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進口車大打安全牌 國產車好悶

作者: Sturmvogel (fire)   2017-08-27 10:29:07
※ 引述《gtoselina (啾啾)》之銘言:
: 原文連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827000041-260202
: 國內新車銷售「安全性」訴求狂潮來得又急又猛,國產車受限於產品設計、原廠態度等因素,陷入無法及時對應的窘境,更因台灣市場規模有限,增加安全配備的成本遠高於進口車的情況下,進一步弱化國產車在市場的競爭優勢。
: 來自東歐捷克的汽車品牌史可達(Skoda),高調宣傳80萬元不到的國產同級價,就能擁有9安(安全氣囊)的高安全性訴求;儘管氣囊數與安全並非正相關,但將車輛安全性簡化為「氣囊數字」,讓多數人取得最容易判別的方法,很快獲得迴響,更意外挑起網路上對同價位國產車只有雙安(安全氣囊)的撻伐。
: 其實,國產車商不是不懂「安全配備愈多愈好賣」,也非鄉民所稱的「無良」,無法及時對應,實在有難言之隱。放眼市場,有7安、8安,安全滿配的國產車很多,但多半都是售價最貴的頂規車型;反觀進口車卻能從入門款起就有6安以上的滿版安配,難道是賠錢賣、佛心來著?事實上,國產車缺乏經濟規模支撐,才是最大原罪。
: 國內車廠新車產量平均1年不到5萬輛,相較於國際大廠動輒百萬輛起跳差距甚大,
: 偏偏汽車製造又是最講究經濟規模的產業,
你他媽的幹話
請問你世界上有哪個工廠是不講究機濟規模的產業?
台積電不需要經濟規模?
便當店不需要經濟規模?
機車廠不需要經濟規模?
農業不需要經濟規模?
https://goo.gl/8knegB
經濟規模
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是指擴大生產規模引起經濟效益增加的現象。
隨著產量的增加,長期平均總成本下降的特性。
但這並不僅僅意味著生產規模越大越好,
因為規模經濟追求的是能獲取最佳經濟效益的生產規模。
一旦企業生產規模擴大到超過一定的規模,邊際效益卻會逐漸下降,
甚至跌破趨向零,乃至變成負值,引發規模不經濟現象。
https://goo.gl/XMb8Z9
經濟規模(economic scale)有兩層含義:
  其一是指生產要素(勞動力、生產資料、勞動資料)的集中程度或積聚水平。
在存在工廠規模經濟的產業中,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
平均單位產出成本趨於下降。
但這種下降不是無止境的,到一定程度以後,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
平均單位產出成本不變。不僅如此,隨著生產規模的再擴大,到一定限度,
平均單位產出成本轉而逐漸上升。
經濟規模的另一層含義,專指對應於平均總成本曲線開始由降變平緩時的
生產規模,稱為最小最佳規模,有時也被叫做經濟規模。
對應於平均總成本曲線開始由平轉升時的生產規模稱為最大最佳規模。
大於等於最小最佳規模,又小於等於最大最佳規模區間內的任何生產規模均
可視為最佳規模,或稱有效規模(efficient scale)。
一般地講,企業在生產的開始階段,由於不斷地擴大生產規模,
使經濟效益得以提高;當產品單位成本降到最低時,
達到最小單位成本的最佳生產規模,表現出規模經濟性;
這時若再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則企業生產規模過大、內部合理分工遭到破壞,
造成生產的各個方面難以協調,從而降低生產效率,導致經濟效益下降,
成為規模不經濟(diseconomies of scale)。
在嚴格的數學意義上,有效規模所代表的產量,
應是U形平均總成本曲線最底部的一個點。在這個點的左側,
產量增加成本下降,其表現即為“規模經濟性”。
簡單來說企業投入資本生產,成本會隨著產量被分攤掉,隨著產量越多,收益就越多時
就是有規模的經濟性,再超過一個產量時,
每增加一個產品帶來的收益會下降時,就表示產量不經濟了
這些記者或是廠商能不能告訴大家這些國產車廠現在賣車有沒有賺錢?
