推銷的產品
在消費者的心理佔有一席之地。
作者在前言敘述,本書是要介紹一個全新的溝通方法,而這個方法就是定位理論,定位的
最基本方法並不在於發明一些新奇的點子,而是要能掌握消費者的內心世界,並試圖將其
內心世界和企業產品的企劃相結合。也就是說,定位要求行銷模式必須基於「消費者的需
要」,而不是「生產者對於商品的介紹」。
舉例來說,百事可樂的廣告,比起介紹自己相對於可口可樂來說有多好喝或配方有和不同
,不如站到消費者那側,將消費者的心靈與百事可樂掛鉤,也就是百事可樂從 1958 年開
始的廣告概念:百事可樂是年輕人的可樂。
推出新產品時,最好不要告訴消費者該新產品「是什麼」,而要告訴消費者該新產品「不
是什麼」。
前文提及,產品在消費者心靈內是以階梯狀掛鉤的,而且消費者的注意力有限,因此在推
出新產品時,其實很難將新產品送上那座心靈階梯,那要怎麼辦呢?作者指出,那就不要
把新產品感覺是煥然一新的,讓新產品與舊產品有點關聯,趁勢擠上同一座階梯吧,就像
當汽車剛出現時的廣告詞叫做「無馬馬車」一樣。
定位其實就是把行銷方式從「生產者層面」轉移到以「消費者為中心」,理論上都合理,
那實際操作上有什麼方法或注意事項呢?
實際操作:命名
人們不僅會看到期望看到的東西,也會聞到他所期望聞到的東西。
《定位》一書用了蠻多的篇幅與章節來討論商品的命名,礙於篇幅,我實在無法一一羅列
出來,我把有關命名的主題稍微綜合了一下,那就讓我們開始思考,商品的名字重要嗎?
商品的名字又代表了什麼意義?
有名氣的名字之所以有名氣,完全是因為它代表了某樣東西。
講到「高露潔」人們聯想到牙膏;講到「李施德霖」人們聯想到漱口水;講到「星巴克」
代表了咖啡;講到「Subway」代表了潛艇堡。當我請朋友去超市買「高露潔」時,他們會
買牙膏而不是漱口水,但其實高露潔也有漱口水的品項;當我請朋友買餅乾的時候,他們
會去麵包店或甜點店而不是星巴克或 Subway,即使上述兩個品牌都有在販賣餅乾。
在消費者心中佔有極大份量是什麼意思?簡單地說就是:廠牌名已取代了產品的屬名。其
實,真正常駐消費者心中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的名稱。
一個成功的廠牌背後往往代表了一個產品或概念,因此,將名字取的跟其要連結的產品或
概念連結就是重要的行為。如果「海底撈」取名為「肯德基」似乎就與火鍋沒有連結了;
如果「全聯福利中心」取名為「微風松高」似乎也不會有今天這麼成功的情況。
關乎命名,書中還列舉了許多觀念,如縮寫、延長線效應等等,這些寶藏就留給讀者到書
中進行探索了。
小結
《命名》一書共 250 多頁,閱讀起來並不晦澀,文字與舉例都清楚明白。
書中還探討了許其他定位的內容,例如「市場龍頭與市場尾隨者的定位」、「如何競爭再
定位」以及「個人的定位」,其實這本書的概念:「以消費者為中心」在現今幾乎都已經
視為常識看待了,不過我們仍然可以藉由這本書重新檢視,我們認為直覺般的常識以及運
用常識的過程中有沒有可能會出現有紕漏的地方。
推薦這本書給對行銷有興趣的朋友,作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以及現代行銷管理理論的一角,
我相信這本書是非常適合入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