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常採用全承載式骨架(特別是低底盤公車)
https://i.imgur.com/UNZ9XMw.jpg
底盤和車身都是由矩形鋼管拼接,沒有獨立底盤大梁結構
好處是尺寸調整彈性(好製造)
缺點是整體剛性差容易扭
底盤來源:
1. Volvo、Scania、DAF、IVECO
2. 巴士廠商設計或委外設計(ex:廈門金龍)
再委託江申集團製造底盤,鋼材來源是中鋼
所以就算底盤也不見得是買的,至少在巴士部分是這樣
真正不能國產的是前後車橋
以台灣常見的12米(甲級)低底盤公車為例
1. 國外引進:北京福田、廈門金龍、河南鄭州宇通、南韓大宇
2. 國內製造:成運、華德等
幾乎清一色都是用ZF RL85 + AV132
非獨立式前車橋:RL85A
https://i.imgur.com/uVNBlYx.jpg
低底盤專用後車橋:AV132
https://i.imgur.com/welaUjm.jpg
遊覽車的話就有可能採用獨立前懸吊
https://i.imgur.com/aNFwjGV.jpg
推 daviddogtw : 好過買中國製拼裝車07/07 14:32
推 wang960615 : 中國製的都是流水線生產 拼裝?07/07 14:42
推 ludwig0201 : 台灣巴士廠才全是拼裝,事實無不敬之意07/07 15:01
推 relaxcloud : 本來就拼裝啊,買中/韓的爛底盤回來拼裝,就是一個07/07 15:17
→ relaxcloud : 裝了輪子跟引擎的鐵皮屋07/07 15:17
→ sheng612 : 台灣都拼裝車 買底盤而已07/07 15:29
→ sheng612 : 政府願意加強安全及環保法規的話 大有可為07/07 15:29
→ focusd : 大陸巴士壽命真的短07/07 17:33
→ focusd : 北欣欣中全航的第一年ok,第三年開始抖動。五年開始07/07 17:35
→ focusd : 噪音超大。港仔的英製雙層可是能用18年07/07 17:36
回覆一下推文
中國的大客車經過近年的經驗和技術累積,已經有外銷歐洲的實績
電動巴士這塊也以中國最積極推動
巴士整車廠像是宇通、金龍、比亞迪都有生產電巴,年產量甚至可超過萬輛
在關鍵組件像是車橋,也有漢德、東風DANA、精益達(宇通子集團)
反觀國內目前的巴士整車製造廠規模不大,年產量也不高
打造過程偏向傳統手工打造
所以鴻華要跳進來開發絕對是樂觀其成
由於巴士的相關規範,比乘用車還陽春滿多的
巴士車體開發注重的是耐久可靠度
國內目前由ARTC執行巴士整車認證需要的"加速耐久試驗"
但更好的方式是在巴士廠開發初期導入相關評估耐久的流程
提升開發車體或三電技術才是真正該做的
而非用"國產"的限制條件卻淪為閉門造車,畢竟國內巴士市場也不大嘛
→ sheng612 : 台灣都拼裝車 買底盤而已 07/07 15:29
→ sheng612 : 政府願意加強安全及環保法規的話 大有可為 07/07 15:29
巴士最重要的安全指標就是翻覆測試
台灣的規範是"550大客車車身結構強度"
比照ECE R66
1. 整車翻覆測試
2. 車身段翻覆測試 + 計算
3. 車身段擬靜態擠壓 + 計算
4. 整車擬靜態擠壓電腦分析 (骨架接頭擠壓測試)
5. 整車翻覆電腦模擬分析 (骨架接頭擠壓測試)
廠商一定是挑5,畢竟打好車體拿去實際翻覆成本要百萬,廠商哪肯
但模擬分析的正確性嘛.....總之在執行上還有很多可改進的地方就是了
另外聽說台灣的巴士煞車力法規是國外寬鬆
左右輪煞車力差異<30%即可,中國要求是10%以內(不確定)