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已經吵到爛了,關於"特規"和"人體感受"之爭
或許兩邊都是對的,車評會覺得你們這些業餘車評有啥好質疑我的感覺
先有兩三把刷子再說。很多鄉民則是對特規很感冒,
但或許,換了多連桿,也真的沒差
.
.
.
真的嗎?
造車需要的零件,平均大約有五萬件,有的是為了動力,有的為了安全,
有的為了舒適,有的為了空間。
從地面連接到乘客,就說有一千個零件吧。
從地面->輪胎->輪圈->懸吊->底盤->車體->座椅->人體,
每一點都會影響乘坐感,就好像音響一樣,將音源經過複雜的訊號處理轉成音樂。
今天車廠的想法就是,我才換了一項,頂多打九五折,怎麼可能分得出來。
但,問題就在這。
影響乘坐感的因素,假設如前面粗略分類有六個部分,每項都打九五折的結果,
0.95*0.95*0.95*0.95*0.95*0.95 = 0.735
就會有可觀的差異了。
而車商省這些材料錢的結果,最多也是
(0.95+0.95+0.95+0.95+0.95+0.95)/6 = 0.95
也就是說,省的錢無法累加,造成的品質下降卻是加成的。
當然你會說啊我只省了這個你憑什麼黑我blablabla,但今天你連看的到的地方都省,
誰知道不會出現在規格上的你省了什麼?
今天大家不信任國產車,覺得鋁、覺得船,覺得特別容易壞,
是不是就是因為你們不思長進,總是在cost down,長久累積而成的問題?
對品質的追求是會加乘的,一件改變消費者可能看不出來,但五萬件呢?
你今天省的不只是材料,而是你的品牌價值啊!
其實車評不是應該高興嗎?講了這麼久,終於有一些消費者吸收,
知道零件的好壞,安全的重要性,而不是看誰送的電視大,內建影音多屌。
這不就是他們所追求的嗎? 何不打鐵趁熱,多介紹不同懸吊的影響,
甚至可以大手筆比較台版和其他多連桿版的差別啊!
測速、繞樁、或是用儀器判斷避震性,用專業的角度堵酸民的嘴,
而不是我專業的所以你給我閉嘴。
我們今天講的是車不是藝術品,應該有科學化的方法能評斷優劣,
我是小廢廢沒能力比較,那讓車商或車評專業的來,也是很合理的吧?
作者:
qq441122 (路過的鄉民)
2019-02-22 01:10:00我覺得台灣特別版真的很幹,什麼配備不拔,拔懸吊
作者: gazelle74 2019-02-22 01:25:00
拿到鐵支還一張一張打的智障車廠
作者:
film12 (小麥)
2019-02-22 01:46:00作者: bensonlin20 (bensonlin20) 2019-02-22 02:28:00
就別買不就好了
底燈哥,昨天在紐伯林賽道有看到你黏著一台laferrari完全不給人家面子
作者:
ouyang (源自於修車的熱愛)
2019-02-22 05:32:00這篇寫很讚喔
簡單來說他比一般人還要不專業 就只是拿錢照稿念的業配仔 推這篇
作者: sa062061 (Kenny ) 2019-02-22 07:41:00
廠車mk4底盤的確小贏或不輸mk2/mk3, 但改裝後mk3底盤一定贏mk4
作者: tofukingkion (豆腐) 2019-02-22 07:44:00
推這篇,真的恨鐵不成鋼
作者:
jason0330 (哈哈滅修乾魔哈哈問題,9)
2019-02-22 08:06:00現實就是:在台灣,車評做不到你說的這些在台灣,車評是不能完全自由的評論某些事實的
推,車評自以為專業就叫人家閉嘴,還不是收錢辦事,拿出數據來說真的沒差不就好了?
作者: weijinsusu (伙委) 2019-02-22 08:12:00
如果MONDEO也改成扭力樑我就相信福特的說法
作者:
jason0330 (哈哈滅修乾魔哈哈問題,9)
2019-02-22 08:19:00做這種東西,如果真打臉廠商,以後根本不用混了,或者就跟某廠商關係特不好,除非你真的夠大尾,不差一家,不然媒體是不會跟自己的收入過不去的。
很少在恨鐵不成鋼 大多是買不起卻又想凹車廠加配備而已不然你看機車加裝ABS牠們氣成這樣就知道了
作者:
sxscts (sxscts)
2019-02-22 09:23:00就是收錢當狗,沒什麼尊嚴可言
作者:
ninjaxin (逢甲金城武)
2019-02-22 09:53:00推這篇
作者:
Acer3000 (要你命三千)
2019-02-22 10:27:00補充-你講的是cost down 主要指performance ,可是有的cost down是有關可靠度(試乘體會不出)。
作者:
lazybr (懶人)
2019-02-22 12:25:00說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