請到了賣一台賠一台的程度時再跟大家談經濟規不規模
因為現在很顯然國產車就是賣一台賺一台
按這經濟規模的定義,他們還在賺錢的階段
這個經濟還非常規模,不然請這些幹話王拿個數據出來證明一下
台灣汽車產業所謂的經濟規模到底是多少?
這小弟粗淺的想法,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指正
:「國產車氣囊採購成本比進口車可能貴上1倍」,進口車可以霸氣裝上滿版安全配備,但國產車廠想多加安配,將直接導致成本、車價大增,難以銷售的困境。
: 此外,國產車的生產規畫包括安全配備規格,早在5年甚至10年前就已經確定,臨時要變更,空間相當有限。除了國人自創品牌納智捷外,所有國產車想變更設計,就算只是加1顆氣囊,都要看國外母廠的臉色。
: 像是車距維持、自動緊急煞車系統等主動式安全配備,安裝還牽扯到修改行車電腦、甚至整體設計,無法透過售後加裝完成,沒有國外母廠的點頭與協助,根本行不通。種種限制,讓國內車廠想提升產品安全配備,必須要付出比進口車更高昂的代價才行。
: (工商時報)
: 心得:
: 原來國產車的成本比較高?
: 我是不相信啦!
: 感覺就出來消毒而已……
: 各位覺得如何?
作者: tallpenguin (penguin)   2017-08-27 10:39:00
車商幹話生
作者: albert1229 (良牙光)   2017-08-27 10:39:00
林北不懂經濟,只知道嚴董牌把台灣人當盤子
作者: JBourne (回到備戰狀態)   2017-08-27 10:40:00
和泰 裕日車 一股賺幾十元 難道是作假財報?小時候不讀書 長大當記者
作者: u92202 (綠茶無糖少冰)   2017-08-27 10:43:00
經濟規模,股票狂漲分紅好棒棒
作者: genewing (Go~~Go~~)   2017-08-27 10:46:00
和泰的altis產量有達經濟規模,但有比較便宜嗎?
作者: OrzOGC (洞八達人.拖哨天王)   2017-08-27 10:58:00
你經濟系的唷?
作者: JBourne (回到備戰狀態)   2017-08-27 10:58:00
台灣只能玩個體經濟學
作者: classic112 (這些年來)   2017-08-27 11:02:00
講那麼多,反正差不多價錢能上進口的就會選進口,國產優勢在哪已經看不見,只剩一個當盤子的概念
作者: JBourne (回到備戰狀態)   2017-08-27 11:02:00
台灣神A有經濟規模是因為總產量有一半是出口,國內沒有達到經濟規模
作者: suntex01 (tears in my heart)   2017-08-27 11:04:00
好笑的是,安全氣囊那顆球台灣做很大
作者: Sunal (SSSSSSSSSSSSSSSSSSSSSSS)   2017-08-27 11:39:00
福特的氣囊acc都能後裝了 扯原廠不支持 看來是哪間國產廠
作者: joson4921 (特務)   2017-08-27 11:43:00
推中肯
作者: piyopiyolee (John Lee)   2017-08-27 11:47:00
國產車就剩下50萬以下的市場,再上去就完全沒競爭力台灣一年有約40萬台車的市場,歐洲一堆國家沒這麼多
作者: poco0960 (poco)   2017-08-27 11:51:00
台灣就小島,跟歐洲比也有點...
作者: piyopiyolee (John Lee)   2017-08-27 11:54:00
樓上你知道歐洲至少有15個國家人口比台灣少嗎?
