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排變速箱中有兩支平行軸,軸上有大小不同的齒輪
透過換檔桿來控制哪幾個齒輪接合來達成不同齒比的換檔動作
http://goo.gl/SqQhfL
而手排離合器當然就是利用磨擦力接合的壓板了
https://a2ua.com/clutch/clutch-005.jpg
再來看傳統自排變速箱使用的是好幾組行星齒輪,
利用控制外面那圈Ring gear動或不動來變換出不同的齒比組合
(應該吧~如有誤請不吝指正!)
http://goo.gl/7Fc4RO
http://media.web.britannica.com/eb-media/43/104143-004-D11FFB27.gif
而搭配的是扭力轉換器,類似兩台電風扇一台插電吹動另外一台
不過介質是液體而不是空氣
如此可以將引擎動力傳出,也能在車輪靜止時引擎維持怠速轉動不熄火
簡化了手排腳踩離合器的步驟
http://s.hswstatic.com/gif/torque-cutaway.jpg
對不起前言說的有點長.....
我的問題在於當初為何在發展自手排時的搭配是平行軸變速箱 + 傳統離合器呢?
單以機械構造而言作動部件少的行星齒輪變速箱換檔速度不是更快嗎?
單純論變速箱傳輸效率何者較具優勢呢?
又為何不採用平行軸變速箱 + 扭力轉換器這種組合?
(好像在之前的文章有看到HONDA的車有採用過?有什麼優缺點嗎?)
現在鋼帶式CVT + 扭力轉換器的傳動方式好像在時速高於20km/h左右時
對扭力轉換器進行鎖定(較後期AT似乎也有的樣子),藉此提高傳輸效率
不過還是得克服鋼帶打滑的問題,總合效率才能提高對吧?
抱歉一堆問題,希望對這方面熟悉的人能分享一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