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外包的陷阱》心得重點: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快答案」的世界,我們如何重建常識、擴充思維?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ink-for-yourself/
資訊量越來越爆炸,我們不得不仰賴專家和科技幫我們篩選資訊、指引我們方向。但是專
家和科技聚焦的事情有其局限,也不一定符合你真正要前往的最終目標,這個時候很容易
發生「手裡有鐵錘,世界上什麼東西看起來就像釘子」的盲點。如何跳脫思考外包的陷阱
,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
這本書在說什麼?
《思考外包的陷阱》的作者是趨勢觀察家維克拉姆.曼莎拉瑪尼(Vikram Mansharamani
),他擅長整合跨領域的思維,解析世界的局勢和脈絡,幫助許多企業在充滿不確定性及
高度動態的政經環境下找出方向。作者同時也是一個「通才」的提倡者,致力於推廣跨領
域、自主思考的觀念。
生活在數位時代的我們面對太多資訊排山倒海而來,在資訊超載的情況下,我們轉身尋求
「專家」和「科技」,希望他們幫忙找出最佳選項。結果,我們把許多思考外包出去,依
賴過頭、以至於盲從,甚至忘了自己才是該負起思考責任的那個人。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
提醒我們:「讓專家和科技隨侍在側,而非讓他們主導大權。」
這本書充滿許多精彩案例,會激發我們的思考模式,退一步把專業和科技當成輔助,認識
到真正掌握全局、該負起全責的主人,終究是「自己」。大雁文化做了一場作者專訪,邀
請他暢談「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帶我們在不確定的局勢中找到方向,如果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前往這個 YouTube 連結觀看整段25分鐘的談話。
為什麼我想看這本書?
去年度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談論「通才」的精采好書《跨能致勝》,裏頭對於跨領域的案
例分析讓我拍案叫絕。後來接著讀《專業之死》這本書討論「專家」和「公民」的互信為
何崩壞、該如何重建,讓我認識到專家公民的合作是民主社會之所以能持續繁榮的基石。
然而,身為「公民」的我該對於「專業」抱持什麼樣的態度?該如何過濾資訊、如何獲取
新知,如何建立自己的思考脈絡?便成了我很感興趣的課題。後來輾轉接觸到討論「自主
思考」的這本書,裡面不但提到「通才」,還討論了「專家」,更涉及許多「科技、醫療
、商業」議題,這引發了我十足的好奇心,這本書能跟前面兩本書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
我的閱讀筆記和想法
這本書是我最近讀過感到非常耳目一新的書,裡面的觀點帶給我思考上的衝擊。大意是說
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把自己的思考外包給所謂的「專家、科技和系統」,結果我們越是仰
賴這些東西,視野就會越狹隘,太過聚焦反而不容易掌握全局(例如完全相信導航結果開
車掉進水裡)。
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譬喻:「我們培養數個世代的人去研究樹皮,他們許多人對樹皮的起
伏、型態、顏色、條理有深入的理解,但很少人明白樹皮僅僅是樹木的最外層,又更少人
意識到樹木僅僅是森林的一部分。」書中舉書許多專業鑽研太深的故事,反而帶來「見樹
不見林」的反效果。
如何讓專家和科技輔助我們?方法就是「往後退一步,提出問題,綜合整理」。重點在於
保持質疑心和好奇心,專家和科技給的資訊可以用來參考,但是終究要記得自己想達成的
「整體目標」,以整體脈絡來看事情的責任就落到自己身上。
|別贏了戰役,卻輸了戰爭。
|軍事策略警世名言。
見樹要見林,談健康
書中以健康當作例子,表示許多人會因為專家的「過度聚焦」而迷失了方向。例如許多人
會認為「飲食」對健康很重要,因此很多倡導透過飲食感改善健康的專家,就會跳出來提
供各種的飲食建議,要我們「不吃」和「吃」特並食物。種種跡象顯示,某些飲食建議反
而讓人們變得營養更不均衡,某些標榜的產品反而造成另一種副作用。
然而飲食法的英文「Diet 」源自於希臘文「diata」,這個字指的是一個人的整個生活方
