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S版主大大已經講得很明白了
我再簡單補充幾點
1.監理APP(或監理加值系統)會跳出異常里程
2019年底監理站APP多了一個功能
他會顯示某一次驗車里程變少
不確定時效 好像是三年內
類似下圖(我用小畫家畫的 很醜請見諒)
https://i.imgur.com/sT6jme0.png
無論用新舊大牌 還是你上網用引擎/車身號碼查
都會跑出異常資料
唯一的缺點是好像超過某個年限 資料會沒有
這個非常好用 查資料的兩塊錢不要省
里程數不對有幾種狀況
1% 監理站登記錯誤
1% 車主換錶
98% 調表
2.內裝判斷
方向盤/皮椅/門把/安全帶扣顏色
這四個我覺得是比較入門且基本的
依據這四種的磨損程度
可以判斷是否里程數特別高
方向盤龜裂→常曬太陽、使用頻繁
方向盤兩側與頂/底部成色差異→使用頻繁
皮椅龜裂→使用頻繁、車主愛穿牛仔褲、車主肥宅非女用車
門把鬆動→使用頻繁
安全帶扣褪色→使用頻繁、日曬
其他還有杯架、扶手磨損程度等等
不少細節可以注意
不過須注意 我說頻繁使用 不等於里程高
頻繁使用可能是短途市區 常常上下車這種
不過話說回來 里程數高就比較差嗎?
這倒是不一定
我自己找老車 或幫朋友找老車 里程都是最後考慮
甲車周一到周五來回高速公路一小時 跑一百公里的車
一年可能跑24000 十年就是二十四萬
乙車周一到周五塞車市區一小時 跑二十公里
一年可能跑4800 十年才四萬八
丙車一年開五六次、十年下來開不到一萬公里
甲車車況不見得比乙車或丙車差
為何?
1.跑高速通常較顧車況
能夠負擔每日高速公路通勤的車輛
在維修與保養上通常比較會花(當然不是一定)
高速公路出意外或駕駛質感差 往往讓人難以忍受
每日長途通勤的車主 車況通常有在照顧
而且里程少 說不定到你就該大保養
里程數多 可能前車主都保養過了
2.長途高速對引擎負擔小
短途通勤可能面臨充電不足
甚至是引擎積碳等
少開的車子電路、油路也更容易堵塞、老化
車子比較難開壞 比較容易放壞
少開又沒有保持油箱油量
甚至可能導致油箱有水汽生鏽等問題
汽油 機油放久也會變質
更別說如果水箱精沒有正確添加 加水
那水道可能都會鏽蝕堵塞
3.重點是運轉時間
同樣一小時 我從台北開到新竹走高速
或者從台北塞車到淡水 走平面
這一小時內 引擎都在運轉
但耗損卻沒有反應到里程上
維持兩千轉一小時
跟頻繁起停 一小時
前者的損害更小
這也是為何好像台灣雙B特別容易壞的原因之一
我們跟德國人用車時數可能差不多
跑的里程卻天差地遠
同樣是十年 我們可能跑六萬 德國人跑二十萬
但十年的運轉時數卻差不多
才會讓人覺得雙B里程數很少就壞了 是怎樣
卻忽略車輛使用時間的問題
總結來說
就像有人有處女情結 希望車子里程又低又新
但我自己在看車的時候
我最在意的是順序是
保養明細完整度>前車主愛車程度>車輛實際運轉狀況>里程
並不是說里程高的車一定就很好
一車一況 沒有絕對
里程高的也可能有好車 里程低的也可能有雷車
我是覺得買中古車/二手車/老車時
有更多需要注意跟考慮的地方 里程反而是其次
舉極端的例子
十年賓士 里程兩萬無調表 但大撞過或泡水過
你也不會想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