作者: ptta (ptta)   2017-08-27 12:39:00
汽車廣告是報社的大主顧,別太為難記者了
作者: tung780413 (小童)   2017-08-27 12:47:00
看不下去
作者: berryc (so)   2017-08-27 12:59:00
扯歐洲幹嘛...歐盟是什麼知道嗎歐洲幾個小國根本不重要
作者: piyopiyolee (John Lee)   2017-08-27 13:58:00
提歐洲就是要戰整天只會靠北台灣市場小的廢物車廠
作者: kobe7610 (渴望的狗)   2017-08-27 14:14:00
推S大 護衛隊只會無視 台灣人已經很挺拉屎君了 還在那邊靠背 真他媽的越看越不爽 還一堆無腦挺
作者: saithur (賴瞇)   2017-08-27 14:20:00
作者: freaky791011 (李扯)   2017-08-27 14:29:00
台灣記者不要要求太高好嗎
作者: ljames (james rain)   2017-08-27 15:19:00
說國產賣一台賺一台請問有數據嘛?北京賓士去年毛利也才30%鄉民最愛酸的裕隆今年毛利約20% 只算原物料成本?賣一台賺一台=毛利100%,全世界沒有車廠能高到100%毛利這樣也看得出悲憤 只是告訴你實事求是 酸歸酸數據要拿出來另外獲利新高那年大部分錢是從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來的大賺33.5億其中賣車占多少你知道嗎? 2.8億....做功課再酸雖然我也度爛鹽董但有準備再酸,沒有要戰你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8-27 16:50:00
如果只是想要抒發心情抬槓的,那的確隨便亂打一通譙爽的就好但是如果自詡是來討論的,還是先去瞭解一些相關知識會比較好成本價除非是內部人員,要不然沒有人會有確切數字;但是僅憑末端價格的價差比例去推論賣一台賺一台一定是錯誤的好嗎?
作者: ljames (james rain)   2017-08-27 16:51:00
所以超隨便算法台灣本來賺五分之一台變成賺三分之一台回答啦跟度拜比 賺三分之一台賺三分之一台賺三分之一台抱歉 我以為給你數字 你自己會算 畢竟是國小數學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8-27 17:00:00
價差是 47 萬呀,但是價差 47 萬 = 利潤 47 萬?你認真的?
作者: ljames (james rain)   2017-08-27 17:06:00
數字都打了阿,毛利20% 跟度拜比不算折舊價格貴1.6倍回覆上面都有數字 我還特別打跟度拜比 你也拜託認真看好嘛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8-27 17:08:00
影響末端價格的因素很多:各國稅率不一樣、銷售成本不一樣、代理商端利潤不一樣、配備不一樣、年式折價不一樣..一堆東西不一樣,恐怕你連其中一樣的成本差異都不知道,更遑論綜合起來的總利潤;上面也說了,除了內部人員之外沒人有確切數字,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你用末端價格來導論利潤比例的方法是錯的甚至這樣子說吧,人家前面都有大概怎麼算的數字給你看了,一定不精確但是卻也一定比你用末端售價來回推要有說服力的多,
作者: ljames (james rain)   2017-08-27 17:09:00
再看不懂 也沒辦法了 盡力了台灣賣的貴沒錯但沒貴到2倍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8-27 17:10:00
但是你還是在那裡亂扯,請問這樣子算給你看的意義在哪裡呢?我不知道,不過我看你也不知道就只會用錯誤的方法去導論出一
作者: ljames (james rain)   2017-08-27 17:13:00
超佛心的跟你說 台灣75.5(還原貨物稅)-度拜47=賺28.5萬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8-27 17:14:00
個錯誤的結論,然後在那裡鬼打牆,我不懂此問題意義在哪裡。
作者: ljames (james rain)   2017-08-27 17:15:00
28.5算法單純是扣掉稅的差異 實際一定是更低, 我真有耐心奇怪阿 你怎麼會覺得在度拜設點都不用成本 度拜倒貼來的?跟沒基礎的又不想學也不認真看回覆 不想討論了 森氣氣沒關係雖然很難教,最後懂不是賺兩倍就好,但不是至少是至多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8-27 17:41:00
毛利%和價差%可以這樣子加的?.... 真的是天才呀...我已經搞不懂你是真的不知道基本知識還是存心逗大家開心的了ljames已經示範了跟沒基礎又不想學也不認真看回覆的人,認真
