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已經吵到爛了,關於"特規"和"人體感受"之爭
或許兩邊都是對的,車評會覺得你們這些業餘車評有啥好質疑我的感覺
先有兩三把刷子再說。很多鄉民則是對特規很感冒,
但或許,換了多連桿,也真的沒差
.
.
.
真的嗎?
造車需要的零件,平均大約有五萬件,有的是為了動力,有的為了安全,
有的為了舒適,有的為了空間。
從地面連接到乘客,就說有一千個零件吧。
從地面->輪胎->輪圈->懸吊->底盤->車體->座椅->人體,
每一點都會影響乘坐感,就好像音響一樣,將音源經過複雜的訊號處理轉成音樂。
今天車廠的想法就是,我才換了一項,頂多打九五折,怎麼可能分得出來。
但,問題就在這。
影響乘坐感的因素,假設如前面粗略分類有六個部分,每項都打九五折的結果,
0.95*0.95*0.95*0.95*0.95*0.95 = 0.735
就會有可觀的差異了。
而車商省這些材料錢的結果,最多也是
(0.95+0.95+0.95+0.95+0.95+0.95)/6 = 0.95
也就是說,省的錢無法累加,造成的品質下降卻是加成的。
當然你會說啊我只省了這個你憑什麼黑我blablabla,但今天你連看的到的地方都省,
誰知道不會出現在規格上的你省了什麼?
今天大家不信任國產車,覺得鋁、覺得船,覺得特別容易壞,
是不是就是因為你們不思長進,總是在cost down,長久累積而成的問題?
對品質的追求是會加乘的,一件改變消費者可能看不出來,但五萬件呢?
你今天省的不只是材料,而是你的品牌價值啊!
其實車評不是應該高興嗎?講了這麼久,終於有一些消費者吸收,
知道零件的好壞,安全的重要性,而不是看誰送的電視大,內建影音多屌。
這不就是他們所追求的嗎? 何不打鐵趁熱,多介紹不同懸吊的影響,
甚至可以大手筆比較台版和其他多連桿版的差別啊!
測速、繞樁、或是用儀器判斷避震性,用專業的角度堵酸民的嘴,
而不是我專業的所以你給我閉嘴。
我們今天講的是車不是藝術品,應該有科學化的方法能評斷優劣,
我是小廢廢沒能力比較,那讓車商或車評專業的來,也是很合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