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太乙金華宗旨》讀後感

作者: Willie066 (未兆)   2022-10-31 14:45:19
《太乙金華宗旨》是他人假呂洞賓之名所作,為道教典籍,旨在運用「回光」來修練。但比
起什麼長生不老、神丹妙藥,《太乙金華宗旨》其實是一本冥想教學手冊。文中大量內容與
佛家《大念處經》相仿,欲透過冥想方式來到達大苦滅的修為 (透過不執著於一切,消除一
切痛苦)。
另外,在首章「天心」(各版本稍有差異) 也提到:「太乙者,無上之謂。……金華即光也。
」又云:「光不在身中,亦不在身外,山河日月大地,無非此光,故不獨在身中。聰明智慧
,一切運轉,亦無非此光,所以亦不在身外。」我理解成所謂金華,指的是「覺察」,也就
是說太乙金華等同於佛家的「無上正等正覺」或「阿耨多羅三繆三菩提」。因此《太乙金華
宗旨》是教導人得到涅槃的方法。
而就如同《大念處經》,《太乙金華宗旨》也提到了確切的修練法門,簡單來說就是「觀息
」,透過觀察你的呼吸來調養身心。「息之出入,不可使耳聞,聽惟聽其無聲。」就是要修
練者不要以為觀息是靜下心來聽你的呼吸,而是要如同《大念處經》所提到的:「出息長時
,知『我出息長』,入息長時,知『我入息長』,出息短時,知『我出息短』,入息短時,
知『我入息短』。」當然,觀察呼吸並不是唯一的方式,只是對於靜坐的修練者而言,觀察
呼吸是較為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那為什麼能隨時覺察呼吸就能調養身心?因為如果能到達這種境界,其實就會發現你觀察事
物的角度有所改變。就如同呼吸,你可不執著於它的聲音、冷暖,而僅僅是覺察它的存在。
套用在萬事萬物也是相同的道理。「日用間,能刻刻隨事返照,不著一毫人我相。便是隨地
回光,此第一妙用。」到達這種境界,不執著於萬事萬物,就是回光 (內觀)。
不過由於此書的道教色彩還算濃厚,大量使用陰陽八卦等相關詞彙,除了一般人讀起來可能
會有些頭疼之外,也很容易斷章取義,認為這是在教人如何修練神功,如《太乙金華宗旨‧
回光證驗章》:「肉身絪縕,如綿如玉,坐中若留不住,而騰騰上浮。」或是煉出神丹妙藥
:「在現前證驗中自討一炁,若得丹,亦立成此一粒真黍也。」
但其實在《太乙金華宗旨‧逍遙訣章》中就有提到:「『神丹』維何?曰一切處無心而已。
作者: hwider (海裡的星辰)   2022-10-31 15:26:00
謝謝分享
作者: saladim (殺拉頂)   2022-10-31 16:13:00
很多道家專用的用詞跟理路 需要有人解釋比較好 不過看過有人寫過 這本相較其他道家修道書 已經很"務實"了
作者: freeunixer (御劍客)   2022-10-31 19:25:00
道家根本沒有中心思想,除了修練成仙長生不老以外,一堆形上的東西都抄佛經不然就叫你去看佛經連練氣的方法都從佛教搬來的.道家第一個修行成道有史可考的叫呂純陽,九世紀的人,慧能都還早他兩代,在他之前,禪宗還有五代,更不要講達摩之前,還有鳩摩、慧遠等一卡車人.如果照本文抄來的解釋,太乙金華叫無上光,那你改成 阿彌陀宗旨 也有 87% 像(無量光) (~誤佛教的經典寫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你還要去看道家藏東藏西一堆寫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看一輩子連他說的到底是啥都沒搞明白,這就叫做 了然.這種盜名、沾光、附會某人所傳、寫的,少看比較好.為什麼佛教教人數息,是因為佛講四大皆空,又說四大六根相合被人以為是心,所以用數息觀解身內風這道理你根本沒法遇到人用幾句就可以表示出他的概念,但我把他說出來了跟你會了也是八竿子打不著,因為那也要數息(練氣)到有功夫,有心得的,才能指點你.但基本上,說透了,要練這個都要有已經接近開悟的程度了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實信徒-我愛蘿)   2022-11-01 01:04:00
佛經當初翻成中文的時候 為了快速融入知識份子 會直接用道家詞彙表現 較晚才成立的道藏 從佛經那邊抄回來也是很合理
作者: freeunixer (御劍客)   2022-11-01 02:49:00
縱然佛經在東漢到西晉時代傳入時因為翻譯水準不足,有用字遣詞不精準的問題,佛法精神不會因為那個字變得跟道家一樣,並且這些最古老的譯經多數都被南北朝以後的重譯版本取代,修佛仔不需參照任何一本信道仔所說的任何一本道家經典去了解佛理.反之,如果信道仔看他們自家的道經就能依著修行成道,就不需要如潮水般湧來跑去看佛經然後把佛經搬回去講.http://www.lukyam.com/god/south5gran.htm張伯端說,教雖有三,道乃歸一;這等同一貫道五教同源論陳楠說:如能明悟金剛、圓覺二經,則金丹之義自明他提不出自家的思想精神,直接搬整本佛經要去了超生死.這根本就是雙標仔,類佛教 (~誤更不提道藏一堆署名像諸葛亮,墨子,鬼谷子,張良的作品除非你說道藏什麼都收,一定會收到能讓你修了成道的書,那我也沒別的可說了.
作者: Willie066 (未兆)   2022-11-01 14:01:00
確實《太乙金華宗旨》有許多借鑑佛學的地方,但以此來否定《太乙金華宗旨》則太過武斷。就如同古代臣子進諫要說寓言故事一樣,道理一直都在,但透過不同的表達方式,可以傳播給更多類型的人。對於熟悉道教深過佛學的修行者,《太乙金華宗旨》也許能表達得更貼近他們的想像,更有助於修行。說到底,只要能有所悟,不管讀的是道教、大乘佛教典籍還是巴利三藏,能從苦難中解脫,又何必執著於當初看得是什麼書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