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打爛一把好牌,豐田錯過特斯拉

作者: molsmopuim (超硬)   2021-05-23 18:38:35
打爛一把好牌,豐田錯過特斯拉
Yahoo新聞
不管是擁抱還是拒絕,汽車將進入電動化、智能化時代,已經是大勢所趨。新入局者沒有歷史包袱,可以無所顧忌地橫沖直撞,但傳統汽車巨頭因為利益牽連甚多,所以要仔細考量變革的節奏和路徑。奪得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冠軍的豐田,就處在類似的焦慮中。
據外媒報道,豐田汽車公司計劃與特斯拉聯手打造電動小型SUV平台。消息稱,雙方從去年起就開始對此次合作進行評估,現已進入最後階段。
如果這項合作能夠最終成行,豐田公司將會向特斯拉提供成本低廉的汽車平台。作為交換,特斯拉將會提供車載電子控制平台以及軟件技術。普遍認為,這對於兩家公司將是雙贏的局面。
但實際上,這並非新老汽車巨頭的首次合作。人們或許已經開始淡忘,豐田在特斯拉的發展過程中曾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11年前,特斯拉還只是沒有成長起來的一棵小樹苗,並且仍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餘波中掙扎著。正是那個時候,豐田對特斯拉伸出了援手。
而11年後的今天,當年的樹苗長成了參天大樹,將豐田籠罩在它所投射下的陰影中。截至5月20日收盤,特斯拉的市值是5652億美元,豐田只有2240億美元。也就是說,1個特斯拉頂將近2.5個豐田。
https://imgur.com/U4phkwu
豐田章男(左)和埃隆·馬斯克(右)
恩怨情仇
特斯拉和豐田的淵源,要從2010年說起。
馬斯克邀請豐田章男到他加州的家中,兩人開著馬斯克的跑車Roadster一起兜風。Roadster是特斯拉公司成立7年來產出的第一款車型,而那時的豐田已經在汽車行業發展了73年,推出的車型更是不計其數。
章男和馬斯克見面幾周後,兩家公司一拍即合,迅速達成了多項合作協議。豐田先是用5000萬美元買下了特斯拉約3%的股份,然後又將豐田位於硅谷附近的一座廢棄工廠賣給了特斯拉,這也就是後來的特斯拉弗裡蒙特超級工廠,是特斯拉最大的產能基地。
注入資金、提供製造工廠,豐田可謂是給特斯拉提供了不小的幫助。豐田當然也有自己的目的,那就是與特斯拉在純電動車技術層面展開深入的合作,借此來開發純電動車市場。畢竟在純電動車方面,特斯拉在行業中已經有領先優勢。
https://imgur.com/XsNIr6r
隨後,豐田和特斯拉合作推出了純電動版的RAV4,這是兩家公司在純電動汽車方面的第一次嘗試。這款車型於2012年上市,當時制定的目標是三年內賣掉2600輛,但最終的銷量遠沒有達到預期。
而隨著表現平平的RAV4在2014年進入銷售尾聲,兩家公司的蜜月期也宣告結束。豐田開始售賣所持有的特斯拉股票,並在2017年全部賣出,徹底結束了與特斯拉的合作。
兩家公司對外宣稱,合作的結束是由於發展戰略的不同。不過,事情可能並非這麼簡單。時任豐田汽車發言人約翰·漢森(John Hanson)曾表示,就RAV4電動版的開發過程而言,“這是兩家完全不同的公司,在用完全不同的行事方式合作”。
參與RAV4電動版項目的人士曾透露,合作開始不久,雙方工程師就爆發了“沖突”,這是合作終止的直接原因之一。
其中一個例子是,特斯拉希望為RAV4電動版配備與Roadster相同的電子駐車制動,但豐田團隊卻駁回了特斯拉這一設計,堅持使用傳統的機械式駐車制動。豐田希望在此次合作中,得到特斯拉的純電動技術,但“豐田無法與特斯拉分享他們的實際代碼,特斯拉也無法與豐田分享他們的實際代碼,這是一個黑匣子”。
最終的結果,是雙方分道揚鑣。
純電動“滯後”
隨著新能源,特別是純電動車的潛力得到認可,豐田開始有些被動和沉默了。
如今的局面,很大一部分與豐田所押注的技術路線有關。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共有三條路徑,分別是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氫燃料汽車。三條路徑意味著三種不同的選擇。
21世紀的頭十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剛剛起步,豐田們還無法斷言上面三種路徑哪個將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真正的發展方向。
它們能做的,也只是綜合當時的技術、市場、政策環境,結合自身的優勢,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路,並且盡快在其他車企還沒追趕上來之前建立起自己的技術優勢。
豐田是全球最早開始新能源探索的車企之一。從其早期發布的新能源技術路線來看,豐田在外插充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電動車(EV)以及燃料電池車(FCHEV)等方面,都在積極佈局。
1996年,豐田開始了純電動汽車RAV4 EV的研發和產出進程;1997年,豐田推出了世界首款量產的油電混合動力乘用車普銳斯,並連續多年成為最暢銷的新能源車型;1992年開始推進氫燃料電池方面的研究,並在2014年推出了氫燃料電池車Mirai。
https://imgur.com/ks3ps0k
在不斷地摸索和嘗試後,豐田嘗到了混合動力的甜頭,再加上自身在混動行業的領先地位,選擇大力發展混動新能源汽車也就毫不奇怪了。
