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有點激動版
https://tontonreads.webflow.io/
全文心得
作者與芎瓦西族的因緣始於 1992 年,當時他擔任波札那布希曼人小型發展計畫的志工,
為近距離觀察他們的生活,便於隔年向納米比亞政府申請研究許可前往位於克拉哈里沙漠
的芎瓦西族,直到 1996 年返回英國完成學業。
18 到 19 世紀左右,歐洲殖民主義盛行,當時非洲的人口被當成商品四處賤賣到需要廉
價勞工的地方。克拉哈里沙漠以南,位於南非境內的布希曼人,由於被英國、荷蘭及德國
賣到世界各地,導致他們近乎絕跡。位於沙漠北部,納米比亞境內的則稍微幸運一些,因
為沙漠的天然屏障,始終與世隔絕。然而,20 世紀初,由於越來越多在母國生活較為貧
窮的階層前來非洲大陸尋求生機,白人的勢力範圍持續向內陸推進,而從事農業或畜牧業
需要大量勞力,這些勞動力缺口只好由當地的芎瓦西族遞補,各種加諸當地人身上的虐待
、毆打和謾罵行為也無須贅述。
芎瓦西族並不擅長長時間勞動,根據理查楣猁瑤晙d發現,健康的芎瓦西族男性平均每週
工作 17.1 小時來收集食物,該數值是因為包含了打獵的時間才如此之高;女性一週工時
則鮮少超過12小時。他們每日的熱量都攝取相當充足,這樣的生活模式,使他們多半無法
應付較劇烈的環境變化,所以後來也開始耕作和豢養牛隻。
芎瓦西族也是作者在大自然的導師,老一輩的族人對於當地植物如數家珍。說到狩獵,他
們可以透過樹林的痕跡推測出此為何種動物,能練就這樣的功夫拜他們長時間觀察動物習
性、飲食習慣、顏色、社交方式等等所賜。而打到獵物的獵人並不能獨吞此項戰利品,「
分享」,在芎瓦西族內尤其重要。甚至族人會透過互相揶揄,使每個人都保持平起平坐。
唯有確保每個人都只是團體一份子的觀念留存,才能維持這樣的自我富足的社會。
說完內部社會的相處,芎瓦西族在非洲的階級地位,始終無法脫離「沒文化」、「沒教養
」、「懶惰」的標籤。但作者在這裡特地提出,當中有一群信奉基督教的同族人,因為有
了宗教,所以他們變得更快樂、行為變得更端正,這無來由的結論令我大吃一驚。還記得
《上帝也瘋狂》這部電影嗎?主角本名叫做「格奧」,居住於尊科威的布希曼族人,作者
認為當時電影公司並沒有付出應付給格魯的酬勞,但在後半段卻又說,他就算得到金錢也
變得更不快樂,因為更多的族人會來索取食物。在布希曼族觀念裡,如果同族人更富有,
理應分享給全族人。作者前後觀點近乎牴觸,讓我摸不著頭緒。
最後,作者提到由於「手機」的引進,讓非洲南部幾乎人手一機,就算是經濟相對弱勢的
芎瓦西族,也獲得了與世界溝通的機會,還提到西方的高糖類飲食讓當地人發胖。作者認
為,布希曼族也正接受世界的日新月異,跟我們一樣正在辛苦的適應這個環境。但結論卻
話鋒一轉,認為大家應該學習布希曼族的精神,經由作者的解讀,這樣的精神是:「認可
勞動以外的事務的價值,大幅減少工作時間或許是好的開始。」
芎瓦西族雖成功地自給自足了好一段時間,但人口增長和環境變遷已無法讓他們光靠狩獵
生活下去,所以農耕是他們漸漸轉換的方式。作者卻用西方人國家富足的觀點,希望大家
拋開過勞,好好的生活即可,讓我有種晉惠帝曰:「何不食肉糜?」的既視感。
統統
https://instagram.com/tontonreads?r=name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