作者: ljames (james rain)   2017-08-27 17:47:00
等一下 我是說只算稅的差異,價差28.5萬 其他成本我不知道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8-27 17:48:00
回覆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就恕我在旁邊笑笑就好不浪費時間囉47萬的價差至少還有含稅和年式折舊還有其他的價差囉,不過我看你也不是認真想知道而只是想抬槓而已,就恕我不浪費時間了
作者: ljames (james rain)   2017-08-27 18:01:00
DSNT應該覺得跟愛辯又沒料的人超難溝通,我也不浪費時間了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8-27 18:03:00
我的確辦不到和ljames一樣,認真去回覆沒基礎又不想學也不認真看回覆的人,這點我很佩服他;時間還是用來做點有意義的事真的想要至少多瞭解一點的人,看前面ljames的回覆應該就可以多多少少瞭解了,至於只有抬槓本事的人嘛,也就隨他了(笑說到從頭到尾只會嘴砲,你這位大哥就不要笑別人二哥了啦..XD當然啦,他很認真的去回覆像你這種沒基礎又不想學的人,這點我承認我沒耐心做不到,自然也沒必要浪費時間解釋給你聽囉..跟一個只會把末端售價當一切來比利潤的,我自認還算有料囉XD那一定沒那麼一天的,你的程度不值得我發篇文來回覆你呀..現在要不是要等著看比賽前的空檔,我還真的是沒空理你呢科科你覺得我沒有自尊只會嘴砲找藉口就請便,你的意見對我不重要好啦,比賽差不多要開始了,你就慢慢自嗨我就不打擾你啦(笑
作者: kobe7610 (渴望的狗)   2017-08-27 19:03:00
S大,您可以去搜索一下這個ID 其實不用跟他太認真啦 各大論壇都被砲 還自以為是 只要國產被酸 就拿一堆狗屁理由來講 不然就是說你不夠格跟他談 低哥捏!
作者: fusion3051 (藏拙)   2017-08-27 19:51:00
程度不同 多說無益 很盧
作者: z01170117 (shiki)   2017-08-27 21:45:00
啥國產車不用關稅 查下資料很難?
作者: YJM1106 (YM)   2017-08-27 23:03:00
我倒是覺得樓主立論充分,邏輯完備呢XD
作者: miketk (麥仔茶^O^)   2017-08-28 00:16:00
氣囊這種標準件的東西..扯沒有規模經濟 呵呵
作者: berryc (so)   2017-08-28 00:23:00
我說歐洲有幾個小國不重要, 人家市場是整個大歐盟. 台灣人多又怎樣? 賣給太平洋的魚?
作者: linsww (linsww)   2017-08-28 00:24:00
被S大大打臉打到腦袋都壞了一直跳針!
作者: berryc (so)   2017-08-28 00:24:00
講的好像台灣東西出口完全沒障礙一樣..在那比人口數
作者: danielgogogo (丹尼爾去去去)   2017-08-28 00:33:00
歐洲請拿整個歐盟來比好嗎...... 台灣在歐盟裡嗎...
作者: berserkman (to be brave)   2017-08-28 00:53:00
推 講規模經濟的根本搞不清楚狀況
作者: berryc (so)   2017-08-28 01:12:00
台灣市場就這麼大, 人家歐盟市場多大...比 ??
作者: sindi (SINDI)   2017-08-28 02:17:00
台灣汽車產業實在很可惜
作者: capitalofz   2017-08-28 03:22:00
台灣汽車產業就是被裕隆嚴家搞爛的 沒有藉口
作者: LUDWIN (暑假已經過完了)   2017-08-28 05:08:00
台灣老闆說要倒,通常是賺得不像以前那麼飽而已真的賺不到錢的時候就會默默收了最好的例子就是南京東路大飯店隊,賺錢的時候成天不排除解散要脅聯盟球迷,因為賺得沒三連霸時代多結果假球案燒到身邊,本業經營不順,說賣就賣掉了
作者: speed364 (小瞇)   2017-08-28 14:08:00
不管賣多少價啦!只要他賣跟杜拜一樣,不管是不庫存車,我就不酸他,一堆護衛講幹話
作者: NKAC   2017-08-28 14:36:00
白癡最可悲的就是認為別人都是白癡
作者: bilibala   2017-08-29 14:18:00
垃圾囚車總是有人護航真的很有趣,S 大辛苦了
作者: blackmamba24 (阿緯)   2017-08-30 14:43:00
台灣罐老闆們會說 台灣市場太小 不排除出走這種恐嚇國人的垃圾話每個一年大賺百億 房子一間一間的買 老婆孩子用的一個比一個高級 然後訪問上電視都說景氣差.沒賺錢台灣投資環境好差.工資好高~~等等等 這些垃圾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