2018年,豐田在全球銷售了160萬輛混合動力車,佔其全球總銷量的15%左右,超過了特斯拉、日產汽車和其他所有汽車製造商銷售的全電池電動車130萬輛的銷售總量。
與此同時,豐田並沒有將混動視為最終的發展目標,而是更傾向於將它作為一個通往氫燃料汽車的階梯。氫燃料汽車才是豐田最為看好的前景。
於是,沿著自身制定的戰略路線發展的過程中,豐田在油電混合技術和氫燃料電池技術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專利,甚至可以說是一騎絕塵。同時,精明的豐田還將混動方面的專業知識嚴格保密,設置了重重技術壁壘,阻止其他汽車廠家進入。
技術專利掌握在手中、追趕者望塵莫及。
這條由混動到氫燃料的發展道路豐田走得看似十分順利。但是這導致了一個後果,那就是混合動力技術漸漸變成了豐田一家的“獨角戲”,其他車企如果不想踏入豐田的“技術陷阱”遭到處處掣肘,就必須尋找其他玩法。
歷史已經證明,很多時候,最好的並不一定是最合適的。豐田手握混動技術和氫燃料專利,以為自己發現了未來,但是卻沒有在現實世界找到出路。
現實最終選擇了純電動車,這條路也正是特斯拉、蔚來、小鵬們的選擇。乘聯會數據來看,全球市場中,純電動佔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比例為68%,插混佔比為32%。在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以純電動乘用車為主。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6.7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佔比均在80%以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佔比不足20%。
接近70%的全球市場份額,以及大眾、寶馬等大手筆押注電動車,很好地說明了純電動車的統治地位,也給豐田最初的選擇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下一個“諾基亞”?
行業巨頭遭到後起之秀的競爭、超越,最終遭遇“吊打”的故事,在商業世界曾不止一次地出現。諾基亞2007年被蘋果一舉趕超的故事算是其中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
把視線轉移到2006年的手機市場中來。那個時候,諾基亞佔據了整個手機近50%的市場份額。如果問一個人“你用的第一部手機是什麼?”,大部分人的回答可能會是某款諾基亞功能機。
但是,看看現在身邊人們所使用的手機,哪裡還能看到諾基亞的影子呢?
這一巨大的轉變開始於2007年。當喬布斯在舊金山蘋果發布會上,將“一個帶觸摸控制的寬屏iPod,一個進化性的手機,一個突破性的互聯網通訊器”這句話重復了三遍,舉起手中的iPhone時,諾基亞還僅僅對於智能手機只有一些模糊的構想,並且仍固執地將未來押注在曾稱霸一時的功能手機上。
https://imgur.com/5X8QfC3
最終的故事我們現在都已熟悉,功能機退出歷史舞台,智能手機成為了未來。
蘋果已經是一家市值超過2.1萬億美元的公司,而諾基亞則在2013年將手機業務以73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微軟。喬布斯成為了那個改變世界的人,而諾基亞當年的掌門人奧利·佩卡·卡拉斯沃早已塵封在歷史中,很少被人提起。
正像當年諾基亞對於智能手機的態度一樣,對於電動車,豐田是一種復雜而矛盾的心理。一方面,2017年,豐田章男親自掛帥電氣化研發部門,正式宣佈進軍純電動,並計劃2020年之前至少再全面投放10款純電動車型。
但另一方面,豐田對電動車又持懷疑態度。2020年12月,豐田章男罕見地吐槽了目前的電動車行業,他直言“電動車被過度炒作了,如果汽車行業倉促轉向電動化,眼下的商業模式會徹底崩潰”,並認為日本應該正視電動車的弊端。
對此,豐田股東認為豐田章男立場“不夠堅定”,有可能落後於正在推出電動汽車的其它競爭對手,同時豐田還為其他尋求避免大變革以實現氣候目標的公司提供掩護。
而馬斯克,已把猶豫和顧慮拋在腦後,正在美國積極繼續推進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車、火箭事業和狗狗幣。
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豐田如果最終沒能從商業世界的歷史中學到點什麼教訓,或許就要成為下一個諾基亞了。
作者: ecnecsinimer (ecnecsinimer)   2021-05-23 19:46:00
軟件技術...Yahoo也有刊對岸的文章噢?
作者: charmingpink (charmingpink)   2021-05-23 22:05:00
豐田股票沒起來?
作者: answermangtr (你今天抓了嘛)   2021-05-24 01:21:00
豐田倒下 那其他車廠我看墳墓草都比我高了
作者: chandler0227 (錢德勒)   2021-05-24 08:37:00
怎麼會拿手機來比喻啊 智慧型手機功能多傳統那麼多但車輛不管是油車或電動車,主要目的都還是載人移動
作者: fivemoonsky8 (牆外風景)   2021-05-24 19:03:00
沒關係!接下來有MIH了
作者: NowQmmmmmmmm (滷蛇之王)   2021-05-24 20:42:00
電動車的進步空間還很大,傳統油車已經沒空間了事實上就是消費者決定一切不然電動車也不會越賣越好一直說油車多好多好消費者的反應騙不了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