式,而不只是狹隘的飲食。這個字意味著「透過一種涵蓋生理、心理層面的完整生活方式
達到健康的狀態」。作者因此反問道:「有沒有可能我們都把關注的焦點在食物上,因此
忽略了真正的關鍵?不要那麼聚焦、放寬視野是否對我們有幫助呢?」
書中引述學者們研究世界上「長壽村落」之所以活得健康,得到的結論是:「健康不取決
於特定食物、特定活動,甚至不取決於環境,而是取決於所有這些因素。」飲食只是拼出
全貌的一片拼圖,而過度聚焦會使我們忽略其他許多片拼圖。事實證明,健康沒有單一良
藥。
見樹要見林,談投資
書中有個段落讓我特別有感觸,是關於投資的事情。不同於傳統「選股」和「擇時」的投
資策略,用「被動型指數型 ETF」一次買一籃子股票和不擇時進出的好處,越來越為投資
人所知(我是用這個方式投資)。許多財經專家和金融機構開始搭上熱潮,開始爭相推崇
各式各樣的指數型 ETF。
接著市場上開始大量推出各領域的 ETF,只要你想得到的產業,金融業者都會有對應的
ETF 賣給你。例如最近火紅的虛擬貨幣,更出現了好幾十檔虛擬貨幣 ETF 等著核准上架
,每家金融業者都來想分一杯羹。讓我們來看一個有趣的數據引述,出自於被動型指數基
金之父約翰.伯格:
|直到2015年,市值百大的 ETF 周轉率達 864%,市值百大個股的周轉率則是 117%。
|如果說現今的 ETF 投資是股票市場的投機方式,完全不為過。
周轉率越高(買進賣出)等於越多的手續費,越多的手續費等於越低的報酬。弔詭的現象
發生了,整體而言,頻繁買賣「ETF」的投資人,最後竟然得到低於買賣「個股」投資人
的報酬。
許多投資人只「見樹」:用 ETF 買一籮筐股票,看似分散風險又有許多選擇可以挑,專
家也樂得介紹你更多不同標的,取得話題熱度和抓住你的注意力。反過來,投資人忘了「
見林」:似乎忘了投資最重要的目的是取得合理的市場報酬、盡可能降低成本和手續費、
並且長期持有。
把注意力擺回自己身上
有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世界就像是一片漆黑的場地,專家
和科技就像是拿著手電筒的人,用聚焦的光束照亮他們有興趣的地方、想引導你過去的地
方。但是你要在這個世界上前往何處?這個答案終究只有你自己知道。該注意的是自己想
達成的「目標」,而非任憑專家左一言右一語,或者任由科技演算法主導了你的資訊來源
。
作者引用了詩人愛默生的一句名言:「一個人更應該學會發掘、觀看內心閃爍的微光,而
不只是注意詩人和聖賢輝耀的蒼穹光彩。」句中的詩人和聖賢,可以換成專家和科技,而
且適用於現下的脈絡。重點在於重新掌握自己的思考方式,不讓預設的假定和本人的自我
中心主掌大權,而忘了思考其他詮釋方式或發揮同理心。
因此,要試著退一步觀看事情的全貌,釐清真正的目標。有意識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主動去定義自己追求目標的整體脈絡是什麼,然後有效運用專家的意見,還有科技的輔
助。我們必須有意識地讓專家隨侍在側,並非讓他們主導大權。要贏的是整場戰爭,而非
一場場戰役。
|注意力就像時間和金錢一樣,需要我們主動管理。
|紳士神偷」阿波羅.羅賓斯
後記:自主即自由
總結起來,拿回自主思考的能力,就好比你的真正目標是想要拼湊一面馬賽克磁磚牆,關
鍵在於應用這些專家和科技幫自己挑選理想中的磁磚,但是最終負責把它們拼湊起來的人
還是你自己。書中提到的許多建議非常實用,包含:有意識地管理注意力、以任務為導向
、自主思考、連結多元觀點、專家為輔不為主。生活無論再忙碌,都必須保留時間和空間
給自己自主思考。
我很喜歡柴契爾夫人最為人稱道的名言之一:「注意你的想法,因為想法會變成言辭;注
意你的言辭,因為言辭會成為行為;注意你的行為,因為行為會成為習慣;注意你的習慣
,你的習慣會成為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性格會決定你的命運。我們的想法,決定我
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我們總是把思考外包,就等於任由別人定義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時候培養自主
思考的能力,掌握思想上的自主,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最重要的一種自由必須仰賴專注
、意識、紀律;相反地情況是意識的缺乏、預設的模式、汲汲營營的生活。要成為自由的
人,就必須學會自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