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疫苗:兩種恐懼的拔河
推薦指數:★★★★☆
網誌: https://bit.ly/3eWG2Rt
購買連結: https://bit.ly/3gVNjTx
https://imgur.com/IDZW92y.jpg
這本書描述的是作者尤拉・畢斯在升格為人母之後
面對各式各樣為子女施打的疫苗選擇中
產生的種種體悟與分析
疫苗接種常常伴隨著隱喻與恐懼
在母親們之間的眾說紛紜、各式各樣醫學研究層出不窮
隨著持續鑽研疫苗相關知識
作者發現關於疫苗的假說從未有正確解答
其中包含了各個醫生的意識形態
以及自己所處社會地位的假設
書中提及作者曾詢問一位醫生關於接種B型肝炎疫苗的必要性
作者的朋友先是以這位醫生的立場 是中間偏左來推薦
隨後 當醫生向作者保證小孩不需要接種此疫苗
因為這類型的疫苗通常是設計給內城貧民區所使用
用來保護毒蟲與妓女所生下的嬰孩
而當作者聽到其不需要時,卻也沒去思索此話背後之刻板印象
只在意自己的小孩是否有需求
因此,作者也在隨後的文字中反身思考
重新去探究所謂高風險群的概念
畢竟
當原本對於接種B型肝炎疫苗的政策為只讓高風險族群接種
(男同志、囚犯與靜脈注射者…)
顯然沒有降低感染率
反而是統一全部新生兒都接種的政策才達到幾乎根除的效果之後
原本對於B型肝炎的隱喻著實地被事實打破
作者在此書中將疫苗與各式各樣的觀點連結起來
包含資本主義對於疫苗市場的操控、父權主義在醫學中的正反評價
作者一直嘗試保持著雙向的敘事觀點
讓讀者能夠產生多種發散的思路
不被單一的框架綁住
執著於絕對的想法
人們總是以為能夠找到一件事的最佳解決方案
但疫苗接種此事本身
卻永遠難逃接種的危險與防治疾病及時性的兩難
許多醫生會藉由數據分析
盡量客觀地告訴你所謂的最佳選擇
但作者希望人們不該忘了
醫生永遠有其立場以及其所見病人的處境而做的判斷
因此在進退兩難的疫苗選擇中
保持清晰的邏輯似乎是最佳的解題方式
本書最有趣的莫過於作者毫不避諱
以親身經歷敘述其與疫苗之間的拉鋸戰
從初期身為母親的過度焦慮
到為了找出疫苗解答的各種知識蒐集
在母親們之間的流言分辨對錯
與其子女實際面臨的狀況與選擇
到思考自身成長過程對於醫療相關的想像
開展出整本書對於疫苗的想像網絡
在本書的最後一章
作者透過納希瑟斯的神話
討論自我非我與免疫系統的關係
若是將身體當作一個共享的空間
那我們不再是容忍著身體內的非我(例如寄居於身體內的微生物)
而是互相仰賴著彼此
「也許有朝一日,我們對於感染的反應會是培養想要的細菌
而不是殺掉不想要的那些。我們可能可以在不必戰鬥的狀況下對抗疾病」
重新解構對於疫苗的想像,
作者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可能,
期待人們能夠在這個拉鋸戰中誕生新的連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