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魯迅一生從滿清到民國,筆下除了那些批判的意思,還有不少文化的保留,作品在多方
面皆極具價值,而《吶喊》收錄了多篇小說,並載有名篇《狂人日記》、《孔乙己》、《阿
Q正傳》等,作為初識魯迅是極好的選擇。
在這些作品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頭髮的故事》,此篇高明之處,是作者用多種角度批
判中國人苟且偷安的性格,遮莫時間點不同,人們的性格卻不變,諷刺罔極。
畢竟世人泰半隨俗浮沉,或自知,或不知,自持正義鄙薄異己,卻動輒在時代的浪潮裡感嘆
自己不過水滴。
於是埋怨改變不易,喊改革罷,去哪尋力量?從哪來手段?「你們的嘴裡既然並無毒牙,何
以在額上帖起『蝮蛇』兩個大字,引乞丐來打殺?」於是那滿清的辮子剪也不是,不剪也不
是,但這諸多不是,不是只能接受?所以忘記罷,管他 N 先生說了什麼,管他雙十節紀念了
什麼,就這樣活著,妄想造物的皮鞭不會打在自己的脊梁上罷。
而魯迅也透過這些作品,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奮勇吶喊了一回。
「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鬥的,獨有叫喊於生人
中,而生人並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
怎樣的悲哀呵,我於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